词典 右省 右省的意思
yòushěng

右省

简体右省
繁体
拼音yòu shěng
注音一ㄡˋ ㄕㄥ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òu,(1) 面向南时,西的一边,与“左”相对。【组词】:右手。右边。(2) 地理上指西方。【组词】:山右。江右。(3) 指政治思想上保守或反动的。【组词】:右倾。右派。右翼。(4) 古代称等级高的。【组词】:右族。右职。无出其右(没有高过它的)。(5) 崇尚,重视。【例句】:“窃以右文兴化,乃致治之所先”。(6) 古同“侑”,劝酒,劝食。(7) 古同“佑”,帮助,偏袒。

shěng xǐng,(1) 地方行政区域。【组词】:省份。省会。(2) 节约,不费。【组词】:省钱。省事。省吃俭用。(3) 简易,减免。【组词】:省略。省称。省写。(4) 中国古官署名。【例句】:中书省(①魏晋开始设置,总管国家政务,历代有所沿革,唐初设“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共管政事;②元代“中书省”兼管“尚书省”的职权,权更重,成为中央最高的官署,称地方最高行政官署为“行中书省”,简称“省”,是现在“省”的来历)。尚书省。门下省。秘书省。(5) 古代称王宫禁地。【组词】:省中。省闼(禁中)。(1) 检查。【例句】:反省(检查自己)。省察(考察)。吾日三省吾身。(2) 知觉,觉悟。【组词】:省悟。发人深省。(3) 看望父母、尊亲。【组词】:省亲。省视。

基本含义

右省指的是右手边的省份,用来比喻一个地方或组织的重要人物或要职。

右省的意思

右省 [yòu shěng]

1. 唐代中书省的别称。以其在宣政殿廊庑右面,故称。

右省 引证解释

⒈ 唐 代中书省的别称。以其在 宣政殿 廊庑右面,故称。

《通典·职官三》:“亦谓门下省为左省,中书为右省,或通谓之两省。”


右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八元释义:古代传说中的八个才子。 《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孔颖达 疏:“元,善也,言其善於事也。”《汉书·古今人表》季貍 作 季熊。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章表》:“故 尧 咨四岳,舜 命八元。”后用以称颂有才德的人。唐 刘禹锡《和浙西李大夫伊川卜居》诗:“早入八元数,尝承三接恩。”唐 黄滔《祭右省李常侍洵》:“诚几三顾以就门,犹作八元而在野。”
    • 2.
      樵苏客释义:打柴砍草的人。 前蜀 韦庄《婺州屏居蒙右省王拾遗车枉降访》诗:“自为江上樵苏客,不识天边侍从臣。”宋 王安石《破冢》诗之二:“墦间或有樵苏客,未必他年醉饱人。”
    • 3.
      燮调释义:⒈协和,调理。唐 黄滔《祭右省李常侍洵》:“天子乃擢 王褒 为諫议,昇 孝若 於貂璫,前彰润色之功,后养燮调之业。”宋 王禹偁《和杨遂贺雨》:“燮调赖时相,感应由圣君。”宋 周密《齐东野语·以赋罢相》:“雨暘固自於天,感召岂无所主?儻燮调得人,则斯可有节。”明 张居正《谢免自陈疏》:“上不能燮调元化,佐明主以察璣衡;下不能振举宏纲,率群僚而修品式。”⒉指宰相的政务。《旧唐书·崔昭纬传》:“擢於侍从之司,委以燮调之任。”明 李东阳《丙吉问牛》诗:“燮调知是三公职,只许当年 曲逆侯。”
    • 4.
      青襟释义:⒈青色衣服的交领。唐 戎昱《送苏参军诗》:“忆昨青襟醉里分,酒醒迴首愴离羣。”⒉借指学子之服。前蜀 韦庄《寄右省李起居》诗:“多慙十载游 梁 客,未换青襟侍素王。”⒊借指学子。《魏书·李崇传》:“养黄髮以询格言,育青襟而敷典式。”唐 张说《四门助教尹先生墓志》:“詵詵青襟,有所仰矣。”唐 刘长卿《寄万州崔使君令钦》诗:“丘 门多白首,蜀郡 满青襟。”⒋借指青年时期。唐 窦群《晚自台中归永宁里南望山色怅然有怀呈上右司十一兄》诗:“白髮侵侵生有涯,青襟曾爱紫河车。”⒌喻指襟怀,心胸。明 陈汝元《金莲记·

右省(yoush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右省是什么意思 右省读音 怎么读 右省,拼音是yòu shěng,右省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右省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