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散 [jiě sàn]
1. 取消团体等。
例他解散了军事法庭。
英[ dissolve; ]
2. 集合的人分散开。
例队伍解散后,士兵们在树荫下乘凉。
英[ dismiss; ]
3. 分散;离散。
例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英[ dispersed; ]
解散 引证解释
⒈ 离散;分散。
引《书序》:“及 秦始皇 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唐 柳宗元 《答问》:“交游解散,羞与为戚,生平嚮慕,毁书灭跡。”
清 姚鼐 《于朱子颖群斋》诗:“万里解散復会合,并有百锦囊压輈。”
鲁迅 《野草·好的故事》:“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⒉ 融化。
引元 高安道 《哨遍·皮匠说谎》套曲:“见天阴道胶水解散,恰天晴説皮糙燋黧。”
清 李调元 《月会气候图说》:“冻结於冬,遇春风而解散。”
⒊ 遣散;强制取消。
引《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渊 ﹞诱呼 鲜卑,侵扰北方”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而吏士凶悍,不可解散,期於毕命,投死无悔。”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二:“盖平时亦家口老弱充数,及降时造册解散,则水落石出也。”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二:“他忽然说,賑灾会被解散了。”
⒋ 解除;解决。 《魏书·太宗纪》:“丙子,大赦天下。
引西河 张外、建兴 王绍,自以所犯罪重,不敢解散。”
《隋书·王劭传》:“藩决难解者,明当时藩鄣皆是通决险难,皆解散也。”
清 李渔 《奈何天·巧怖》:“等 袁老爷 回来,把我送上门去,我自有好话为你,或者连那场人命都解散了,也不可知。”
⒌ 指文体摆脱旧的束缚。
引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而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中·元子》:“大概 六代 以还,文尚俳偶,至 唐 李华、萧颖士 及 次山 辈,始解散为古文。”
⒍ 见“解散髻”。
国语词典
解散 [jiě sàn]
⒈ 离散。
引《汉书·卷七六·张敞传》:「由是盗贼解散,传相捕斩。」
《文选·孔安国·尚书序》:「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反拼凑 聚集 集合 齐集 召集 成立 设立
⒉ 一种口令。为疏散群集的人群时所使用。
近遣散 结束
⒊ 以强制力消除已结合的团体。
例如:「解散国会」。
解散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成立释义:⒈(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⒉(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这个论点理由很充分,能成立。
- 2.
设立释义:成立;建立(组织、机构等):设立监察小组。新住宅区设立了学校、医院和商店。
- 3.
聚集释义:集合;凑在一起:聚集力量。 聚集资金。广场上聚集了很多人。
- 4.
集合释义:⒈许多分散的人或物聚在一起:全校同学已经在操场集合了。 ⒉使集合;汇集:集合各种材料,加以分析。⒊数学上指若干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的总体。如全部整数就成一个整数的集合,一个工厂的全体工人就成一个该工厂全体工人的集合。简称集。
- 5.
召集释义:通知人们聚集起来:召集人。队长召集全体队员开会。
- 6.
拼凑释义:把零碎的或分散的合在一起:她把零碎的花布拼凑起来做了个靠垫。东借一点儿,西借一点儿,拼凑了几千元。
- 7.
齐集释义:聚集;集拢:各国朋友齐集北京。
解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令释义:下达命令;发布命令:下令出击。 下令解散。
- 2.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释义:简称“左联”。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界的组织。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领导成员有鲁迅、夏衍、冯雪峰、冯乃超、丁玲、周扬等。曾团结和组织进步作家,反击国民党当局的文化“围剿”,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判各种资产阶级文艺思潮。1936年初,为了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自动解散。曾出版机关刊物《萌芽月刊》、《前哨》、《北斗》、《文学月报》等。
- 3.
中国民主同盟释义:简称民盟。中国民主党派之一。1941年在重庆建立,原名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改称现名。主要成员为文化教育界的知识分子。民主革命时期,积极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1947年国民党政府宣布其为非法团体,被迫解散。1948年1月在香港重建组织。同年5月通电响应中国共产党召开新政协的号召。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为参政党之一,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 4.
了归释义:犹言解散休息。
- 5.
企业清算释义:企业清算的含义指企业按章程规定解散以及由于破产或其他原因宣布终止经营后,对企业的财产、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清查,并进行收取债权,清偿债务和分配剩余财产的经济活动。
- 6.
倪嗣冲释义:(1868-1924)皖系军阀。 安徽阜阳人。清末曾任河南布政使帮办军务。1913年任安徽都督,支持袁世凯称帝。袁死后投靠段祺瑞。1917年支持段解散国会,为“督军团”倡乱的祸首。后又出兵拥护段祺瑞实行武力统一。1920年,皖系战败后被解职。
- 7.
公司清算释义:公司在解散过程中,了结公司债务,并在股东间分配公司剩余资产,最终结束公司的所有法律关系的行为。中国公司法规定,公司自行解散,应由股东或股东大会确定的人选组成清算组。清算组在发现公司财产不足清偿债务时,应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
- 8.
六月起义释义:法国1848年革命期间巴黎工人阶级举行的武装起义。 法国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迫于工人压力,开办“国家工厂”,收容失业工人。但另一方面又暗中积聚力量,阴谋打击工人阶级。6月22日,政府下令解散国家工厂,失业工人走投无路。次日巴黎工人举行起义,并提出建立“民主与社会共和国”的口号。26日,起义失败。马克思称这次起义是“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第一次伟大战斗”。
- 9.
共产主义者同盟释义:第一个建立在科学 社会主义基础上的无产阶级革命组织。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领导下,1847年6月在伦敦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 成。它的纲领是《共产党宣言》,口号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它团结各国革命工人,宣传马克 思主义,其盟员积极参加了1848年欧洲革命。1852年11月17日宣告解散。
- 10.
分张释义:⒈分散;散布。三国 魏 锺繇《檄蜀文》:“而 巴 蜀 一州之众,分张守备,难以御天下之师。”唐 温庭筠《李羽处士寄新醖走笔戏酬》诗:“檐前柳色分张緑,窗外梅花借助香。”清 汪懋麟《抵舍自嘲》诗:“数卷残书须次第,几竿乱竹任分张。”⒉分离;离散。《宋书·王微传》:“昔仕京师,分张六旬耳。”唐 李白《白头吟》:“寧同万死碎綺翼,不忍云间两分张。”《剪灯馀话·鸾鸾传》:“百年伉儷,一旦分张,覆水再收,拳拳盼望。”陈毅《夕鹤词》:“似此负恩义,轻人只拜金。无奈两分张,高飞永别君。”⒊指解散,遣散。《南齐书·萧景
- 11.
南京临时参议院释义:1912年1月各省都督选派代表在南京组成。 为临时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执行议会职权。2月批准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制定并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久迁往北京。次年4月解散。
- 12.
发遣释义:打发,使离去。 《东观汉记·张歆传》:“有报父仇贼自出,歆 召囚诣閤。曰:‘欲自受其辞。’既入,解械饮食之,便发遣,遂弃官亡命。”《后汉书·蔡邕传》:“桓帝 时,中常侍 徐璜、左悺 等五侯擅恣,闻 邕 善鼓琴,遂白天子,勑 陈留 太守督促发遣。”《水浒传》第五二回:“那廝带将许多奸诈不及的三二十人,径入家里来宅子后看了,便要发遣我们出去,他要来住。”《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穆公 发遣 晋侯,方欲起程,忽见一班内侍,皆服衰絰而至。”郭沫若《少年时代·初出夔门四》:“国会被解散以后,所有旧国会议员每人是照原
- 13.
噶厦释义:藏语音译词。发布命令的机关,即原西藏地方政府。清乾 隆十六年(1751),清政府废原封郡王,命由噶伦四人(三俗一僧)主持噶厦,秉承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的 意志,共同管理西藏地方行政事务,成为定制。1959年西藏叛乱事件发生后解散。
- 14.
国际联盟释义:简称国联。也叫国际联合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1920年1月根据巴黎和会通过的《国际联盟盟约》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无形瓦解,1946年4月18日宣告解散。
- 15.
坏植散群释义:⒈解散朋党。 ⒉指离心离德。
- 16.
复社释义:明 末 江南 士大夫主张改良政治的文学结社之一。明 天启 时 江 南 张溥、陈贞慧 等初结应社,崇祯 六年又集合南北文社中人,会于 苏州 虎丘,取兴复绝学之义,成立复社,继东林党之后,以讲学批评时政。南明 弘光 时,屡受 马士英、阮大鋮 的迫害。清 军南下,复社主要人物 吴应箕、陈子龙 等参加抗 清,殉难。顺治 九年,复社被 清 政府取缔解散。
- 17.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释义:天下没有不解散的聚会。指团聚是相对的,终究要分离的。
- 18.
天下无不散筵席释义:天下没有不解散的聚会。指团聚是相对的,终究要分离的。
- 19.
太阳社释义:文学团体。1927年下半年在上海成立。主要成员有蒋光慈、钱杏邨等。这些人曾参加过北伐战争的实际工作,有急进的革命要求,同创造社一起提倡革命文学。先后出版《太阳月刊》《时代文艺》《海风周报》等刊物和“太阳社丛书”。1930年左联成立后自行解散。
- 20.
左联释义: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艺团体。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主办《萌芽》《北斗》《前哨》《文学月报》等刊物。积极组织左翼文艺创作,培养青年作家,对国民党政府的反革命文化“围剿”进行了有力的斗争,推动了革命文艺运动的深入发展,在当时文化战线上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1935年底解散。
解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令释义:下达命令;发布命令:下令出击。 下令解散。
- 2.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释义:简称“左联”。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界的组织。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领导成员有鲁迅、夏衍、冯雪峰、冯乃超、丁玲、周扬等。曾团结和组织进步作家,反击国民党当局的文化“围剿”,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判各种资产阶级文艺思潮。1936年初,为了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自动解散。曾出版机关刊物《萌芽月刊》、《前哨》、《北斗》、《文学月报》等。
- 3.
中国民主同盟释义:简称民盟。中国民主党派之一。1941年在重庆建立,原名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改称现名。主要成员为文化教育界的知识分子。民主革命时期,积极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1947年国民党政府宣布其为非法团体,被迫解散。1948年1月在香港重建组织。同年5月通电响应中国共产党召开新政协的号召。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为参政党之一,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 4.
了归释义:犹言解散休息。
- 5.
企业清算释义:企业清算的含义指企业按章程规定解散以及由于破产或其他原因宣布终止经营后,对企业的财产、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清查,并进行收取债权,清偿债务和分配剩余财产的经济活动。
- 6.
倪嗣冲释义:(1868-1924)皖系军阀。 安徽阜阳人。清末曾任河南布政使帮办军务。1913年任安徽都督,支持袁世凯称帝。袁死后投靠段祺瑞。1917年支持段解散国会,为“督军团”倡乱的祸首。后又出兵拥护段祺瑞实行武力统一。1920年,皖系战败后被解职。
- 7.
公司清算释义:公司在解散过程中,了结公司债务,并在股东间分配公司剩余资产,最终结束公司的所有法律关系的行为。中国公司法规定,公司自行解散,应由股东或股东大会确定的人选组成清算组。清算组在发现公司财产不足清偿债务时,应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
- 8.
六月起义释义:法国1848年革命期间巴黎工人阶级举行的武装起义。 法国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迫于工人压力,开办“国家工厂”,收容失业工人。但另一方面又暗中积聚力量,阴谋打击工人阶级。6月22日,政府下令解散国家工厂,失业工人走投无路。次日巴黎工人举行起义,并提出建立“民主与社会共和国”的口号。26日,起义失败。马克思称这次起义是“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第一次伟大战斗”。
- 9.
共产主义者同盟释义:第一个建立在科学 社会主义基础上的无产阶级革命组织。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领导下,1847年6月在伦敦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 成。它的纲领是《共产党宣言》,口号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它团结各国革命工人,宣传马克 思主义,其盟员积极参加了1848年欧洲革命。1852年11月17日宣告解散。
- 10.
分张释义:⒈分散;散布。三国 魏 锺繇《檄蜀文》:“而 巴 蜀 一州之众,分张守备,难以御天下之师。”唐 温庭筠《李羽处士寄新醖走笔戏酬》诗:“檐前柳色分张緑,窗外梅花借助香。”清 汪懋麟《抵舍自嘲》诗:“数卷残书须次第,几竿乱竹任分张。”⒉分离;离散。《宋书·王微传》:“昔仕京师,分张六旬耳。”唐 李白《白头吟》:“寧同万死碎綺翼,不忍云间两分张。”《剪灯馀话·鸾鸾传》:“百年伉儷,一旦分张,覆水再收,拳拳盼望。”陈毅《夕鹤词》:“似此负恩义,轻人只拜金。无奈两分张,高飞永别君。”⒊指解散,遣散。《南齐书·萧景
- 11.
南京临时参议院释义:1912年1月各省都督选派代表在南京组成。 为临时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执行议会职权。2月批准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制定并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久迁往北京。次年4月解散。
- 12.
发遣释义:打发,使离去。 《东观汉记·张歆传》:“有报父仇贼自出,歆 召囚诣閤。曰:‘欲自受其辞。’既入,解械饮食之,便发遣,遂弃官亡命。”《后汉书·蔡邕传》:“桓帝 时,中常侍 徐璜、左悺 等五侯擅恣,闻 邕 善鼓琴,遂白天子,勑 陈留 太守督促发遣。”《水浒传》第五二回:“那廝带将许多奸诈不及的三二十人,径入家里来宅子后看了,便要发遣我们出去,他要来住。”《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穆公 发遣 晋侯,方欲起程,忽见一班内侍,皆服衰絰而至。”郭沫若《少年时代·初出夔门四》:“国会被解散以后,所有旧国会议员每人是照原
- 13.
噶厦释义:藏语音译词。发布命令的机关,即原西藏地方政府。清乾 隆十六年(1751),清政府废原封郡王,命由噶伦四人(三俗一僧)主持噶厦,秉承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的 意志,共同管理西藏地方行政事务,成为定制。1959年西藏叛乱事件发生后解散。
- 14.
国际联盟释义:简称国联。也叫国际联合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1920年1月根据巴黎和会通过的《国际联盟盟约》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无形瓦解,1946年4月18日宣告解散。
- 15.
坏植散群释义:⒈解散朋党。 ⒉指离心离德。
- 16.
复社释义:明 末 江南 士大夫主张改良政治的文学结社之一。明 天启 时 江 南 张溥、陈贞慧 等初结应社,崇祯 六年又集合南北文社中人,会于 苏州 虎丘,取兴复绝学之义,成立复社,继东林党之后,以讲学批评时政。南明 弘光 时,屡受 马士英、阮大鋮 的迫害。清 军南下,复社主要人物 吴应箕、陈子龙 等参加抗 清,殉难。顺治 九年,复社被 清 政府取缔解散。
- 17.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释义:天下没有不解散的聚会。指团聚是相对的,终究要分离的。
- 18.
天下无不散筵席释义:天下没有不解散的聚会。指团聚是相对的,终究要分离的。
- 19.
太阳社释义:文学团体。1927年下半年在上海成立。主要成员有蒋光慈、钱杏邨等。这些人曾参加过北伐战争的实际工作,有急进的革命要求,同创造社一起提倡革命文学。先后出版《太阳月刊》《时代文艺》《海风周报》等刊物和“太阳社丛书”。1930年左联成立后自行解散。
- 20.
左联释义: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艺团体。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主办《萌芽》《北斗》《前哨》《文学月报》等刊物。积极组织左翼文艺创作,培养青年作家,对国民党政府的反革命文化“围剿”进行了有力的斗争,推动了革命文艺运动的深入发展,在当时文化战线上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1935年底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