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几 [yìn jī]
1. 亦作“隐机”。靠着几案,伏在几案上。
3. 几案。南朝齐谢朓有《乌皮隐几》诗。
隐几 引证解释
⒈ 靠着几案,伏在几案上。
引《孟子·公孙丑下》:“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 隐机而坐,仰天而嘘。”
成玄英 疏:“隐,凭也。 子綦 凭几坐忘,凝神遐想。”
宋 陆游 《秋日焚香读书戏作》诗:“世事无端自纠纷, 放翁 隐几对炉熏。”
清 洪昇 《长生殿·雨梦》:“漏鼓三交,且自隐几而卧。”
⒉ 几案。 南朝 齐 谢朓 有《乌皮隐几》诗。
引《南齐书·孔稚珪传》:“﹝ 太祖 ﹞餉 灵产 白羽扇素隐几。”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会稽记》:上虞 兰室山 葛玄 所隐之处,有隐几,化为鹿。”
国语词典
隐几 [yìn jī]
⒈ 倚靠几案。
引《孟子·公孙丑下》:「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
隐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帷释义:⒈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史记·儒林列传》:“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 董仲舒 不观於舍园,其精如此。”三国 魏 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才劣 仲舒,无下帷之思;家贫 孟公,无置酒之乐。”⒉引申指闭门苦读。南朝 梁 任昉《赠王僧孺》诗:“下帷无倦,升高有属。”《南史·王僧虔传》:“汝(僧虔 子 慈)年入立境,方应从宦,兼有室累,何处復得下帷如 王郎 时耶?”唐 李白《行行且游猎篇》:“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復何益。”宋 晁冲之《和江子我竹夫人》诗:“下帷度日甘同梦,隐几终
- 2.
化心释义:⒈谓改变其心性。语本《列子·周穆王》:“吾试化其心,变其虑,庶几其瘳乎!”唐李白《送李青归华阳川》诗:“化心养精魄,隐几窅天真。”明刘基《猛虎行》:“呜呼世上茫茫化虎人,秪应化心不化身。”太平天囯蒙得天等《天父下凡诏书》:“小子知得天父权能大,求天父看顾化心。”⒉佛教指化身之心。
- 3.
垂帷释义: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 借指专心读书或写作。语出《艺文类聚》卷五五引 晋 束晳《读书赋》:“垂帷帐以隐几,披紈素而读书。”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结虑司契,垂帷制胜。”唐 王维《送高道弟耽归临淮作》诗:“自尔厌游侠,闭户方垂帷。”
- 4.
戈矛释义:⒈戈和矛。 亦泛指兵器。《诗·秦风·无衣》:“王于兴师,脩我戈矛,与子同仇。”汉 张衡《东京赋》:“戈矛若林,牙旗繽纷。”《后汉书·孔融传》:“建安 元年,为 袁谭 所攻,自春至夏,战士所餘裁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融 隐几读书,谈笑自若。”清 顾炎武《广昌道中》诗之一:“出车日轔轔,戈矛接江裔。”⒉武士;军队。唐 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诗:“此府雄且大,腾凌尽戈矛。”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三折:“喒嘱付您箇 张子房 莫愁。看 英布 统戈矛,今番不是强夸口。”⒊战争;冲突。唐 王昌龄《箜篌
- 5.
敦厖释义:⒈亦作“敦庬”。 丰厚,富足。《左传·成公十六年》:“是以神降之福,时无灾害,民生敦厖,和同以听。”杜预 注:“敦,厚也;厖,大也。”孔颖达 疏:“言人之生计,若财物足,皆丰厚而多大。”《国语·周语上》:“夫民之大事在农……敦庬纯固,於是乎成。”宋 黄庭坚《送彦孚主簿》诗:“君但隐几笑,诸老嘆敦厖。”⒉敦厚。汉 王充《论衡·自纪》:“没华虚之文,存敦厖之朴。”《后汉书·孔融传》:“古者敦庬,善否不别,吏端刑清,政无过失。”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以硕大敦厖之德,生於文明之运,矢厥謨猷,出入隆显。”
- 6.
白裌释义:即白袷。 唐 李颀《送康洽入京进乐府歌》:“白裌春衫仙吏赠,乌皮隐几臺郎与。”
- 7.
监仓释义:⒈监督仓库。 《宋史·太宗纪一》:“丙寅,泗州 録事参军 徐璧 坐监仓受贿出虚券,弃市。”⒉监督仓库的官员。宋 苏轼《泗州南山监仓萧渊东轩》诗之一:“但见东轩堪隐几,不知公子是监仓。”清 孔尚任《燕台杂兴》诗之十七:“每日垂鞭归第邸,有人来看孔方兄。”自注:“予畏监仓而得监铸,免累可矣,寒如故也。泛交者不知,多来称贷。”⒊监狱。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检验》:“如人命果真,当堂将兇犯重责收监,其餘犯应收监仓者,分别投监寄仓。”清 黄六鸿《庶政·佐贰滥刑》:“因势衿之呈送,遂为狐媚之行,因而滥禁监仓,
- 8.
轩楹释义:⒈堂前的廊柱。 唐 杜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呼儿具纸笔,隐几临轩楹。” 宋 苏舜钦 《关都官孤山四照阁》诗:“势压苍崖险可惊,攀云半日到轩楹。” 清 盛锦 《空舲峡》诗:“爱此民居壮,凌空驾轩楹。”⒉借指廊间。 唐 杜甫 《画鹰》诗:“絛鏇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宋 沉辽 《春日中和堂》诗:“春风迎我咲,宛转入轩楹。” 明 朱鼎 《玉镜台记·议婚》:“帘幙捲东风,翔集迁鶯贺燕;轩楹敞南岳,争看起凤腾蛟。”
- 9.
隐机释义:⒈见“隐几”。⒉隐藏着的危机。
- 10.
顷时释义:⒈一段时间;一会儿。 《艺文类聚》卷七一引 晋 曹毗《杜兰香别传》:“﹝ 张硕 ﹞遥往造 香(杜兰香),见 香 悲喜,香 亦有悦色,言语顷时。”宋 沉括《梦溪笔谈·神奇》:“﹝ 尹师鲁 ﹞与 炎 谈论顷时,遂隐几而卒。”⒉昔时,以前。宋 赵令畤《侯鲭录》卷二:“吴兴 守 滕子京,席上见小妓 兠娘,子京 赏其佳色。后十年,再见於 京口,絶非顷时之容态。”
- 11.
高弟释义:⒈才优而品第高。《史记·礼书》:“自 子夏,门人之高弟也。”司马贞 索隐:“言 子夏 是 孔子 门人之中高弟者,谓才优而品第高也。”⒉谓门弟子之成绩优良者。宋 沉辽《彭城太尉诗序》:“余昔过道场,见 正公,正 乃 臻公 之高弟,而法师之曾孙也。”《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偶然有些困倦,便把书丢过一边,也学那圣门高弟隐几而卧。”⒊同“高第”。《史记·循吏列传》:“公仪休 者 鲁 博士也。以高弟为 鲁 相。”《汉书·陈万年传》:“陈万年 字 幼公,沛郡 相 人也。为郡吏,察举,至县令,迁 广陵 太守,以高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