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成王 成王的意思
chéngwáng

成王

简体成王
繁体
拼音chéng wáng
注音ㄔㄥˊ ㄨㄤ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éng,(1) 做好,做完。【组词】: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2)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组词】: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3) 变为。【组词】:长成。变成。(4) 可以,能行。【例句】:成,就这么办。(5) 称赞人能力强。【例句】:他办事麻利,真成。(6) 够,达到一定数量。【例句】:成年累(lěi )月。(7) 已定的,定形的。【组词】:成规。成俗。成见。成例。成竹在胸。(8) 十分之一。【组词】:增产三成。(9) 平定,讲和。【例句】:“会于稷,以成宋乱”。(10) 姓。

wáng wàng,(1) 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组词】:王国。王法。公子王孙。王朝(cháo )。(2) 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组词】:王公。王侯。(3) 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组词】:山大王。蜂王。王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人物或手段)。(4) 大。【例句】:王父(祖父)。王母(祖母)。(5) 姓。(1) 古代指统治者谓以仁义取得天下。【组词】:王天下。王此大邦。

基本含义

指人才得以充分发挥,成就非凡的王者。

成王的意思

成王 [chéng wáng]

1. 谓保持王道。

3. 复姓。本芈姓,楚成王之后。汉有中郎成王弼。见《通志·氏族五》。

成王 引证解释

⒈ 谓保持王道。

《书·酒诰》:“在昔 殷 先哲王,迪畏天显小民,经德秉哲。自 成汤 咸至 帝乙,成王畏相。”
孔 传:“从 汤 至 帝乙,中间之王犹保成其王道,畏敬辅相之臣,不敢为非。”

⒉ 复姓。本 芈 姓, 楚成王 之后。 汉 有中郎 成王弼。见《通志·氏族五》。


成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百释义:《左传·宣公三年》:“成王 定鼎於 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后用“七百”称颂封建王朝运祚绵长。南朝 梁 沉约《梁明堂登歌·歌赤帝》:“匪惟七百,无絶终始。”《南齐书·郁林王纪》:“三灵之眷方永,七百之基永固。”《隋书·音乐志下》:“开我皇业,七百同盛。”
    • 2.
      万箱释义:语出《诗·小雅·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郑玄 笺:“成王 见禾穀之税委积之多,於是求千仓以处之,万车以载之,是言年丰收入踰前也。”后因以“万箱”借指粮食之多。《梁书·武帝纪下》:“其穫已及,冀及万箱。”晋 陆云《喜霁赋》:“望有年於自古兮,晞隆 周 之万箱。”
    • 3.
      三十释义:⒈数词。十的三倍。《诗·小雅·无羊》:“三十维物,尔牲则具。”《左传·宣公三年》:“成王 定鼎于 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⒉指三十岁。《穀梁传·文公十二年》:“丈夫三十而娶。”南朝 梁简文帝《戏赠丽人》诗:“自矜心所爱,三十侍中郎。”唐 崔灝《赠王威古》诗:“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⒊指三十年。唐 权德舆《古兴》诗:“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
    • 4.
      三变释义:⒈三种变化。指君子三变。《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儼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⒉三种变化。指天运三变。《史记·天官书》:“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载大变,三大变一纪。”⒊三种变化。指 周公 三变:于 文王 时能子,于 成王 幼时能武,于 成王 壮时能臣。见《韩诗外传》卷七。⒋三种变化。指古诗三变。远古至 汉 魏 为一变,晋 宋 至 唐 初为一变,盛 唐 以后又一变。见 宋 王应麟《小学绀珠·艺文·诗三变》。⒌三种变化。《新唐书·文艺传序》:“唐 有天下三百年,文章无虑三变。”指
    • 5.
      上戊释义:⒈农历每月上旬之戊日。 唐 刘餗《隋唐嘉话》卷下:“﹝ 开元 ﹞十九年夏,詔京都置 太公 庙於 孔子 庙之西,以秋春仲月上戊日致祭。”《宋史·礼志一》:“春秋二仲,上丁释奠 文宣王,上戊释奠 武成王。”⒉王莽 所作历法名。《汉书·王莽传下》:“其且开天下山泽之防,诸能采取山泽之物而顺月令者,其恣听之,勿令出税。至 地皇 三十年如故,是 王光 上戊之六年也。”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戊,土也,莽 所作历名。”
    • 6.
      东郊释义:⒈西周 时,特指其东都 王城 以东的郊外。周 灭 商 后,迁 殷 民于此。《书·君陈》:“周公 既没,命 君陈 分正东郊 成周。”孔颖达 疏:“周公 迁 殷 顽民於 成周。顽民既迁,周公 亲自监之。周公 既没,成王 命其臣名 君陈 代 周公 监之,分别居处,正此东郊 成周 之邑。”⒉泛指国都或城市以东的郊外。《礼记·月令》:“﹝孟春之月﹞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於东郊。”汉 班固《西都赋》:“东郊则有通沟大漕。”南朝 梁 沉约《宿东园》诗:“陈王 鬭鸡道,安仁 采樵路。东郊岂异昔,聊
    • 7.
      东都释义: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1)商 代指 商丘,在 殷(殷墟)之东。故址在今 河南省 商丘县。《左传·定公四年》:“封畛土畧……取於 相土 之 东都,以会王之东蒐。”杨伯峻 注:“相土,殷商 之祖。《太平御览》八十二引《竹书纪年》云:‘后相 即位,居 商丘。’则,相土 之 东都 为今 河南 商丘县。”一说指 帝丘(今 河南省 濮阳县)。参阅《通鉴地理通释》卷四。(2)西周 指 洛邑,故址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西。在 镐京 之东。《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昔 成王 合诸侯城 成周,以为 东都,崇 文 德焉
    • 8.
      二伯释义:⒈指 周 初分别主管东方和西方诸侯的两位重臣 周公 和 召公。《孔丛子·居卫》:“古之帝王,中分天下,使二公治之,谓之二伯。”《礼记·王制》:“八伯各以其属,属於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为左右,曰二伯。”郑玄 注:“自 陕 以东,周公 主之,自 陕 以西,召公 主之。”宋 王安石《对难》:“成王 之王天下也,尊二伯,诛二叔。”⒉指 齐桓公 晋文公 两位霸主。《穀梁传·隐公八年》:“誥誓不及五帝,盟诅不及三王,交质子不及二伯。”范宁 注:“二伯,谓 齐桓 晋文。”晋 刘琨《重赠卢谌》诗:“重耳 任五贤,小白
    • 9.
      二叔释义:指 夏 殷 二代的衰世。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 周公 弔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 周。”杜预 注:“周公 伤 夏殷 之叔世,疏其亲戚以至灭亡,故广封其兄弟。”一说指 管叔 蔡叔。见 孔颖达 疏引 郑众 贾逵 说。宋 王安石《杂著·对难》:“成王 之王天下也,尊二伯,诛二 叔。”此指 管叔 蔡叔。
    • 10.
      二姬释义:⒈指 春秋 时同嫁 晋献公 的 骊姬 与其妹。《左传·庄公二十八年》:“群公子皆鄙,唯二 姬 之子在 絳。”杨伯峻 注:“二 姬 即 骊姬 与其娣。”⒉指 姬 姓二女。《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楚子 ﹞夜出,文芈 送于军。取 郑 二 姬 以归。”杨伯峻 注:“谓 楚成王 取 姬 姓二女。郑,姬 姓。”⒊二妾。《北齐书·魏收传》:“后病甚,恐身后嫡媵不平,乃放二姬。”
    • 11.
      仓箱释义:《诗·小雅·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郑玄 笺:“成王 见禾穀之税,委积之多,於是求千仓以处之,万车以载之。是言年丰收入踰前也。”朱熹 集传:“箱,车箱也。”后因以“仓箱”喻丰收。唐 权德舆《中书门下贺两表》:“籉笠就绪,仓箱可期。”明 徐渭《贺兵侍江公擢户书启》:“边储告匱,久无望於仓箱。”
    • 12.
      令辟释义:⒈贤明的帝王。 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桃花夫人示梦》:“是夫人既有功於社稷,而贞毅明达,葆全节於危难之中,实巾幗中所罕覯,宜其能生 昭王 为中兴之令辟也。”《清史稿·礼志三》:“﹝ 康熙 ﹞十七年,礼臣议言庙祀帝王,止及开创,应增守成令辟,并罢 宋 臣 潘美、张浚 祀,从之。於是增祀 商 中宗、高宗,周 成王、康王,汉文帝,宋仁宗,明孝宗。”⒉砖,砖块。令,通“瓴”;辟,通“甓”。
    • 13.
      仲连释义:战国 时 齐 人 鲁仲连。喜为人排难解纷,高蹈不仕。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刘生 之辩,未若 田氏,今之 仲连,求之不难。”《文选·谢灵运<述祖德诗>之一》:“弘高 犒 晋 师,仲连 却 秦 军。”李善 注引《史记》:“鲁仲连,齐 人也。赵 孝成王 时,秦 使 白起 围 赵,魏王 使将军 新垣衍 説 赵,尊 秦昭王 为帝,仲连 责而归之。新垣衍 起,再拜请出,秦 将闻之,为却十五里。”南朝 宋 王僧达《答颜延年》诗:“长卿 冠 华阳,仲连 擅海阴。”
    • 14.
      休应释义:吉兆。 《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昔 元 凯 之弼 重华,宣惠慈和,周公 之翼 成王,坐而待旦,故能流光六合,万国咸寧。此乃履道休应,非卜筮之所明也。”《新唐书·五行志二》:“池中有龙凤之形,禾麦之异,武后 以为休应。”明 张居正《神母授图万年永赖颂》:“微夫慈诚内启,休应响答,畴克臻兹,卓哉煌煌,与神母授 禹 之符,如出一辙矣。”
    • 15.
      休徵释义:吉祥的征兆。《书·洪范》:“曰休徵。”孔 传:“叙美行之验。”《汉书·终军传》:“故 周 至 成王,然后制定,而休徵之应见。”颜师古 注:“休,美也。徵,证也。”唐 元稹《遭风》诗:“那知否极休徵至,渐觉宵分曙气催。”明 唐顺之《廷试策》:“陛下敬一以昭事,中和以立极,宜乎休徵至而六沴消矣。”清 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故河清海宴,神人无杂扰之灾,物阜民蕃,太史奏休徵之应。”
    • 16.
      优为释义:谓任事绰有馀力。 《礼记·文王世子》:“仲尼 曰:‘昔者 周公 摄政践阼而治,抗世子法於 伯禽,所以善 成王 也。闻之曰,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於君则为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周公 优为之。’”孔颖达 疏:“周公 比杀身之人则优饶为之。”金 王若虚《宁晋县令吴君遗爱碑》:“独谓君读书为儒,能以壮年取高第,此必有以过人,而其优为一邑,固所宜者。”章炳麟《国故论衡·论式》:“出入风议,臧否人羣,文士所优为也;持理议礼,非擅其学莫能至。”
    • 17.
      优爲释义:谓任事绰有馀力。 《礼记·文王世子》:“仲尼 曰:‘昔者 周公 摄政践阼而治,抗世子法於 伯禽,所以善 成王 也。闻之曰,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於君则为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周公 优为之。’”孔颖达 疏:“周公 比杀身之人则优饶为之。”金 王若虚《宁晋县令吴君遗爱碑》:“独谓君读书为儒,能以壮年取高第,此必有以过人,而其优为一邑,固所宜者。”章炳麟《国故论衡·论式》:“出入风议,臧否人羣,文士所优为也;持理议礼,非擅其学莫能至。”
    • 18.
      伯氏释义:⒈长兄。《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篪。”高亨 注:“伯氏,大哥。”唐 韩愈《复志赋》:“常岁行之未復兮,从伯氏以南迁。”⒉长子。《国语·晋语一》:“伯氏不出,奚齐 在庙,子盍图乎!”韦昭 注:“伯氏为 申生。伯氏,犹言长子也。”⒊伯父。《左传·昭公十五年》:“王曰:‘伯氏,诸侯皆有以镇抚王室,晋 独无有,何也?’……叔父 唐叔,成王 之母弟也。”杨伯峻 注:“周王 于诸侯,同姓者,无论行辈,俱称伯父或叔父。”
    • 19.
      作洛释义:语出《书·多士》:“今朕作大邑于兹 洛。”周 都于 镐京,周成王 时,周公 又建 洛邑 为东都。后世因以“作洛”指另建新都。
    • 20.
      假乐释义:《诗·大雅·假乐》:“假乐君子,显显令德。 ”孔颖达 疏:“言上天嘉美而爱乐此君子 成王 也。”陆德明 释文:“﹝假﹞音暇,嘉也。”《礼·中庸》引作“嘉乐”。后谓美好快乐为“假乐”。

成王(chengw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成王是什么意思 成王读音 怎么读 成王,拼音是chéng wáng,成王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成王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