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帘 [nèi lián]
1. 科举制度乡试和会试时,为防舞弊,试官在帘内阅卷,阅毕才允许撤帘回家,故称试官为“内帘”。
内帘 引证解释
⒈ 科举制度乡试和会试时,为防舞弊,试官在帘内阅卷,阅毕才允许撤帘回家,故称试官为“内帘”。
引《明史·选举志二》:“在外提调、监试等谓之外帘官,在内主考、同考谓之内帘官。”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岂但房官,是内帘的都带人进去的。”
内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内帘释义:科举制度乡试和会试时,为防舞弊,试官在帘内阅卷,阅毕才允许撤帘回家,故称试官为“内帘”。《明史·选举志二》:“在外提调、监试等谓之外帘官,在内主考、同考谓之内帘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岂但房官,是内帘的都带人进去的。”
- 2.
外帘释义:指科举乡试、会试时担任弥封收掌、监试提调等职的试官。 清 归庄《<震川先生集>凡例》:“隆庆 元年,浙江 乡试时,府君任 长兴 方踰年,以资浅故不得为同孝试官,仅入外帘。”参见“内帘”。
- 3.
帘官释义: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时的考官,分内帘官与外帘官。在外提调、监试等谓之外帘官;在内主考、同考谓之内帘官。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咸丰 八年,关节案发,首辅弃市,少宰戍边,内外帘官及京兆闈新中举子,军流降革至数十人之多,可谓科场大狱矣。”《儒林外史》第六回:“今科几位帘官,都是少年进士,专取有才气的文章。”参阅《明史·选举志二》。
- 4.
房考释义:亦称“房官”。 明 清 时乡会试时分房阅卷的考官。《明史·选举志二》:“初,两京房考亦皆取教职,至是命各加科部官一员。”《清文献通考·选举三》:“夫考官以秉公精鉴识拔人才为主,何论曾否入闈……试以时艺一篇,其文理优长者为内帘房考,荒疏者供外场执事。”清 钱泳《履园丛话·科第·元》:“诸房考相聚饮,惟一令尚在房閲卷,共邀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伯寅 令祖 文恭公,是 嘉庆 己未会试房官,姚文僖公 是这科的进士,两家有了年谊,所以请了来。”《清史稿·选举志三》:“康熙 五十四年,令不同省房官二
- 5.
鸟吏鼈官释义:远古 少皞氏 以鸟名官,谓之“鸟官”。天官有“鳖人”。此处泛指官吏。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于去恶》:“陶 问:‘考帘官为何?’曰:‘此上帝慎重之意,无论鸟吏鳖官,皆考之。能文者以内帘用,不通者不得与焉。’”何垠 注:“鸟吏鳖官,少昊 金天氏 以鸟纪官,天官有鳖人,皆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