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 [liù chǐ]
1. 见“六尺之孤”。
3. 指成年男子之身躯。
六尺 引证解释
⒈ 见“六尺之孤”。
⒉ 指成年男子之身躯。
引唐 李山甫 《下第献所知》诗之一:“虚教六尺受辛苦,枉把一身忧是非。”
明 姚士麟 《见只编》卷中:“我固知公等相索,故来就缚,且为共尽此酒,便以六尺付公耳。”
六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步释义:⒈行走时两脚间的距离。 ⒉谓步伐一致。⒊指某一地步、境地或事务的某一段。⒋长度名。历代不一,如周以八尺为一步,秦以六尺为一步,后亦以五尺为一步。⒌中医运气学说以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为“一步”。
- 2.
七尺释义:⒈古代指二十岁。《周礼·地官·乡大夫》:“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贾公彦 疏:“七尺谓年二十知者,案《韩诗外传》‘二十行役’,与此国中七尺同,则知七尺谓年二十。”⒉指身躯。人身长约当古尺七尺,故称。南朝 梁 沉约《齐太尉王俭碑铭》:“倾方寸以奉国,忘七尺以事君。”唐 李颀《古意》诗:“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清 孙枝蔚《黄河舟中》诗:“七尺虽无用,临深亦可惊。”阿英《袁中郎做官》:“不肖虽愚,岂以七尺易一官。”
- 3.
丈六金身释义:佛的三身之一。指变化身中的小身。因其高约一丈六尺,呈真金色,故名。亦以指称佛像。
- 4.
丈六释义:一丈六尺。 指佛的化身的长度。后亦借指佛身。
- 5.
三板释义:⒈古代筑墙、坟所用的板,每块高二尺,三板为六尺。⒉亦作“三版”。即舢板。近海或江河上用桨划的小船。⒊三级。
- 6.
公田释义:古代井田制度下,把土地划成“井”字形,分为九区,中区由若干农夫共同耕种,将收获物全部缴给统治者,称为“公田”。 同中区以外的“私田”相对称。《诗·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朱熹 集传:“公田者,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而同养公田也。”《礼记·王制》:“古者公田藉而不税。”孔颖达 疏:“藉之言借也,借民力治公田。”《汉书·食货志上》:“六尺为步,步百为畮,畮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畮,公田十畮,是为八百八十畮,餘二十畮以为庐舍。”
- 7.
六尺释义:⒈见“六尺之孤”。 ⒉指成年男子之身躯。唐 李山甫《下第献所知》诗之一:“虚教六尺受辛苦,枉把一身忧是非。”明 姚士麟《见只编》卷中:“我固知公等相索,故来就缚,且为共尽此酒,便以六尺付公耳。”
- 8.
六尺之托释义:谓受嘱托抚育遗孤。《後汉书·明帝纪》:“並可以受六尺之託,臨大節而不撓。”李贤 注:“六尺,謂年十五已下。”参见“六尺之孤”。
- 9.
匹马丘牛释义:春秋 时 鲁国 交纳田赋,规定每丘出戎马一匹,牛三头,谓之“匹马丘牛”。《春秋·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唐 孔颖达 疏:“《司马法》:‘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有戎马一匹,牛三头,是曰匹马丘牛。’”
- 10.
圆通居士释义:宋 陶穀《清异录·圆通居士》:“比丘 海光 住 庐山 石虎菴。夜梦人,长,清瘦而斑衣,言捨身为菴中供养具。俄,窗竹生一笋,花紫籜,如梦者之衣。既成竹,六尺餘,无节,黄緑莹浄…… 光 乃用为拄杖,目曰直兄。
- 11.
寄命释义:⒈以重任相委托。《论语·泰伯》:“曾子 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晋 葛洪《抱朴子·行品》:“劳谦冲退,救危全信,寄命不疑,託孤可保。”《梁书·侯景传》:“夫敌国相伐,闻丧则止,匹夫之交,託孤寄命;岂有万乘之主,见利忘义者哉。”清 钱谦益《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李淑元祖母庄氏赠淑人制》:“矢志立孤,童稚伶仃,有託孤寄命之节;尊章衰老,有送往事居之忠。”⒉犹寄身,托身。《艺文类聚》卷七引 汉 杜笃《首阳山赋》:“闻西伯 昌 之善教,育年艾於胡耉,遂相携而随
- 12.
小翼释义:小船。《文选·张协<七命>》“浮三翼”李善 注:“《越絶书》,伍子胥《水战兵法内经》曰:大翼一艘,长十丈;中翼一艘,长九丈六尺;小翼一艘,长九丈。”清 曹寅《饭后望隔江诸山》诗:“年年浮小翼,谁与涉寒江。”
- 13.
山罽释义:山民用毛制作的毡毯一类的织物。唐 柳宗元《柳州峒氓》诗:“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元 倪瓒《次韵曹都水》:“萧闈馆里挑灯宿,山罽重敷六尺牀。”明 贝琼《郑宪卿省郎织毯松江还诗以送之》:“峒人不用夸山罽,朝士何须惜地衣。”
- 14.
山胁释义:亦作“山脇”。 犹山峡。汉 马第伯《封禅仪记》:“其道旁山胁,大者广八九尺,狭者五六尺。”汉 赵晔《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伍子胥 从海上穿山胁而持 种 去,与之俱浮於海。”宋 陆游《梅市暮归》诗:“白云横谷口,緑篠穿山脇。”
- 15.
布头释义:⒈成匹的布上剪剩下来的不成整料的部分(多在五六尺以内)。 ⒉剪裁后剩下的零碎布块儿。
- 16.
建鼓释义:⒈古时军队作战,立晋鼓以指挥进退,谓之建鼓。 《左传·哀公十三年》:“日旰矣,大事未成,二臣之罪也。建鼓整列,二臣死之,长幼必可知也。”孔颖达 疏:“建,立也。立鼓击之与战也。”《国语·吴语》:“十旌一将军,载常建鼓,挟经秉枹。”韦昭 注:“鼓,晋鼓也。《周礼》:‘将军执晋鼓。’建,谓为楹而树之。”按《周礼·地官·鼓人》“以晋鼓鼓金奏”郑玄 注:“晋鼓长六尺六寸。”⒉鼓名。亦称植鼓。鼓身长而圆,用一木柱直贯鼓身,以为支柱。《庄子·天运》:“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而立矣,又奚杰然若负建鼓而
- 17.
托孤寄命释义:《论语·泰伯》:“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邢昺 疏:“可以託六尺之孤者,謂可委託以幼少之君也。若 周公、霍光 也;可以寄百里之命者,謂君在亮陰,可當國攝君之政令也。”后以“託孤寄命”指受遗命托付辅助幼君;或君主居丧时,受命攝理朝政。亦泛指付托以常之重任。《三国志·魏志·徐宣传》:“詔曰:‘宣 體履至實,直内方外,歷在三朝,公亮正色,有託孤寄命之節,可謂柱石臣也。’”唐 李德裕《臣友论》:“文帝 戒太子曰:‘即有緩急,亞夫 真可任將兵。’此皆得於氣志之間而後知,可以託孤寄命矣。”清 魏源《默觚上
- 18.
拙鱼释义:嘉鱼的别名。 《太平御览》卷九三七引 晋 任豫《益州记》:“嘉鱼细鳞,似鱒鱼。蜀 中谓之拙鱼。蜀郡 山处处有之,年年从石孔出,大者五六尺。”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三·嘉鱼》:“嘉,美也。杜甫 诗云‘鱼知 丙穴 由来美’,是矣。河阳 呼为鮇鱼,言味美也;蜀 人呼为拙鱼,言性钝也。”参见“嘉鱼”。
- 19.
旃檀瑞像释义:檀香木刻的 释迦牟尼 像。 《梁书·诸夷传·扶南国》:“﹝ 天监 ﹞十八年,復遣使送 天竺 旃檀瑞像、婆罗树叶。”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五:“释氏 有旃檀瑞像者,见於内典。谓 释氏 在世时説法於 忉利天,而 优填王 思慕不已,请 大目犍连 运神力於他方取旃檀木,摄匠手登天,视其相好,归而刻焉。释氏 者身长丈六尺,紫金色,人閒世絶不可拟。独他方有旃檀木者能比方故也。瑞像则八尺而已,盖减师之半。”亦称“旃檀佛像”。《元史·世祖纪十二》:“幸 大圣寿万安寺,置旃檀佛像;命帝师及西僧作佛事坐静二十会。”震均《天
- 20.
木马子释义:⒈木制马桶。⒉军中防御用具。上面一横木,下置三足(或四足),高三尺,长六尺,纵横布置营阵之外,以阻敌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