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籍 [fén jí]
1. 古代典籍。
坟籍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典籍。
引《后汉书·郭太传》:“﹝ 郭太 ﹞就 成皋 屈伯彦 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
《新唐书·褚亮传》:“每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坟籍,榷略前载,无常礼之间。”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坟籍之始,肇自 羲 黄,盛於 周 汉,衍于 梁 晋,极于 隋 唐。”
章炳麟 《文学说例》:“两 宋 以降,斯道渐普,然有所述作,犹号曰古文辞,其称谓不能无取於坟籍。”
国语词典
坟籍 [fén jí]
⒈ 古代圣贤所作的经史书籍。
引《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遂究览坟籍,结交英贤。」
坟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业毕释义:谓学习完毕。《后汉书·郭太传》:“﹝ 郭太 ﹞就 成皋 屈伯彦 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
- 2.
五厄释义:指书籍被焚毁的五次厄运。即:秦始皇 下令焚书,坟籍扫地皆尽,此为第一厄;王莽 末年,长安 兵起,宫室图书,并从焚烬,此为第二厄;汉献帝 移都时,吏民扰乱,图书缣帛,皆取为帷囊,此为第三厄;刘曜、石勒 覆灭京华,朝章国典,从而失坠,此为第四厄;周 师入 郢,梁 萧绎 悉焚典籍于外城,此为第五厄。见《隋书·牛弘传》。宋 周密《齐东野语·书籍之厄》:“世间凡物未有聚而不散者,而书为甚。隋 牛弘 靖请开献书之路,极论废兴,述五厄之説,则书之厄也久矣。”
- 3.
刚辩释义:犹雄辩。《魏书·李彪传》:“ 彪 虽宿非清第,本闕华资,然识性严聪,学博坟籍,刚辩之才,颇堪时用。”
- 4.
坟籍释义:古代典籍。《后汉书·郭太传》:“﹝ 郭太 ﹞就 成皋 屈伯彦 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新唐书·褚亮传》:“每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坟籍,榷略前载,无常礼之间。”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坟籍之始,肇自 羲 黄,盛於 周 汉,衍于 梁 晋,极于 隋 唐。”章炳麟《文学说例》:“两 宋 以降,斯道渐普,然有所述作,犹号曰古文辞,其称谓不能无取於坟籍。”
- 5.
徵藏史释义:上古主管典籍之官。《庄子·天道》:“由 闻 周 之徵藏史有 老聃 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陆德明 释文:“司马 云:‘徵藏,藏名也。’一云:‘徵,典也。’”成玄英 疏:“﹝徵藏史﹞犹今之祕书官,职典坟籍。”后特指 老聃。春秋 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姓 李 名 耳,字 伯阳。章炳麟《原道上》:“孔父 受业於徵藏史,韩非 传其书。”
- 6.
畜聚释义:⒈积储;积累。 《周礼·地官·委人》:“委人掌敛野薪芻,凡疏材木材,凡畜聚之物。”孙诒让 正义:“畜即蓄之叚字。《説文·艸部》云:‘蓄,积也。’”汉 桓宽《盐铁论·禁耕》:“是以王者不畜聚,下藏於民。”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歷朝坟籍,畜聚之多,亡如 隋 朝;篇目之盛,仅见 唐 时。”⒉积储的财物。《史记·苏秦列传》:“﹝ 齐 ﹞南攻 楚 五年,畜聚竭。”《南史·宋长沙景王道怜传》:“道怜 素无才能,言音甚楚,举止多诸鄙拙,畜聚常若不足。去镇日,府库为空。”⒊谓节用爱人,容民畜众。《礼
- 7.
简素释义:⒈简约朴素。《宋书·裴松之传》:“松之 年八岁,学通《论语》、《毛诗》,博览坟籍,立身简素。”《旧唐书·唐临传》:“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於待物。”明 宋濂《方愚庵墓版文》:“生平奉养简素,不服紈綺,御一布袍,数年载不易,日不再肉,不治官事輒却肉不食,所守廉甚。”夏衍《法西斯细菌》第一幕:“静子,二十一岁,温文静婉……简素的和服上罩着白色围裙。”⒉古代用来书写的竹简和绢帛。亦指书写用品。《南史·文学传论》:“畅自心灵,而宣之简素,轮扁 之言,未或能尽。”唐 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由是正声
- 8.
閲武释义:讲习武事。《晋书·虞溥传》:“溥 从父之官,专心坟籍。时疆埸閲武,人争视之,溥 未尝寓目。”《宋史·礼志二四》:“閲武,仍前代制。太祖、太宗 征伐四方,亲讲武事,故不尽用定仪,亦不常其处。凿讲武池 朱明门 外以习水战。復筑讲武臺城西 杨村,秋九月大閲,与从臣登臺观焉。”元 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一折:“某乃 冀王 袁绍 是也,动而能文,长而閲武,自为官以来,累立战功。”《明史·太祖纪三》:“二月壬午,閲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