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国史馆 国史馆的意思
guóshǐguǎn

国史馆

简体国史馆
繁体國史館
拼音guó shǐ guǎn
注音ㄍㄨㄛˊ ㄕˇ ㄍㄨㄢˇ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guó,(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组词】:国家。国土。国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2) 特指中国的。【组词】: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 ㄩㄝˋ)。国药。(3) 姓。

shǐ,(1)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组词】:历史。通史。断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文学史。史诗。史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史坛。史评。史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史不绝书。(2) 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组词】:太史。内史。(3) 古代官职。【组词】:刺史。御史。(4) 姓。

guǎn,(1) 招待宾客或旅客食宿的房舍。【组词】:宾馆。旅馆。馆舍。(2) 一个国家在另一个国家外交人员常驻的住所。【组词】:大使馆。领事馆。(3) 某些服务性商店的名称。【组词】:茶馆。照相馆。(4) 一些文化工作场所。【组词】:报馆。博物馆。文化馆。馆藏。(5) 旧时指教学的地方。【组词】:家馆。蒙馆。坐馆。

基本含义

国史馆是指保存国家历史文献、研究国家历史的机构。

国史馆的意思

国史馆 [guó shǐ guǎn]

1. 编纂国史的机构。

国史馆 引证解释

⒈ 编纂国史的机构。 汉 称著作东观, 晋 为著作省, 唐 改称史馆, 宋 沿用,隶属崇文院, 金 始置国史院, 元 置翰林国史院, 明 以翰林院统领修史事务, 清 及 民国 改名为国史馆


国语词典

国史馆 [guó shǐ guǎn]

⒈ 纂修国史的机关。掌理纂修国史及典藏国家重要史料文献,隶属于总统府。


国史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史释义:⒈左史与右史。 汉 荀悦《申鉴·时事》:“朝有二史:左史记言,右史记动。”⒉太史与国史。自 东汉,史官与历官始分为二职,以后历代相沿,惟 辽 设国史馆,合二职为一。《辽史·历象志下》:“古者太史掌正岁年以敍事,国史以事繫日,以日、月、时繫年。时月不正,则敍事不一,故二史合为一官。”
    • 2.
      六馆释义:⒈国子监之别称。 ⒉谓清之实录馆、文颖馆、国史馆、四库全书馆、四库会要馆、内廷方略馆。
    • 3.
      宣付释义:⒈宋 元 以来谓皇帝的诏令交付外廷官署办理。《宋史·礼志二四》:“通事舍人引 鋹 就献俘位,将校等诣楼前舞蹈讫,次引露布案诣楼前北向,宣付中书门下,如宣制仪。”《明史·奸臣传·阿合马》:“阿合马 所用部官,左丞 许衡 以为多非其人,然已得旨咨请宣付,如不与,恐异日有辞。”⒉明令交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七回:“这件事已经由督、抚、学三大宪联衔出奏,请宣付史馆,大约可望准的。”按,清 和 民国 设国史馆,当时规定凡有特殊功绩或足为后世楷模者,由皇帝或政府将其生平事迹交国史馆立传,谓之宣付史馆。
    • 4.
      纂补释义:纂集增补。清 龚自珍《上国史馆总裁提调总纂书》:“按 巴尔虎 旧牧,当在 尼布楚、雅克萨 城之间……宜檄理藩院行文 黑龙江 将军,将其头目迁徙年月部落界,移送到馆,本馆以圣训、《方略》核对之,即可纂补。”
国史馆是什么意思 国史馆读音 怎么读 国史馆,拼音是guó shǐ guǎn,国史馆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国史馆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