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扬 [xiǎn yáng]
1. 称扬;表彰。
2. 显亲扬名。
4. 显耀;显示。
显扬 引证解释
⒈ 称扬;表彰。
引《礼记·祭统》:“显扬先祖,所以崇孝也。”
《史记·律书》:“然身宠君尊,当世显扬,可不谓荣焉。”
⒉ 显亲扬名。
引唐 白居易 《为崔相陈情表》:“爵禄之荣,实有踰於同辈;显扬之命,独未及於先人。”
宋 曾巩 《史馆申请三道札子》:“为人子孙者,亦宜知父祖善状,合要显扬,使得见於国史,以称为人后嗣之义。”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金玉蟾》:“君本读书,当以显扬自许。兹甘儕市侩,愿终身浮沉耶?”
⒊ 显耀;显示。
引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六章:“今日他要显扬本事,因就打算利用这政治常识,先来判断一下目前这种紊乱的经济情况,其趋势究竟如何。”
国语词典
显扬 [xiǎn yáng]
⒈ 称扬、表扬。
引《礼记·祭统》:「显扬先祖,所以崇孝也。」
《史记·卷二五·律书》:「然身宠君尊,当世显扬,可不谓荣焉。」
显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种至教释义:三种至教 [出显扬圣教论] 一圣言所摄谓修行之人。
- 2.
不宣释义:⒈不显扬;不公开说出。 《书·盘庚中》:“汝不忧朕心之攸困,乃咸大不宣乃心。”曾运乾 正读:“宣、显白也。”《左传·昭公十二年》:“宴语之不怀,宠光之不宣。”杜预 注:“宣,扬也。”《汉书·高帝纪下》:“大王功德之著,於后世不宣。”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下:“学者之趋不一,师门之教不宣也,乃復取逸稿,采其语之不背者,得一卷。”《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他﹞此时憋在心里,密而不宣。”⒉汉 杨修《答临淄侯笺》:“反答造次,不能宣备。”后以“不宣”谓不一一细说。旧时书信末尾常用此语。唐 陈子昂《为苏令本与岑内
- 3.
不着释义:⒈不显扬。⒉不执着,无挂碍。⒊不用,无须。
- 4.
不表释义:⒈不显扬。⒉小说中用作结束上文另启下文之词。犹言不说。
- 5.
丕缉释义:犹言显扬光大。
- 6.
丰显释义:谓居高位,声名显扬。
- 7.
令名不彰释义:好名声不显扬。
- 8.
以彰其咎释义:以彰其咎yǐ zhāng qí jiù以:连词,用来。彰:表明,显扬。
- 9.
以彰报施释义:彰:显示,显扬;报施:报应。用来显示不断遭到报应。
- 10.
休扬释义:犹言显扬。
- 11.
俵着释义:表彰,显扬。 俵,通“表”。
- 12.
光价释义:⒈显扬其身阶。⒉荣耀的身阶。
- 13.
光德释义:谓显扬有德之人。
- 14.
光昭释义:⒈彰明显扬;发扬光大。 《左传·隐公三年》:“光昭先君之令德,可不务乎?”清 蒋士铨《桂林霜·客窜》:“弟辈一面声明开府,一面奔赴京师,要使臣节光昭,交情完密。”⒉照耀。三国 魏 曹操《秋胡行》之二:“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南朝 宋 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皇心美阳泽,万象咸光昭。”郭沫若《天才与教育》:“我国历史上的 春秋 战国 时代,那时候天下的纷乱恐不输于我们现在了,然而它在我们的学艺史上却成为一个光昭百世的黄金时代。”
- 15.
光昌释义:⒈显扬昌盛。 ⒉明朗;开朗。
- 16.
光耀释义:⒈光亮;光辉。耀眼的光。⒉光辉照耀;使荣耀。⒊显扬;光大。⒋光采;荣耀。
- 17.
党序释义:古代指学校。 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楹联賸话》:“又代 鹤松 圃年 重建 阳朔县 书院讲堂一联云:‘文笔耸层霄,爱此间对万壑瀠洄,教化由来先党序;书楼崇讲席,愿多士做千秋事业,显扬不仅为科名。’”
- 18.
再阐释义:再度显扬。
- 19.
发德释义:使道德显扬。
- 20.
发莹释义:阐发之使显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