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除 [gé chú]
1. 全部废除——主要用于法律、习惯制度、传统等。
例革除陈规陋习。
英[ get rid of; abolish; ]
2. 实施或引进更好的方法、更好的行动步骤或更好的行为来去除恶行。
例革除恶习。
英[ reform; ]
3. 开除;撤消职务。
例把他从公司革除出去。
英[ dismiss; expel; ]
革除 引证解释
⒈ 消除;废除。
引元 林清 《八音诗》:“革除一点浮云虑,木笔题诗酒数盃。”
《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旧例吏书门皂,都有赏赐,一概革除。”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三:“我们要革除那种中华民族旧文化中的反动成份。”
⒉ 开除;免除。
引廖仲恺 《国民全体决议制》:“选民全体投票决议,革除了他。”
老舍 《赵子曰》第六:“赵子曰 堂堂学生会的主席,被学校革除之后避猫鼠似的忍了气啦。”
⒊ 明成祖 夺取 建文帝 帝位后,下诏革除 建文 年号,复称 洪武,臣下嫌于记载,乃称 建文 年间为“革除”。
引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贤达高风二》:“革除间, 良(王良 )知天下事将有变,预蓄草柴,堆积室内。”
清 赵翼 《白云山罗永庵相传为明惠帝遁迹之所》诗:“革除距今四百载,兹菴不朽犹精蓝。”
国语词典
革除 [gé chú]
⒈ 除去。
例如:「革除恶习」。
⒉ 开除、撤职。
例如:「你品性不佳,小心被革除。」
革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丑正释义:谓嫉害正直的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叔敖 曰:《郑书》有之:‘恶直丑正,实蕃有徒。’”杨伯峻 注:“恶、丑同义,直、正同义,恶直即丑正,同义复语。言嫉害正直者。”唐 韩偓《感事三十四韵》:“嗾獒翻丑正,养虎欲求全。”清 黄宗羲《谈孺木墓表》:“况革除之事,杨文贞 未免失实;泰陵 之盛,焦泌阳 又多丑正。”
- 2.
习染释义:⒈沾染(不良习惯)。 ⒉坏习惯:革除习染。
- 3.
休革释义:罢免,革除。
- 4.
兴革释义:兴办和革除。
- 5.
删革释义:删改;革除。
- 6.
刬旧谋新释义:犹除旧图新。 革除旧的,谋求新的。
- 7.
刬革释义:革除。
- 8.
制改释义:犹改制。谓制定典章革除弊端。
- 9.
削爵释义:革除官爵。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当皆免官削爵为士伍。”《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严嵩 见圣怒不测,一时不及救护,到底亏他於中调停,止於削爵为民。”清 叶廷琯《吹网录·<虞山妖乱志>撰人》:“抚寧侯 朱国弼 者,故靖难功臣苗裔也…… 崇禎 十一年正月削爵。”
- 10.
削除释义:⒈撤消;革除。⒉删掉。⒊消除。
- 11.
剗革释义:革除。《后汉书·左雄传》:“宗周 既灭,六国并 秦,阬儒泯典,剗革五等,更立郡县。”《旧唐书·王璵传》:“人吏百姓等,知陛下以从善为心,嫉恶为务,蠲除不急,剗革烦苛,皆喧呼於庭,抃跃於路。”唐 白居易《议盐法之弊》:“今若剗革弊法,沙汰奸商;使下无侥倖之人,上得析毫之计,斯又去弊兴利之一端也。”宋 苏舜钦《朝奉大夫尚书度支郎中……王公行状》:“是时上方登用俊良,剗革夙弊,公雍容侍从之列,以清风峻节,为一时所畏。”
- 12.
剥褫释义:革除,褫夺。
- 13.
厘剔释义:⒈清理剔除;革除。 《明史·黄镐传》:“镐 有才识,敏吏事,理盐政,多所釐剔,时论称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他要是将一省的弊竇都釐剔乾净,他又从那里调剂私人呢?”⒉指甄别、辨别。清 林则徐《会札南澳镇谕令长山尾等洋外船一律呈缴烟土稿》:“查中路本係外夷通市处所,乃夷船来往所必经,良贾奸商难以分辨,是以办理之法,不得不加意釐剔。”⒊整理修订。清 程伟元《<红楼梦>序》:“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釐剔,截长补短,钞成全部,復为鐫板,以公同好。”
- 14.
合浦珠还释义:《后汉书·孟尝传》记载,靠近合浦的海里本来出产珍珠,由于太守贪财,榨取无厌,珍珠迁到了交阯。 后来孟尝做太守,革除了弊政,珍珠就又回到了合浦。后用“合浦珠还”比喻人去而复回或物失而复得。
- 15.
安强释义:⒈安定富强。 清 霅中人《<中西纪事>后序》:“洒数十年之侵辱,基亿万世之安强。”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劝 清 吏洗心革面,献身为国,革除暴政,建立共和,始能使国家安强,汉族巩结,则吾死瞑目矣。”⒉安彊:安定强盛。《荀子·强国》:“道德之威,成乎安彊。暴察之威,成乎危弱。狂妄之威,成乎灭亡也。”
- 16.
废锢释义:革除官职,终身不再录用。
- 17.
弊政释义:有害的政治措施:抨击弊政。 革除弊政。
- 18.
斥落释义:革除;废黜。
- 19.
洗削释义:⒈革除。明 胡应麟《诗薮·宋》:“六一 虽洗削‘西崑’,然体尚平正,特不甚当行耳。”⒉磨刀。清 钱谦益《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赠右都御史加赠太子太保谥忠烈杨公墓志铭》:“追赃令亟,卖菜洗削者争持数钱投县令匭中,三年而后止。”清 唐孙华《闲居写怀》诗之四:“卖浆及洗削,奋起彯华缨。”参见“洒削”。
- 20.
洗汰释义:⒈洗涤,清洗。⒉革除旧习。
革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丑正释义:谓嫉害正直的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叔敖 曰:《郑书》有之:‘恶直丑正,实蕃有徒。’”杨伯峻 注:“恶、丑同义,直、正同义,恶直即丑正,同义复语。言嫉害正直者。”唐 韩偓《感事三十四韵》:“嗾獒翻丑正,养虎欲求全。”清 黄宗羲《谈孺木墓表》:“况革除之事,杨文贞 未免失实;泰陵 之盛,焦泌阳 又多丑正。”
- 2.
习染释义:⒈沾染(不良习惯)。 ⒉坏习惯:革除习染。
- 3.
休革释义:罢免,革除。
- 4.
兴革释义:兴办和革除。
- 5.
删革释义:删改;革除。
- 6.
刬旧谋新释义:犹除旧图新。 革除旧的,谋求新的。
- 7.
刬革释义:革除。
- 8.
制改释义:犹改制。谓制定典章革除弊端。
- 9.
削爵释义:革除官爵。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当皆免官削爵为士伍。”《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严嵩 见圣怒不测,一时不及救护,到底亏他於中调停,止於削爵为民。”清 叶廷琯《吹网录·<虞山妖乱志>撰人》:“抚寧侯 朱国弼 者,故靖难功臣苗裔也…… 崇禎 十一年正月削爵。”
- 10.
削除释义:⒈撤消;革除。⒉删掉。⒊消除。
- 11.
剗革释义:革除。《后汉书·左雄传》:“宗周 既灭,六国并 秦,阬儒泯典,剗革五等,更立郡县。”《旧唐书·王璵传》:“人吏百姓等,知陛下以从善为心,嫉恶为务,蠲除不急,剗革烦苛,皆喧呼於庭,抃跃於路。”唐 白居易《议盐法之弊》:“今若剗革弊法,沙汰奸商;使下无侥倖之人,上得析毫之计,斯又去弊兴利之一端也。”宋 苏舜钦《朝奉大夫尚书度支郎中……王公行状》:“是时上方登用俊良,剗革夙弊,公雍容侍从之列,以清风峻节,为一时所畏。”
- 12.
剥褫释义:革除,褫夺。
- 13.
厘剔释义:⒈清理剔除;革除。 《明史·黄镐传》:“镐 有才识,敏吏事,理盐政,多所釐剔,时论称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他要是将一省的弊竇都釐剔乾净,他又从那里调剂私人呢?”⒉指甄别、辨别。清 林则徐《会札南澳镇谕令长山尾等洋外船一律呈缴烟土稿》:“查中路本係外夷通市处所,乃夷船来往所必经,良贾奸商难以分辨,是以办理之法,不得不加意釐剔。”⒊整理修订。清 程伟元《<红楼梦>序》:“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釐剔,截长补短,钞成全部,復为鐫板,以公同好。”
- 14.
合浦珠还释义:《后汉书·孟尝传》记载,靠近合浦的海里本来出产珍珠,由于太守贪财,榨取无厌,珍珠迁到了交阯。 后来孟尝做太守,革除了弊政,珍珠就又回到了合浦。后用“合浦珠还”比喻人去而复回或物失而复得。
- 15.
安强释义:⒈安定富强。 清 霅中人《<中西纪事>后序》:“洒数十年之侵辱,基亿万世之安强。”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劝 清 吏洗心革面,献身为国,革除暴政,建立共和,始能使国家安强,汉族巩结,则吾死瞑目矣。”⒉安彊:安定强盛。《荀子·强国》:“道德之威,成乎安彊。暴察之威,成乎危弱。狂妄之威,成乎灭亡也。”
- 16.
废锢释义:革除官职,终身不再录用。
- 17.
弊政释义:有害的政治措施:抨击弊政。 革除弊政。
- 18.
斥落释义:革除;废黜。
- 19.
洗削释义:⒈革除。明 胡应麟《诗薮·宋》:“六一 虽洗削‘西崑’,然体尚平正,特不甚当行耳。”⒉磨刀。清 钱谦益《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赠右都御史加赠太子太保谥忠烈杨公墓志铭》:“追赃令亟,卖菜洗削者争持数钱投县令匭中,三年而后止。”清 唐孙华《闲居写怀》诗之四:“卖浆及洗削,奋起彯华缨。”参见“洒削”。
- 20.
洗汰释义:⒈洗涤,清洗。⒉革除旧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