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事 [xiào shì]
1. 三国时魏、吴所置掌侦察刺探官民情事的官名。是皇帝或执政的耳目。吴也称校官。
校事 引证解释
⒈ 三国 时 魏、吴 所置掌侦察刺探官民情事的官名。是皇帝或执政的耳目。 吴 也称校官。
引《三国志·魏志·程晓传》:“晓 嘉平 中为黄门侍郎。时校事放横, 晓 上疏……於是遂罢校事官。”
《三国志·吴志·陆凯传》:“夫校事,吏民之仇也。”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校事》:“魏 吴 有校事官,似 北魏 之候官, 明 之厰卫。”
校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乐圣释义:⒈《三国志·魏志·徐邈传》:“时科禁酒,而 邈 私饮至於沉醉。校事 赵达 问以曹事,邈 曰:‘中圣人。’达 白之 太祖,太祖 甚怒。度 辽 将军 鲜于辅 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 性脩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后因以“乐圣”谓嗜酒。唐 李适之《罢相作》诗:“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唐 杜甫《饮中八仙歌》:“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⒉乐于圣道。汉 扬雄《法言·问明》:“天乐天,圣乐圣。”⒊谓乐逢圣世。《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后晋群臣酒行歌》:“歌时兼乐
- 2.
候官释义:迎送宾客的候人,主管斥候的军候,占卜吉凶的官员等,都可称候官。 (1)占候之官。《汉书·王莽传下》:“又候官奏月犯心前星,厥有占,予甚忧之。”(2)执掌侦伺刺探情况的官员。《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元年》:“候宫千数,重罪受賕不列,轻罪吹毛发举,宜悉罢之。”胡三省 注:“魏太祖 置候官,以伺察内外。”清 俞正燮《癸巳存稿》卷七:“魏 有校事官,似 北魏 之候官,明 之厰卫。”参见“候人”、“候者”。
- 3.
学潮释义:指学生、教职员因对执政当局或学校事务不满而掀起的风潮,如罢课、请愿、游行示威等。
- 4.
小小释义:⒈最小;很小。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臣闻 楚 有七泽,尝见其一,未覩其餘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 云梦。”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自昔大臣以私意害人,此其小小者耳。”清 李渔《巧团圆·掠妪》:“我乃 闯将 过天星 标下,一个小小头目是也。”刘半农《稻棚诗》:“凉爽的席,松软的草,铺成张小小的床。”⒉少量,稍稍;短暂。《太平御览》卷八五○引 汉 应劭《风俗通》:“俗説,大饿不在车饭。谓……辅车上饭,小小不足济也。”《三国志·魏志·高柔传》:“校事 刘慈 等,自 黄初 初数年之间,举吏民奸
- 5.
校务释义:⒈学校教育事务。 鲁迅《二心集·柔石小传》:“回乡后,于一九二五年春,为镇海中学校务主任。”巴金《沉默集·知识阶级》:“他只希望早些把风潮解决,以便进一步来发展校务。”⒉泛指学校事务。如:校务委员会。
- 6.
校曹释义:即校事。
- 7.
衮阙释义:指帝王职事的缺失。 语出《诗·大雅·烝民》:“衮职有闕,维 仲山甫 补之。”汉 蔡邕《胡公碑》:“弘纲既整,衮闕以补。”晋 张华《尚书令箴》:“补我衮闕,阐我王猷。”《三国志·魏志·程昱传》:“纵令校事有益於国,以礼义言之,尚伤大臣之心,况姦回暴露,而復不罢,是衮闕不补,迷而不返也。”一说为衮衣的缺损,比喻帝王的过失。参阅 清 俞樾《群经平议·毛诗四》“衮职有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