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鸣鸡 鸣鸡的意思
míng

鸣鸡

简体鸣鸡
繁体鳴雞
拼音míng jī
注音ㄇㄧㄥˊ ㄐㄧ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íng,(1) 鸟兽或昆虫叫。【组词】:鸣啭。鸣唱。鸣叫。鸣禽。鸟鸣。(2)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组词】:鸣响。鸣奏。孤掌难鸣。(3)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组词】:鸣谢。鸣冤。百家争鸣。(4) 闻名,著称。【例句】:“以文鸣江东”。

jī,(1) 家禽,品种很多,翅膀短,不能高飞;雄性能报晓,雌性能生蛋。【组词】:公鸡。母鸡。鸡雏。

基本含义

指天亮的时候鸡鸣,比喻事情的开端或发生的征兆。

鸣鸡的意思

鸣鸡 [míng jī]

1. 啼鸣的雄鸡;雄鸡啼鸣。

鸣鸡 引证解释

⒈ 啼鸣的雄鸡;雄鸡啼鸣。

汉 张衡 《西京赋》:“右有 陇坻 之隘,隔阂华戎, 岐、梁、汧、雍,陈宝 鸣鸡在焉。”
唐 韩偓 《故都》诗:“掩鼻计成终不觉, 冯驩 无路斅鸣鸡。”
明 刘基 《无寐》诗:“夜长无寐待鸣鸡,及至鸡鸣梦却迷。”


鸣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抚膺释义:抚摩或捶拍胸口。表示惋惜、哀叹、悲愤等。《列子·说符》:“昔人言有知不死之道者,燕 君使人受之,不捷,而言者死……有 齐子 亦欲学其道,闻言者之死,乃抚膺而恨。”晋 潘岳《哀永逝文》:“嫂姪兮慞惶,慈姑兮垂矜,闻鸣鸡兮戒期,咸惊号兮抚膺。”唐 李白《蜀道难》诗:“捫参歷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四年》:“明日,吏以 郁 死告,殷 抚膺大慟。”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成立宣言》:“堂堂 华 下,不齿於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
    • 2.
      晷刻释义:⒈日晷与刻漏。 古代的计时仪器。清 魏源《海国图志·筹海篇三》:“仪器则鐘表晷刻,不亚西土。”《清史稿·礼志七》:“康熙 二十一年,命展御门晷刻。”⒉片刻。谓时间短暂。《西京杂记》卷四:“成帝 旹,交趾 越嶲 献长鸣鸡,伺鸡晨,即下漏验之,晷刻无差。”唐 韩愈《为韦相公让官表》:“毫釐之差,或致弊於寰海;晷刻之误,或遗患於歷年。”清 戴名世《敕授承德郎工部屯田清吏司主事刘公墓志铭》:“安人尝侍太宜人疾,晷刻不离。”⒊时刻,时间。《梁书·贺琛传》:“﹝ 琛 ﹞每见 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
    • 3.
      月皎释义:月色皎洁。语本《诗·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唐 沉佺期《七夕》诗:“月皎宜穿线,风轻得曝衣。”前蜀 韦庄《抚盈歌》:“愁瞳兮月皎,笑颊兮花娇。”宋 赵希鹄《洞天清禄集·古琴辨》:“露下弹琴而声不乏,盖阳材也。若鐘鸣鸡唱,霜清月皎,以阳琴鼓之,声更清彻,阴材则不然。”
    • 4.
      有秋释义:丰收,有收成;丰年。《书·盘庚上》:“若农服田力穡,乃亦有秋。”晋 陶潜《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穫》诗:“司田春有秋,寄声与我谐。飢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唐 元稹《范季睦授尚书仓部员外郎》:“乃詔执事,聿求其才,乘我有秋,大实仓廪。”明 李贽《复杨定见书》:“如种田相似,年年不輟,时时不改,有秋之穫如此,无成之岁亦如此,安可以一耕不穫而遂弃前事耶?”
    • 5.
      解鞅释义:⒈驻马。宋 苏辙《祭宝月大师宗兄文》:“辙 方志学,从先君子东游故都,览观药市。解鞅精舍,时始见兄。”宋 陆游《即席》诗:“解鞅名园眼倍明,殷勤翠袖劝飞觥。”⒉指放马。清 曹寅《滁州清流关道中》诗:“解鞅近百里,詰旦听鸣鸡。”
    • 6.
      谈鸡释义:⒈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载:晋兖州刺史宋处宗,尝买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著窗间,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致,终日不辍。 ⒉以喻能启发人智慧者。
    • 7.
      鸡窗释义:亦作“鸡牕”。《艺文类聚》卷九一引 南朝 宋 刘义庆《幽明录》:“晋 兖州 刺史 沛国 宋处宗 尝买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著窗间。鸡遂作人语,与 处宗 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輟。
    • 8.
      龙乡释义:⒈古地名。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产鸣鸡。《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律谷 罢煖,龙乡 輟晓。”李善 注:“《陈留风俗传》曰:允吾县 者,宋、陈、楚 地,故 梁国 寧陵 种龙乡 也,出鸣鸡。”后因以指鸡。南朝 陈 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龙乡思其晓照,象驾乏其流通。”宋 惠洪《资国寺春晓》诗:“龙乡戒晓月空斜,唤起清圆响络车。”⒉指边塞之地。唐 乔知之《从军行》:“鸳綺裁易成,龙乡信难见。”参见“龙城”。

鸣鸡(mingj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鸣鸡是什么意思 鸣鸡读音 怎么读 鸣鸡,拼音是míng jī,鸣鸡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鸣鸡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