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将 [bīng jiàng]
1. 士卒的将帅。
3. 士卒与将帅。
兵将 引证解释
⒈ 士卒的将帅。
引《战国策·楚策四》:“李园 不治国,王之舅也。不为兵将,而阴养死士之日久矣。”
宋 秦观 《鲜于子骏行状》:“西方议用兵。公以兵将未择, 关 陕 无年,未宜轻动。”
⒉ 士卒与将帅。
引《后汉书·臧洪传》:“城中粮尽,外无援救……又杀其爱妾,以食兵将。兵将咸流涕,无能仰视。”
兵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六郎释义:⒈《旧唐书·杨再思传》:“易之 之弟 昌宗 以姿貌见宠倖,再思 又諛之曰:‘人言 六郎 面似莲花;再思 以为莲花似 六郎,非 六郎 似莲花也。’其倾巧取媚也如此”。张昌宗 行六,故云。后用为咏莲之典实。宋 陆游《荷花》诗:“犹嫌翠盖红妆句,何况人言似 六郎。”明 徐渭《红佛桑》诗之一:“都争茜颊堪千鎰,谁问莲花似 六郎。”鲁迅《秋夜有感》诗:“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 六郎。”⒉宋 杨继业 之六子 杨延昭 英勇善战,在边防二十馀年,屡挫 契丹 兵将,人称 杨六郎。详见《宋史》本传。
- 2.
兵将释义:⒈士卒的将帅。 《战国策·楚策四》:“李园 不治国,王之舅也。不为兵将,而阴养死士之日久矣。”宋 秦观《鲜于子骏行状》:“西方议用兵。公以兵将未择,关 陕 无年,未宜轻动。”⒉士卒与将帅。《后汉书·臧洪传》:“城中粮尽,外无援救……又杀其爱妾,以食兵将。兵将咸流涕,无能仰视。”
- 3.
兵多将广释义:兵将众多。形容军队人员多,兵力强大。
- 4.
兵多者败释义:指兵卒过多的军队,常常会吃败仗,因为兵将各有所恃,号令不齐。
- 5.
圣库释义:太平天囯 实行生活必需品平均分配的制度,称其所建立的国库为“圣库”。 规定全体衣食俱由圣库开支。但至后期,圣库制度虽仍在 天京 施行,但高级官员已先蓄私产,缴获归公的原则亦已无形破坏。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命诏旨书》:“继自今,其令众兵将,凡一切杀妖取城,所得金寳、绸帛、寳物等项,不得私藏,尽缴归天朝圣库,逆者议罪。”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第五节:“在平均主义思想的支配下,又产生圣库(藏银钱)、圣粮(藏米粮)制度……每逢礼拜日,各官开单赴圣库、圣粮领礼拜钱、粮米油盐及祭上帝物品。”
- 6.
坑降释义:活埋已经投降的兵将。
- 7.
女丁释义:成年女性。《晋书·李雄载记》:“其赋男丁岁穀三斛,女丁半之。”《梁书·武帝纪下》:“十一月丙子,詔停在所役使女丁。”《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三年》:“序 母 韩氏 闻 秦 兵将至,自登城履行,至西北隅,以为不固,帅百餘婢及城中女丁筑邪城於其内。”
- 8.
宂懦释义:亦作“冗懦”。懦弱无用。《金史·陈规传》:“臣尝任 陕西 官,近年又屡到 陕西,兵将冗懦,恐不可用,未如圣料。”
- 9.
定问释义:⒈确切的消息。问,消息音信。《晋书·孝愍帝纪》:“又詔 琅琊王 曰:‘……间遣使适还,具知 平阳 定问,云 幽 并 隆盛,餘胡衰破,然犹恃险,当须大举。’”《资治通鉴·晋惠帝元康元年》:“﹝ 楚王 ﹞ 瑋 之起兵也,陇西王 泰 严兵将助 瑋,祭酒 丁绥 諫曰:‘公为宰相,不可轻动。且夜中仓猝,宜遣人参审定问。’”清 曾国藩《仁和邵君墓志铭》:“国藩 心知 位西 烈士也,必不苟免。其家固知之,以无定问,不敢发丧。”⒉指“问名”等聘婚手续。定,聘定。宋 秦醇《谭意哥传》:“张 内逼慈亲之教,外为物议之非,更朞
- 10.
宥地释义:机要之地。指枢密院。《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二年》:“林安宅、蒋芾 言:‘臣等备员宥地,所职在於兵将。如二三大将,陛下所深知。偏裨间有才者亦多,但臣等素不相识,无以知其才否,欲自此与之相见。’”
- 11.
密揭释义:⒈秘密的奏疏。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三·亲书奏章》:“近年故相 王锡爵 密揭,亦其幼孙所写,故窃啟者不敢私易,得以初稿达御前。”⒉秘密的文告。清 毛祥麟《三略汇编·小刀会纪略》:“时 蓝守 回郡,统兵将至 上海,先有密揭入城,贼见之狂窘。”
- 12.
改年释义:改换年号。《汉书·王莽传下》:“三月辛巳朔,平林、新市、下江 兵将 王常、朱鮪 等共立 圣公 为帝,改年为 更始 元年,拜置百官。”《三国志·魏志·明帝纪》:“二月丁酉,幸 摩陂 观龙,於是改年。”《魏书·高宗纪》:“正平 二年十月戊申,即皇帝位於 永安前殿,大赦,改年。”参见“改元”。
- 13.
残军败将释义:战败后残余的兵将。 同“残兵败将”。
- 14.
直兵释义:⒈指矛属兵器。 《墨子·鲁问》:“斧鉞鉤要,直兵当心。”《吕氏春秋·知分》:“崔杼 不説,直兵造胷,句兵鉤颈,谓 晏子 曰:‘子变子言,则 齐国 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则今是矣。’”高诱 注:“直矛也。”《韩诗外传》卷二:“直兵将推之,曲兵将鉤之,吾愿子之图之也。”⒉官名。旧时王公府里的属官。《资治通鉴·陈文帝天嘉元年》:“頊(安成王)以帝弟之重,势倾朝野。直兵 鲍僧叡,恃 頊 势为不法,御史中丞 徐陵 为奏弹之。”胡三省 注:“自 秦 以来,王公府皆有直兵。”参见“中兵”、“中直兵”。
- 15.
祠兵释义:古代兵将出战,陈于近郊,杀牲飨士卒,谓之“祠兵”。《公羊传·庄公八年》:“甲午祠兵。祠兵者何?出曰祠兵,入曰振旅。其礼一也,皆习战也。”何休 注:“礼,兵不徒使,故将出兵必祠於近郊,陈兵习战,杀牲饗士卒。”王闿运《丁文诚诔》:“曾选士於 衡 湘,截 粤 餉以祠兵。”一说,祠兵即治兵。清 王念孙《读书杂志·汉隶拾遗》“泰山 都尉 孔宙 碑”:“第六行‘□□祠兵,遗畔未宁’,祠兵,即治兵也。《左氏春秋·庄八年》甲午,治兵,《公羊》作‘祠兵’,宙 传《严氏春秋》,故书此碑者,亦从《公羊》作‘祠兵’也。”
- 16.
空城计释义:戏曲传统剧目。取材于《三国演义》,说诸葛亮用兵失误,失了街亭。魏国大将司马懿(yì)带兵攻打西城。诸葛亮无兵将可遣,就把城门打开,登楼弹琴。司马懿疑有诈,害怕中计而退走。后来把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希图骗过对方的计策,叫做空城计。
- 17.
符节释义:古代朝廷派遣使者、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时用做凭证的东西。用竹、木、玉、铜等制成,刻上文字,分成两半,一半存留 于朝廷,一半给外任官员或出征将帅。使用时两半相合为信。
- 18.
虎符释义:中国古代帝王调兵用的凭证。 用铜铸成虎形,分为两半,两半都铸有相同的铭文,右半存于朝廷,左半交给带兵将帅。调发军队时须持符验合,作为凭证。战国到隋代盛行,唐代改用鱼符。
- 19.
虾兵蟹将释义:神话传说中龙王手下的兵将。 比喻敌人不中用的爪牙,狗腿子。
- 20.
蟹将虾兵释义:古代神怪小说里海龙王手下的兵将。比喻敌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娄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