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表 [jīng biǎo]
1. 封建时代由官府立牌坊、赐匾额对遵守封建礼教的人加以表彰。
英[honor; cite;]
旌表 引证解释
⒈ 表彰。后多指官府为忠孝节义的人立牌坊赐匾额,以示表彰。
引《晋书·荀崧传》:“今承大弊之后,淳风穨散,苟有一介之善,宜在旌表之例。”
明 高明 《琵琶记·散发归林》:“一门忠孝如此,理当保奏,请行旌表。”
鲁迅 《故事新编·起死》:“旌表了孝子,确也是一件大事情。”
⒉ 指官府颁赐用以表彰的牌坊或匾额。
引宋 欧阳修 《左班殿直胥君墓志铭》:“胥氏 义闻乡閭,门有旌表。”
国语词典
旌表 [jīng biǎo]
⒈ 表扬、表彰。也作「旍表」。
引《晋书·卷七五·荀崧传》:「苟有一介之善,宜在旌表之例。」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太守越敬他知礼,点一官媪,伴送他到家,另自差人旌表。」
⒉ 旧时官府为表扬忠孝节义的人,所颁赐的牌坊或匾额。
引唐·李公佐《谢小娥传》:「时浔阳太守张公,善其志行,为具其事上旌表,乃得免死。」
旌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凤函释义:犹凤诏。 明 李东阳《方石先生祖母赵节妇殁已五十年方石以礼部侍郎诰请移为旌表为诗纪事奉次》之一:“凤函飞度越江遥,江山离鸞恨始消。”
- 2.
前阀释义:旧时缙绅世宦家门前左边旌表功绩的柱子。 借指功业、成就。
- 3.
安和释义:⒈安定和平;安定和睦。《晏子春秋·问上三》:“未免乎危乱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国,不可,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乱也。”《韩诗外传》卷五:“百姓皆怀安和之心,而乐戴其上。”《北齐书·魏收传》:“自 魏、梁 和好,书下纸每云:‘想彼境内寧静,此率土安和。’”唐 元结《夏侯岳州表》:“公能清正宽恕,静以理之,故其人安和而服説,为当时法则。”《元典章·礼部六·五世同居旌表其门》:“今后五世同居安和者旌表其门。”⒉安详平和。《汉书·杜延年传》:“延年 为人安和,备於诸事,久典朝政,上任信之,出即奉驾,入给事中,居九卿位十餘
- 4.
封墓轼闾释义:增修坟墓,旌表里门,表示对贤者的礼遇和尊崇。
- 5.
峨然释义:⒈高貌。唐 皮日休《鄙孝议下篇》:“所在之州鄙,礱石峨然。问所从来,曰:‘有至孝也,庐墓三年,孝感至瑞,郡守闻於天子,天子为之旌表焉。’”宋 王安石《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之一:“峨然九女鬟,争出一镜奩。”⒉卓然特立貌。晋 葛洪《抱朴子·刺骄》:“其或峨然守正,确尔不移,不蓬转以随众,不改雅以入 郑 者,人莫能憎而知其善。”《世说新语·赏誉上》“庾子嵩 目 和嶠”刘孝标 注引《晋诸公赞》:“嶠 常慕其舅 夏侯玄 为人,故於朝士中峨然不羣,时类惮其风节。”王汉章《题黄山谷小像》诗:“瞻公眉宇信峨然,小像当非贬
- 6.
执德释义:固守仁德;遵守道德规范。《论语·子张》:“执德不弘,信道不篤。”《汉书·成帝纪》:“朕执德不固,谋不尽下。”清 姚鼐《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姊独于其间遭离荼苦,执德秉节数十年,其亦可谓君子之女。”
- 7.
报说释义:报知,告知。 元 本 高明《琵琶记·旌表》:“谢得公公,报説殷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在我病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眼綫,报説有一宗私货,明日过关。”
- 8.
报説释义:报知,告知。元 本 高明《琵琶记·旌表》:“谢得公公,报説殷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在我病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眼綫,报説有一宗私货,明日过关。”
- 9.
旌异释义:旌表;褒奖。 《陈书·文学传·阮卓》:“阮卓 素不同逆,宜加旌异。”唐 元结《九疑图记》:“故图九峰,略载山谷,传於好事,以旌异之。”宋 王明清《挥麈三录》卷二:“仍乞寻访子孙,重加旌异。”《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摩该 一部背 库库 而向朝廷,亦宜别作名号以旌异之。”
- 10.
旌显释义:旌表。
- 11.
旌闾释义:旌表门闾。 旧时朝廷对所谓忠孝节义的人,赐给匾额,挂于门廷之上,或树立牌坊,以示表彰。《宋书·孝义传·余齐民》:“齐民 越自氓隶,行贯生品,旌閭表墓,允出在兹。”唐 元稹《献事表》:“其餘涤瑕缓死,薄赋恤人,赐帛耆年,旌閭孝悌,修废学,建义仓,莫不曲被殊私,覃于有截。”
- 12.
更兼释义:更加上。《水浒传》第六一回:“惟此 北京,是 河北 第一个去处;更兼又是 梁中书 统领大军镇守,如何不摆得整齐?”《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自从 安老爷 的老太爷手里,因晚年好静,更兼家里人口稀少,住不了许多房间,又不肯轻弃祖业,倒把房子让给远房几家族人来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又办了祭品,委了典史太爷去祭那婆娘;更兼动了公事,申请大宪,和那婆娘奏请旌表,乞恩准其建坊。”
- 13.
比屋而封释义:指上古之世教化遍及四海,家家都有德行,堪受旌表。 后泛称风俗淳美。
- 14.
烈妇释义:⒈古指重义守节的妇女。晋 傅玄《秦女休行》:“秦氏 有烈妇,义声驰 雍凉。”元 戴表元《浴蚕沙溪水为陈烈妇作烈妇二十五而寡兵寇起能以智全家》诗:“丝成白棱棱,胶作烈妇絃。烈妇何所言,絃中意缠绵。”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宣城烈妇》:“﹝某烈妇坊﹞污秽不治。一夜,阮氏 馆宾 刘 姓者,梦烈妇来言曰:‘吾苦节数十年,蒙朝廷旌表建坊……今子孙零落,属之他人,瀦潦秽杂,何以堪之!’”⒉特指以死殉节或殉夫的妇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这妇人明明是拒姦被杀的,我见了她还肃然起敬,你开口便诬蔑他,这还
- 15.
甄表释义:⒈犹旌表,表彰。⒉表明。
- 16.
砻石释义:墓碑。礱,通“垄”。唐 皮日休《鄙孝议下》:“所在之州鄙,礱石峨然。问所从来,曰:‘有至孝也,庐墓三年,孝感至瑞,郡守闻於天子,天子为之旌表焉。’”
- 17.
秉节释义:⒈持节。节,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宋 欧阳修《武恭王公神道碑》:“秉节治戎,出征入卫。”明 杨柔胜《玉环记·延赏庆寿》:“秉节传旌承圣宠,心存一点丹衷。”⒉保持节操,守节。清 姚鼐《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执德秉节数十年,其亦可谓君子之女。”⒊犹秉性。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二》:“王竑 秉节刚劲,可寝大姦。”
- 18.
积浪释义:大浪;巨浪。 唐 耿湋《陪宴湖州公堂》诗:“文府重门奥,儒源积浪深。”元 袁桷《孟和乡旌表》诗:“黄云翳平垄,持以防岁年。河 流滔天来,积浪翻中田。”
- 19.
称声释义:犹称誉。 宋 无名氏《<沉下贤文集>序》:“其后 杜牧、李商隐 俱有拟 沉下贤 诗,则当时称声甚盛。”明 李贽《复士龙悲二母吟》:“计二老母前后同居四十餘年,李氏 妹又旌表著节,翕然称声於 白门 之下矣。”
- 20.
笄年释义:谓女子成年。唐 王韫秀《寄姨妹》诗:“笄年解笑鸣机妇,耻见 苏秦 富贵时。”《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五》:“癸丑,长安公主 薨,帝之长女也,笄年降於駙马 杨承祚,帝悼惜之甚,輟视朝二日,追赠 秦国公主。”《宋史·理宗纪三》:“福州 陈氏,笄年守志,寿逾九袠,詔旌表其门。”清 叶廷琯《守海盐县主簿王顼妻墓志铭》:“夫人少习诗礼,长善笔札。自孩提至笄年,不履堂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