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支 [yù zhī]
1. 预先支付。
例预支运费。
英[pay in advance;]
预支 引证解释
⒈ 谓预先借领或支付工资、稿酬等款项。
引清 袁枚 《随园随笔·预支俸薪》:“今官吏不及支俸日期而借领之,号曰预支。”
曹禺 《日出》第四幕:“你( 李石清 )做了三天,会计告诉我你已经预支了二百五十元。”
丁玲 《韦护》第三章:“他又预支了一些薪水,常常带她到电影院去,或是饮食馆去。”
⒉ 比喻某种现象提前发生;或要求某种现象提前发生。
引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东西庙》:“至於春花中如牡丹、海棠、丁香、碧桃之流,皆能於严冬开放,鲜艷异常,洵足以巧夺天工,预支月令。”
刘大白 《洪水》诗:“一度两度三四度,还有预支明年的第五度呢。”
张天翼 《清明时节》四:“脸上微微有点发烫,眼睛里露出了光亮,他现在已经把胜利的快感预支了点儿过来。”
国语词典
预支 [yù zhī]
⒈ 事先支付。
例如:「为了应付急用,他向会计处预支下个月的薪水。」
近预付
预支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赊欠释义:买卖货物时买方延期交款,卖方延期收款。
预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备用金释义:企业、机关或事业单位等拨给内部各部门备作日常零星开支或预支给职工作为采购或差旅费等的款项。
- 2.
姊妹花释义:中国故事片。 明星影片公司1933年摄制。郑正秋编导,胡蝶、郑小秋主演。赵大因私贩武器案发,携孪生女二宝逃离家乡。十几年后,二宝成了军阀钱督办的七姨太,生儿雇大宝为奶妈。一天,大宝为丈夫治伤而预支工资被拒,乃偷摘小主人金锁片,慌张中碰落大花瓶砸死七姨太的小姑。庭讯时,大宝母认出主审的军法处长是丈夫赵大,姊妹遂相认团聚。
- 3.
寅年用卯年释义:寅上预支了卯年的财物开支。比喻入不敷出,预先借支。
- 4.
探取释义:⒈试探。 《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贼凭恃山川,二祖劳於前世,犹不克平,朕岂敢自多,谓必灭之者。谓将以为不一探取,无由自弊,是以观兵以闚其衅。”茅盾《子夜》八:“她以为父亲是要利用 刘玉英 来探取 老赵 的秘密。”⒉预支。《晋书·愍怀太子遹传》:“东宫旧制,月请钱五十万,备於众用,太子恒探取二月,以供嬖宠。”《资治通鉴·晋惠帝元康九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探取,预取也。”⒊摸取。宋 陈元靓《岁时广记·人日》:“又立春日作此,名探春蠒。馅中置帋签或削木书官品,人自探取,以卜异时官品高下。”《宋史·李
- 5.
探支释义:预支。
- 6.
支借释义:⒈借用。⒉借贷;预支。
- 7.
预借释义:⒈指官府向民间预先借支各种赋税。宋 代成为加税之一。《新五代史·唐神闵敬皇后刘氏传》:“同光 三年秋大水,两河 之民,流徙道路,京师赋调不充,六军之士,往往殍踣,乃预借明年夏、秋租税。”宋 叶适《彭子復墓志铭》:“子復 又自减郡之凡费,然后戢预借,宽省限,商税止取正钱。”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八节:“预借--官府经常预借民间各种赋税,实际上是提前征税。预借的项目有工税、免役钱、坊场课利钱和卖田宅契税钱等。”⒉指预支谷物、俸钱等。宋 叶适《高永州墓志铭》:“善以简静拊瘠薄,有銖黍便民事
- 8.
预支释义:预先付出或领取(款项):预支一个月的工资。
- 9.
预钱释义:预支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