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柴 [fén chái]
1. 即燔柴。
焚柴 引证解释
⒈ 即燔柴。参见“燔柴”。
引《晋书·元帝纪》:“焚柴颁瑞,告类上帝。”
唐 张九龄 《请行郊礼疏》:“伏望以迎日之至,展焚柴之礼。”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升烟燔牲首,则是祭前焚柴升烟,皆求神之义,因为祭名。”
焚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告燎释义:焚柴以祭告天帝。
- 2.
挈皋释义:亦作“挈皋”。 即桔槔。汲水的工具。亦指形似桔槔的焚柴祭天之具。《汉书·郊祀志上》“通权火”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张晏 曰:“权火,烽火也,状若井挈皋矣。”《文选·扬雄<甘泉赋>》“燎薰皇天,皋摇 泰壹”李善 注引 三国 魏 如淳 曰:“皋,挈皋也。积柴於挈皋头,置牲玉於其上,举而烧之,欲近天也。”胡韫玉《译师梨诗》:“万籟尽寥寂,唯闻喧挈皋。”参见“桔槔”。
- 3.
挈臯释义:亦作“挈皋”。即桔槔。汲水的工具。亦指形似桔槔的焚柴祭天之具。《汉书·郊祀志上》“通权火”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张晏 曰:“权火,烽火也,状若井挈皋矣。”《文选·扬雄<甘泉赋>》“燎薰皇天,皋摇 泰壹”李善 注引 三国 魏 如淳 曰:“皋,挈皋也。积柴於挈皋头,置牲玉於其上,举而烧之,欲近天也。”胡韫玉《译师梨诗》:“万籟尽寥寂,唯闻喧挈皋。”参见“桔槔”。
- 4.
柴坛释义:古代焚柴祭天的高台。
- 5.
燔告释义:古祭天时焚柴祝告。
- 6.
燔祀释义:焚柴祭祀。
- 7.
郊柴释义:亦作“郊祡”。焚柴祭天。为古代帝王祭祀的一种仪式。
- 8.
龟言释义:古人以为龟为四灵之一。传说千岁之龟能作人言,故古代小说笔记中常有龟言的传述。南朝 宋 刘敬叔《异苑》卷三:“吴 孙权 时,永康县 有人入山,遇一大龟,即束之以归。龟便言曰:‘游不量时,为君所得。’人甚怪之,担出欲上 吴王 ……既至 建业,权 命煑之,焚柴万车,语犹如故。诸葛恪 曰:‘燃以老桑树,乃熟。’献者乃説龟树共言。权 使人伐桑树煑之,龟乃立烂。”北周 庾信《小园赋》:“龟言此地之寒,鹤讶今季之雪。”倪璠 注:“‘龟言此地之寒’者,此己时在 西魏,如客龟也。”《太平御览》卷五五九引 南朝 宋 郑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