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羣士 羣士的意思
qúnshì

羣士

简体羣士
繁体
拼音qún shì
注音ㄑㄩㄣˊ ㄕ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ún,(1) 獸畜等動物相聚而成的集體。《詩•小雅•無羊》。【组词】:“誰謂爾無羊,三百維羣。”(2) 朋輩。《説文•羊部》。【组词】:“羣,輩也。”(3) 事物的種類。《易•繫辭上》。【组词】:“方以類聚,物以羣分。”(4) 會合,聯合。《國語•齊語》。【组词】:“令夫士,羣萃而州處,閒燕則父與父言義,子與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其幼者言弟。”(5) 集團,社會集體。《廣韻•文韻》。【组词】:“羣,隊也。”(6) 和好。《詩•秦風•小戎》。【组词】:“俴駟孔羣,厹矛鋈錞。”(7) 隨俗。《楚辭•離騒》。【组词】:“鷙鳥之不羣兮,自前世而固然。”(8) 泛指多數。①指人。《禮記•祭法》。【组词】:“王為羣姓立社,曰大社。”②指事物。《論衡•幸偶》:“獵者張羅,百獸羣擾,或得或失。”(9) 眾多。《書•舜典》。【组词】:“輯五瑞,既月,乃日,覲四岳羣牧,班瑞于羣后。”(10) 親戚。《禮記•三年問》。【组词】:“因以飾羣,别親疏貴賤之節。”(11) 地質學名詞。最大的地方性地層單位。範圍不定,通常相當於一個統或一個系,或者比系更大。所包含的岩層,組分不同,而且厚度很大。如。【组词】:南山群;陽新群。(12) 量詞。用於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如。【组词】:一群孩子;一群馬。漢陳琳《為袁紹檄豫州》:“長㦸百萬,胡騎千羣。”

shì,(1)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组词】:士族。士大夫。(2) 旧时指读书人。【组词】:士子。士民。学士。(3)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组词】:士女。(4) 对人的美称。【组词】:志士。烈士。女士。(5)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士。士兵。士卒。士气。(6) 称某些专业人员。【组词】:医士。护士。(7) 姓。

羣士的意思

羣士 [qún shì]

1. 百官。

3. 众士人。


羣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众能释义:各种有才能的人。 《吕氏春秋·君守》:“今之为车者,数官然后成。夫国岂特为车哉?众智众能之所持也。”三国 魏 应璩《荐和模笺》:“唐尧 因羣士以兴治,齐桓 假众能以定业。”
    • 2.
      夷险释义:⒈平险。三国 魏 曹操《分租与诸将掾属令》:“与诸将士大夫共从戎事,幸赖贤人不爱其谋,羣士不遗其力,是以夷险平乱,而吾得窃大赏,户邑三万。”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二章:“莫不夷险,平难,除莽,涤秽,犂巢,扫穴,奔魑,走魅,成为都会,邑居相望。”⒉平坦与险阻。《魏书·程骏传》:“魏 昔与 燕 婚,既而伐之,由行人具其夷险故也。”明 李东阳《<北上录>序》:“平生一二朋旧,或取而观之,知道路之夷险,居起之劳逸。”《红楼梦》第五十回:“坳垤审夷险,枝柯怕动摇。”⒊指国运的平顺与艰险。晋 陶潜《五月旦和戴主簿》
    • 3.
      流宕释义:⒈谓远游。《文选·张协<七命>》:“羈旅怀土之徒,流宕百罹之畴。”吕向 注:“流宕,谓远游。”南朝 梁 丘迟《永嘉郡教》:“遨游鄽里,酣酺卒岁,越伍乖隣,流宕忘返。”⒉漂泊,流浪。《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许靖 ﹞自流宕已来,与羣士相随,每有患急,常先人后己,与九族中外同其飢寒。”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一三二》:“我流宕三年了,并没有饿死。”参见“流荡”。⒊放荡,不受约束。《后汉书·方术传序》:“意者多迷其统,取遣颇偏,甚有虽流宕过诞亦失也。”晋 陶潜《闲情赋》序:“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於讽諫
    • 4.
      羣士释义:⒈百官。⒉众士人。更多解释。⒊百官。《周礼·秋官·乡士》:“羣士司刑皆在,各丽其法,以议狱讼。”《后汉书·董卓传》:“忍性矫情,擢用羣士。”⒋众士人。唐 柳宗元《故殿中侍御史柳公墓表》:“遂冠首科,休有令问,羣士羡慕。”

羣士(qun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羣士是什么意思 羣士读音 怎么读 羣士,拼音是qún shì,羣士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羣士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