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ī,(1)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2)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3)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bù,(1) 行走。【组词】:步兵。步行(xíng )。徒步。信步。闲步。固步自封。望而却步。(2) 踏着别人的足迹走,追随。【组词】:步韵。步其后尘。步武前贤。(3) 行走时两脚的距离。【组词】:步伐。步测。寸步难行。(4) 事情进行的程序、阶段、程度。【组词】:步骤。初步。(5) 中国旧制长度单位,一步等于五尺。(6) 同“埠”,多用于地名。(7) 姓。
zhī,(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组词】:赤子之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组词】: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例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组词】:置之度外。等闲视之。(5) 代词,这,那。【例句】:“之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组词】:久而久之。(7) 往,到。【例句】:“吾欲之南海”。
cái,(1) 能力。【组词】:才能。口才。这人很有才干。(2) 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例句】:干(gàn)才。奇才。奴才。蠢才。(3) 副词。①方,始。【组词】:昨天才来。现在才懂得这个道理。②仅仅:才用了两元。来了才十天。
1. 有七步成诗的才能。称人才思敏捷。
⒈ 有七步成诗的才能。称人才思敏捷。参见“七步成诗”。
引《北齐书·魏收传》:“詔试 收 为《封禪书》, 收 下笔便就,不立稿草,文将千言,所改无几。时黄门郎 贾思同 侍立,深奇之,白帝曰:‘虽七步之才,无以过此。’”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三折:“你虽有万贯财,争如俺七步才。”
《镜花缘》第八六回:“闻得老丈诗学有七步之才,想来素日篇什必多,特来求教。”
苏曼殊 《与高天梅论文学书》:“此视吾国七步之才,至性之作,相去远矣。”
⒈ 有七步成诗的才华。形容人才思敏捷。参见「七步成诗」条。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九》:「不然如何恁般来得快?真个七步之才,也不过如此。」
《镜花缘·第八六回》:「闻得老丈诗学有七步之才,想来素日篇什必多,特来求救。」
近出口成章 倚马可待
反江郎才尽
1.他很有文学才华,上中学时就被同学们称为七步之才。
2.她文思敏捷,在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就被同学们称为七步之才。
3.我虽无七步之才,但写点杂感还是得心应手的。
4.他长于写作,有七步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