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昌 [míng chāng]
1. 唐代开元十七年置明昌州,后名雅州。其境蒙山顶之茶,香味馥郁。
3. 昌盛发达,昌明。
明昌 引证解释
⒈ 唐 代 开元 十七年置 明昌州,后名 雅州。其境 蒙山 顶之茶,香味馥郁。
引唐 司空图 《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诗之十一:“客来须共醒醒看,碾尽 明昌 几角茶。”
⒉ 昌盛发达,昌明。
引《宋史·乐志七》:“佑我基命,格于明昌。”
明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马牌释义:亦称“下马碑”。旧时宫殿及孔庙前,东西各立一碑,文为“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驻轿下马”云云,俗称“下马牌”。清 袁枚《随园随笔·孔庙》:“金章宗 明昌 二年詔,孔庙前置下马牌。”清 俞樾 有《茶香室四钞·孔庙下马碑》。
- 2.
亲倚释义:⒈亲近而依附。《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 卑 爰疐 ﹞谋欲藉兵兼并两昆弥。两昆弥畏之,亲倚都护。”颜师古 注:“倚,依附也。”⒉亲信而倚重。《金史·完颜守贞传》:“明昌 三年夏,旱,天子下詔罪己。守贞 惶恐,表乞解职。詔曰:‘卿达机务,朕所亲倚,而引咎求去,其如思助何。’”《明史·金幼孜传》:“使自 瓦剌 来,帝召 幼孜 等傍舆行,言敌中事,亲倚甚。”
- 3.
卢沟桥释义:位于北京市广安门西南,永定河上。初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成于明昌三年(1192)。明、清两代屡有修缮。由十一孔石拱组成。桥两侧建有石栏,其上共有精刻石狮约500个,姿态各殊,生动雄伟。1937年7月7日中国军队在此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1961年国务院将卢沟桥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
契丹文释义:辽 代契丹人创制的文字。 分大字、小字两种。大字制成于 辽太祖神册 五年(公元920年),后另制新字称“契丹小字”。金 初沿袭使用。章宗 明昌 二年(公元1191年)下令停用,后渐废。
- 5.
廉升释义:⒈亦作“廉升”。旧指官员经考察而提升。廉,通“覝”。《金史·选举志二》:“凡增课陞至六品者,任回復降。既廉陞而再任覆察不同者,任回亦降。”《金史·选举志二》:“凡外任循资官谓之常调,选为朝官谓之随朝,随朝则每考陞职事一等,若以廉察而陞者为廉陞,授东北沿边州郡而陞者为边陞。”《金史·选举志二》:“明昌 五年,制仕二十六年之上者,如该廉升则注县令。”⒉见“廉陞”。
- 6.
明昌释义:⒈唐 代 开元 十七年置 明昌州,后名 雅州。 其境 蒙山 顶之茶,香味馥郁。唐 司空图《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诗之十一:“客来须共醒醒看,碾尽 明昌 几角茶。”⒉昌盛发达,昌明。《宋史·乐志七》:“佑我基命,格于明昌。”
- 7.
皂绦释义:亦作“皁絛”。黑色的丝绳。《金史·舆服志下》:“明昌 六年制,文武官六贯石以上及廕者,许用牙领紫圆板,皁絛罗带。”
- 8.
经童释义:金 有经童科,其制,凡士庶子年十三以下,能诵二大经、三小经,又诵《论语》、诸子及五千字以上,府试十五题通十三以上,会试每场十五题,三场共通四十一以上,为中选。见《金史·选举志一》。金 元好问《续夷坚志·空中人语》:“张显卿 名 德,辽州 人,明昌 二年经童,贞祐 四年进士。”元 刘祁《归潜志》卷十:“胥参政 持国由经童入仕,得幸於 章宗,擢为执政,一时权势赫然。”
- 9.
融昌释义:光明昌盛。
- 10.
騬马释义:经阉割的马。《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三年》:“郭崇韜 素疾宦官,尝密谓 魏王 继岌 曰:‘大王他日得天下,騬马亦不可乘,况任宦官!宜尽去之,专用士人。’”《旧五代史·唐书·郭崇韬传》作“騸马”。《金史·兵志》:“明昌 五年,散騬马,令 中都、西京、河北东、西路 验民物力分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