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雕琢 雕琢的意思
diāozhuó

雕琢

简体雕琢
繁体
拼音diāo zhuó
注音ㄉㄧㄠ ㄓㄨㄛ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iāo,(1) 鸟类的一属,大型猛禽,羽毛褐色,上嘴勾曲,视力很强,利爪,能捕食山羊、野兔等(亦作“鹫”)。【组词】:雕悍。一箭双雕。(2) 刻竹、木、玉、石、金属等。【组词】:木雕。浮雕。玉雕。雕版。雕龙(指善于撰写文章)。雕镌。雕塑。雕虫小技。(3) 有彩绘装饰的。【组词】:雕弓。雕鞍。雕青(在人体上刺花纹,涂上青色)。(4) 同“凋”。

zhuó zuó, ◎ 雕刻玉石,使成器物,常喻用心推敲考虑、刻意求工。【组词】:琢磨。雕琢(a.雕刻玉石等;b.过分地修饰文字,使人觉得不自然,如“琢琢之风不可长”)。琢刻。琢句。玉不琢,不成器。 ◎ 〔琢磨〕思索、考虑,如“他的话我琢琢了很久,不明白什么意思”(“磨”读轻声)。

基本含义

通过精细的雕刻和琢磨,使事物变得更加完美。

雕琢的意思

雕琢 [diāo zhuó]

1. 雕刻玉石使成器物。

[ carve cut and polish a jade; ]

2. 过分地修饰文辞。

[ write in an ornate style; ]

雕琢 引证解释

⒈ 雕刻金玉等。

唐 罗隐 《投所思》诗:“雕琢只应劳 郢 匠,膏肓终恐误 秦 医。”
清 唐甄 《潜书·法王》:“如以石为玉,雕琢之工,虽巧虽勤,终为恶器。”

⒉ 指雕琢而成之物。

《荀子·王制》:“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於家,工师之事也。”

⒊ 比喻修饰文辞;刻意使文辞美妙。

唐 崔涂 《过长江贾岛主簿旧厅》诗:“雕琢文章字字精,我经此处倍伤情。”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如 周朴者,构思尤艰,每有所得,必极其雕琢。”
清 曾国藩 《书<归震川文集>后》:“假 齐 梁 之雕琢,号为力追 周 秦 者,往往而有。”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而那些辞采华丽,‘骈四骊六’,洋洋洒洒,极尽雕琢之能事。”

⒋ 犹矫饰,做作。

《韩非子·主道》:“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琢。”
《淮南子·精神训》:“衰世凑学,不知原心反本,直雕琢其性,矫拂其情,以与世交。”
宋 曾巩 《尚书都官员外郎陈君墓志铭》:“为吏去觚角,絀雕琢,以平易敦朴为务。”
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⒌ 犹砥砺。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先哲居高而不敢忘危,爱子欲教之义方,雕琢切磋,弗纳於邪伪。”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雕琢情性,组织辞令。”
宋 苏舜钦 《应制科上省使叶道卿书》:“以故士皆雕琢节行,缘以文彩,蔼蔼而进,至使敌国异方,闻风畏之。”

⒍ 比喻罗织罪名。

《后汉书·蔡邕传》:“夫宰相大臣,君之四体,委任责成,优劣已分,不宜听纳小吏,雕琢大臣也。”
李贤 注:“雕琢,犹鐫削以成其罪也。”
彫琢:1.雕刻琢磨。 《孟子·梁惠王下》:“今有璞玉於此,虽万鎰必使玉人彫琢之。”
宋 曾巩 《简翁都官》诗:“自有文章真杞梓,不须彫琢是璠璵。”

⒎ 引申指刻意修饰文辞。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今虽欲自彫琢,曼辞以自饰,无益,於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琢,一本作“瑑”。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其词随语成韵,随韵成趣,不假彫琢,而意志自深,风神或近 楚 《骚》。”


国语词典

雕琢 [diāo zhuó]

⒈ 刻镂。

《孟子·梁惠王下》:「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

雕刻 琢磨

⒉ 修饰文词。也作「雕瑑」。

《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


雕琢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朴实释义:⒈朴素:他穿得很朴实。客厅布置得朴实而雅致。⒉质朴诚实:言行朴实。性格朴实。⒊踏实;不浮夸:演唱风格朴实。作品朴实地描写了山区人民的生活。

雕琢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事雕琢释义:不加以任何修饰。不注意雕琢。
    • 2.
      不假雕琢释义:不必借助精雕细琢。 指器物天然即具有上好的质地。也比喻艺术品精美而无雕琢的痕迹。
    • 3.
      不礲不错释义:不磨砺,不雕琢。 比喻不学习,不磨练。
    • 4.
      义方释义:行事应该遵守的规范和道理。《逸周书·官人》:“省其居处,观其义方。”《左传·隐公三年》:“石碏 諫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於邪。’”后因多指教子的正道,或曰家教。晋 葛洪《抱朴子·崇教》:“爱子欲教之义方,雕琢切磋,弗纳於邪伪。”宋 岳飞《辞男云特转恩命札子》:“臣男 云 始就义方,尚存乳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五回:“迂奶奶 把他待得如同婆婆一般,万事都秉命而行,教子也极有义方。”
    • 5.
      以鼠为璞释义:死老鼠当成是未经雕琢的玉。
    • 6.
      修栉释义:谓过分地修饰雕琢。
    • 7.
      元嘉体释义:古代诗歌流派之一。南朝 宋 元嘉 年间 颜延之、鲍照、谢灵运 等作诗,注重辞藻,雕琢字句,讲究对仗,铺陈典故。后世论诗的人称之为“元嘉体”。宋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元嘉体,宋 年号。颜、鲍、谢 诸公之诗。”
    • 8.
      元淳释义:谓天真朴素,未经雕琢。
    • 9.
      分章析句释义:指雕琢推敲文章。
    • 10.
      刓琢释义:雕琢。
    • 11.
      刓饰释义:雕琢修饰。
    • 12.
      别眼释义:⒈另眼。宋 陈师道《舅氏新斋》诗:“堂因竹柏有,花与岁时阑。欲作终年计,长留别眼看。”⒉独到的眼光。清 李渔《比目鱼·别赏》:“这位女子就像胎里的明珠,璞中的美玉,全然不曾雕琢的,非具别眼的人,那里识认得出。”⒊惜别的眼神。清 姚燮《春江曲》:“今年二月復行路,别眼看花增别愁。”
    • 13.
      刻斲释义:雕琢;修饰。
    • 14.
      刿鉥释义:谓雕琢。
    • 15.
      南山寺释义:⒈在 福建省 漳州市 南。唐 开元 24年(公元736年)建。寺内 大雄宝殿 巍峨庄严。东殿 净业堂,中有一尊用天然的石笋雕琢成的一丈八尺高的弥陀佛。寺内还有一只大铜钟,系 元朝 延祐 年间铸造。又有来自 印度 的《贝叶经》和颁自 清 廷的《全藏经》等珍贵文物。⒉在 广西 贵县 南山公园 内。建于 北宋。宋太宗 赐御书,宋仁宗 题:“景祐 禅寺”额匾。元文宗 即位削壁,杂树间生,传 南山 有“不老松”三字。登山可览 贵县 全城风光。⒊祐国寺、极乐寺、善德堂 的合称。在 山西省 东北部 五台山 台怀镇 南
    • 16.
      反璞归真释义:璞: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归:返回;真:天然,自然。 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 17.
      可造之材释义:天赋高,悟性好,富有发展潜力的苗子。 其经过培养雕琢,有希望成为某种行业的一流人才。
    • 18.
      圆浑释义:⒈(声音)婉转而圆润自然:语调圆浑。这段唱腔流畅而圆浑。⒉(诗文)意味浓厚,没有雕琢的痕迹。
    • 19.
      圻鄂释义:亦作“圻堮”。谓雕琢的线纹,纹理。亦指痕迹或边缘。
    • 20.
      复朴释义:恢复真朴。《庄子·应帝王》:“然后 列子 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爨,食豕如食人,於事无与亲,彫琢復朴,块然独以其形立。”成玄英 疏:“雕琢华饰之务,悉皆去除,直置任真,復于朴素之道者也。”

雕琢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事雕琢释义:不加以任何修饰。不注意雕琢。
    • 2.
      不假雕琢释义:不必借助精雕细琢。 指器物天然即具有上好的质地。也比喻艺术品精美而无雕琢的痕迹。
    • 3.
      不礲不错释义:不磨砺,不雕琢。 比喻不学习,不磨练。
    • 4.
      义方释义:行事应该遵守的规范和道理。《逸周书·官人》:“省其居处,观其义方。”《左传·隐公三年》:“石碏 諫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於邪。’”后因多指教子的正道,或曰家教。晋 葛洪《抱朴子·崇教》:“爱子欲教之义方,雕琢切磋,弗纳於邪伪。”宋 岳飞《辞男云特转恩命札子》:“臣男 云 始就义方,尚存乳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五回:“迂奶奶 把他待得如同婆婆一般,万事都秉命而行,教子也极有义方。”
    • 5.
      以鼠为璞释义:死老鼠当成是未经雕琢的玉。
    • 6.
      修栉释义:谓过分地修饰雕琢。
    • 7.
      元嘉体释义:古代诗歌流派之一。南朝 宋 元嘉 年间 颜延之、鲍照、谢灵运 等作诗,注重辞藻,雕琢字句,讲究对仗,铺陈典故。后世论诗的人称之为“元嘉体”。宋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元嘉体,宋 年号。颜、鲍、谢 诸公之诗。”
    • 8.
      元淳释义:谓天真朴素,未经雕琢。
    • 9.
      分章析句释义:指雕琢推敲文章。
    • 10.
      刓琢释义:雕琢。
    • 11.
      刓饰释义:雕琢修饰。
    • 12.
      别眼释义:⒈另眼。宋 陈师道《舅氏新斋》诗:“堂因竹柏有,花与岁时阑。欲作终年计,长留别眼看。”⒉独到的眼光。清 李渔《比目鱼·别赏》:“这位女子就像胎里的明珠,璞中的美玉,全然不曾雕琢的,非具别眼的人,那里识认得出。”⒊惜别的眼神。清 姚燮《春江曲》:“今年二月復行路,别眼看花增别愁。”
    • 13.
      刻斲释义:雕琢;修饰。
    • 14.
      刿鉥释义:谓雕琢。
    • 15.
      南山寺释义:⒈在 福建省 漳州市 南。唐 开元 24年(公元736年)建。寺内 大雄宝殿 巍峨庄严。东殿 净业堂,中有一尊用天然的石笋雕琢成的一丈八尺高的弥陀佛。寺内还有一只大铜钟,系 元朝 延祐 年间铸造。又有来自 印度 的《贝叶经》和颁自 清 廷的《全藏经》等珍贵文物。⒉在 广西 贵县 南山公园 内。建于 北宋。宋太宗 赐御书,宋仁宗 题:“景祐 禅寺”额匾。元文宗 即位削壁,杂树间生,传 南山 有“不老松”三字。登山可览 贵县 全城风光。⒊祐国寺、极乐寺、善德堂 的合称。在 山西省 东北部 五台山 台怀镇 南
    • 16.
      反璞归真释义:璞: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归:返回;真:天然,自然。 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 17.
      可造之材释义:天赋高,悟性好,富有发展潜力的苗子。 其经过培养雕琢,有希望成为某种行业的一流人才。
    • 18.
      圆浑释义:⒈(声音)婉转而圆润自然:语调圆浑。这段唱腔流畅而圆浑。⒉(诗文)意味浓厚,没有雕琢的痕迹。
    • 19.
      圻鄂释义:亦作“圻堮”。谓雕琢的线纹,纹理。亦指痕迹或边缘。
    • 20.
      复朴释义:恢复真朴。《庄子·应帝王》:“然后 列子 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爨,食豕如食人,於事无与亲,彫琢復朴,块然独以其形立。”成玄英 疏:“雕琢华饰之务,悉皆去除,直置任真,復于朴素之道者也。”

雕琢造句

1.那些辞采华丽、骈四俪六、极尽雕琢之能事的六朝骈文,因思想贫乏而为后代人们所不取。

2.困难就像一块原本粗犷的玉石,要想它变得熠熠生辉,就有用你的毅力去雕琢它、去磨练它,才有机会看到一块完美无暇的玉石。

3.童心是什么?有人说童心是一株稚嫩的花蕾,经不起疾风暴雨的袭击。有人说童心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石头,在工艺师的手中,它会成为稀世珍品、在庸人手中,它会被玷污得失去光泽。

4.困难就像一座大山,它巍然屹立,只能靠你的不懈努力去克服它,才有机会看到山顶山的无限风光;困难就像一块原本粗犷的玉石,要想它变得熠熠生辉,就有用你的毅力去雕琢它、去磨练它,才有机会看到一块完美无暇的玉石

5.全文扬葩振藻,极尽雕琢之功。

6.你酣畅淋漓地大笔泼洒出自己的形象,没有丝毫粉饰和雕琢,惟留下粗犷的美,质朴的美,自然的美。

7.爷爷总喜欢用老树根雕琢一些好看的工艺品。

8.我们有如宝石,需要经过苦难的锤凿来雕琢

9.经过再三雕琢,这件精美的工艺品终于完成了。

10.她的文章虽经过雕琢,但还是经不起推敲。

11.这是一个用整块翡翠雕琢成的玉佛。

12.一块玉不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皿,则没有用处;一个人不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则不能成为人才。

13.把磨难变成一把雕刻刀,雕琢你精神的铁面。

14.小草雕琢自己,从而不畏严寒,顽强不屈,落入黄土与大地春风嬉戏。

15.一个没有被雕琢过的钻石,并不代表他不是钻石。

雕琢(diaozhu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雕琢是什么意思 雕琢读音 怎么读 雕琢,拼音是diāo zhuó,雕琢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雕琢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