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战 [bīng zhàn]
1. 犹战争;作战。
兵战 引证解释
⒈ 犹战争;作战。
引《管子·霸言》:“德义胜之,智谋胜之,兵战胜之,地形胜之,动作胜之,故王之。”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序》:“建安 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战。”
鲁迅 《南腔北调集·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况且即是笔战,就也如别的兵战或拳斗一样,不妨伺隙乘虚,以一击制敌人的死命。”
兵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出奇取胜释义: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 2.
出奇致胜释义: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 3.
宋襄公释义:(?-前637)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名兹父。齐桓公死后,与楚国争霸,曾被楚国拘押。公元前638年伐郑,与救郑的楚兵战于泓水(今河南柘城西北)。面对强大的楚兵,他愚守“仁义”,等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大败受伤。次年伤重而死。
- 4.
尪劣释义:孱弱;怯弱。 《梁书·殷钧传》:“小人无情,动不及礼,但禀生尪劣,假推年岁,罪戾所钟,復加横疾。”《旧唐书·文苑传中·陈子昂》:“且 蜀 人尪劣,不习兵战,一虏持矛,百人莫敢当。”
- 5.
拳鬭释义:拳击搏斗。 鲁迅《南腔北调集·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况且即是笔战,就也如别的兵战或拳斗一样,不妨伺隙乘虚,以一击制敌人的死命。”
- 6.
机要员释义:搞机要工作的人员。 如:连长派两名骑兵战士,护送机要员 小陈 到军部去。
- 7.
窠役释义:各种名目的劳役。 又称色役。《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五年》:“借差军兵战马,多破白直,诸处窠役回易,私占官兵,悉行拘收入队教閲,务须军政整肃。”
- 8.
胥门释义:⒈城门名。 即今 江苏省 苏州市 城西门。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胥门 外有九曲路,闔庐 造以游 姑胥之臺。”宋 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上:“胥门 者,子胥 居其旁,民以称焉。”明 梁辰鱼《浣纱记·显圣》:“今闻我兵战败,越 将入 吴,我且坐据 胥门,待其兵到。”⒉复姓。春秋 吴 有大夫 胥门巢。见《左传·哀公十一年》。
- 9.
赤角释义:某此星宿呈现的赤色光芒。旧时以为兵战的征兆。
- 10.
陵忽释义:欺凌轻慢。《宋书·刘敬宣传》:“而 恭 以豪戚自居,甚相陵忽,牢之 心不能平。”宋 司马光《任守忠第三札子》:“总领近侍,委之差遣,而陵忽同列,与夺自恣。”《元典章·台纲一·内台》:“诸违御史臺指挥及上御史臺,诉不以实或诉讼人咆哮陵忽者,并行断罪。”《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元年》:“遵诲 凭藉父势,多所陵忽,尝论兵战事,遵诲 理屈,即拂衣起。”
- 11.
顿戟释义:《管子·地数》:“故天下之君顿戟一怒,伏尸满野,此见戈之本也。”后因以“顿戟”指动用干戈引起兵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