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预备立宪 预备立宪的意思
bèixiàn

预备立宪

简体预备立宪
繁体預備立憲
拼音yù bèi lì xiàn
注音ㄩˋ ㄅㄟˋ ㄌㄧˋ ㄒㄧㄢˋ
结构ABCD式
字数4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ù,(1) 事前。【组词】:预习。预计。预见。预先。预言。预科。预测。预料。预祝。预知。预谋。预感。预算。(2) 参与。【组词】:干预。参预。

bèi,(1) 具备;完备。【组词】:具备。完备。求全责备(要求全面、完美)。(2) 预备;准备。【组词】:预备。防备。准备。筹备。备案(向主管机关做书面报告,以备查考)。备注。备忘录。(3) 设备。【组词】:设备。装备。军备。

lì,(1) 站,引申为竖起来。【组词】:立正。立柜。立足(①站得往脚;②处于某种立场)。立场。屹立。顶天立地。(2) 做出,定出。【组词】:建立。设立。树立。立意。立此存照。(3) 存在,生存。【组词】:自立。独立。势不两立。(4) 马上,即刻。【组词】:立时。立刻。立等。(5) 姓。

xiàn,(1) 法令。【组词】:宪章。宪令。宪兵。(2) 指“宪法”。【组词】:违宪。立宪。制宪。

基本含义

指为制定宪法而进行的准备工作。

预备立宪的意思

预备立宪 [yù bèi lì xiàn]

1. 清政府为抵制革命而采取的政治措施。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次年宣布预备立宪。后又颁布“宪法大纲”,定预备立宪时间为九年,并宣布提前召开国会。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揭穿预备立宪的骗局。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被推翻,预备立宪终止。


预备立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保皇会释义:清 末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团体。 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 等以保皇为宗旨,一八九九年倡设保皇会于 加拿大,在 美洲、南洋、日本 建立组织。宣传君主立宪,反对革命。一九○七年 康有为 为响应 清 政府预备立宪的许诺,将各地保皇会改名为国民宪政会。
    • 2.
      孚惬释义:谓使满意。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关于筹备立宪的谕旨与奏折》:“惟有恳恩立予罢斥,迅简贤能,另行组织完全内阁,改良政治,庶几挽回危局,孚愜舆情,使臣等罪戾亦得稍从末减。”
    • 3.
      岁周释义:⒈见“岁週”。 ⒉亦作“岁周”。周年。明 梁辰鱼《巫山十二峰·怀人》曲:“喜重谐,言非谬,试看织女共牵牛,拟定相逢在岁週。”《清史稿·仁宗纪》:“癸丑,以岁周浹甲,停本年决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立宪纪闻》:“五大臣歷聘诸邦,舟车所经,考其政治。至丙午六月,方及岁周,始考察告毕,分道回国。”
    • 4.
      洵然释义:确实如此。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立宪纪闻》:“故説者谓此次宣布立宪,当以 泽公 等为首功,而 庆王 袁制军 实左右之,洵然。”
    • 5.
      盛平释义:兴盛太平。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今者,国基大定,在上者制礼作乐,有想望盛平之象。”
    • 6.
      矜谅释义:同情和谅解。清 端方《清廷预备立宪》:“然其原本忠爱,别无贰心,已为朝廷所矜谅。”粤东闲鹤《曹汝霖·商界罢市之经过》:“邹静斋、汤节之、曹慕管 等先后起言商学罢业之苦衷,并述商界举动,纯为自动性质,切求各长官矜谅。”
    • 7.
      联带释义:谓互相挈带或联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各国之内阁总理,当互换之时,各国内大臣皆联翩而退,新任总理重新组织,故皆负联带之责任。”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二章第一节:“氏族社会的根本精神是氏族联带的公产制,这在 中国 的古代学者早就明了了的。”朱自清《回来杂记》:“这一看使我联带的想起 北平 的多少老好处,我忘怀了一切,重新爱起 北平 来了。”
    • 8.
      诏敕释义:⒈亦作“詔勅”。皇帝下令。《后汉书·冯勤传》:“勤 母年八十,每会见,詔勑勿拜,令御者扶上殿。”⒉诏书。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诏策》:“安 和 政弛,礼阁鲜才,每为詔敕,假手外请。”宋 苏洵《上韩昭文论山陵书》:“如曰詔敕已行,制度已定,虽知不便而不可復改,则此又过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关于筹备立宪的谕旨与奏折》:“窃臣等伏读连日詔敕,武昌 不守,大军南下,惊心动魄。”
    • 9.
      谘议局释义:清 政府伪装预备立宪而设立的地方谘议机关。 规定该局有讨论本省行政兴革和公债税收等权,实际上不能监督地方行政。张謇《送十六省议员诣阙上书序》:“宣统 元年(1909)九月朔日,皇帝承先帝立宪之詔令,二十二行省諮议局同时成立。”吴玉章《论辛亥革命》二:“因为在这个时期,清 朝政府宣布在中央设立资政院,在各省设立谘议局,这是一种类似资产阶级议会的机关。”
    • 10.
      预备立宪释义:清政府为抵制革命而采取的政治措施。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次年宣布预备立宪。后又颁布“宪法大纲”,定预备立宪时间为九年,并宣布提前召开国会。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揭穿预备立宪的骗局。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被推翻,预备立宪终止。
预备立宪是什么意思 预备立宪读音 怎么读 预备立宪,拼音是yù bèi lì xiàn,预备立宪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预备立宪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