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幌子 幌子的意思
huǎngzi

幌子

简体幌子
繁体
拼音huǎng zi
注音ㄏㄨㄤˇ ˙ㄗ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uǎng,(1) 〔幌子〕a.商店门外的招牌或标志物;b.喻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假借的名义。(2) 帐幔,帘帷:“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zǐ,(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组词】: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组词】:菜子。瓜子儿。子实。(3) 动物的卵。【组词】:鱼子。蚕子。(4) 幼小的,小的。【组词】:子鸡。子畜。子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例句】:子弹(dàn )。棋子儿。(6) 与“母”相对。【例句】: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组词】: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组词】:孔子。先秦诸子。(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例句】: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例句】: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组词】:子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组词】:旗子。乱子。胖子。(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例句】:敲了两下子门。(14) 姓。

基本含义

幌子是指掩盖真相的伪装或假象。

幌子的意思

幌子 [huǎng zi]

1. 俗称酒帘。古代酒店以其容易引人注目,故用为招牌,以招揽顾客。

[ bar sign; shop sign; signboard; ]

2. 显露在外面的标志或痕迹。

[ mark; ]

3. 为了欺骗而采取的伪装或权宜之计。

人民如此愚昧无知,民主只能是幌子。

[ camouflage; pretense; ]


国语词典

幌子 [huǎng zi]

⒈ 挂在店铺门外,用来招徕顾客的招牌。

《金瓶梅·第一八回》:「朱红小柜,油漆牌面,吊看幌子,甚是热闹。」

⒉ 表现在外用以蒙蔽他人的言行。

《红楼梦·第七七回》:「虽然,『闻名不如见面』,空长了一个好模样儿,竟是个没药性的爆竹,只好装幌子罢,倒比我还发讪怕羞。」


幌子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旗号释义:旧时标明军队名称或将领姓氏的旗子,现用来比喻某种名义(多指借来做坏事)。
    • 2.
      噱头释义:⒈引人发笑的话或举动:相声演员噱头真多。⒉花招:摆噱头(耍花招)。⒊滑稽:很噱头。噱头极了。
    • 3.
      理由释义:事情为什么这样做或那样做的道理:理由充足。 毫无理由。
    • 4.
      借口释义:⒈以(某事)为理由(非真正的理由):不能借口快速施工而降低工程质量。⒉假托的理由:别拿忙做借口而放松学习。

幌子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实在释义:⒈诚实;不虚假:实在的本事。心眼儿实在。⒉的确:实在太好了。实在不知道。⒊其实:他说他懂了,实在并没懂。⒋(工作、活儿)扎实;地道;不马虎:工作做得很实在。

幌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秀气释义:不漂亮;不光采。《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你们可快快寻个所在搬去,不要带累我。看这般模样,住也不秀气。”《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是那家婆娘不秀气,替老公粧幌子,惹得 绰板婆 叫駡。”
    • 2.
      大东亚共荣圈释义:第二次世 界大战期间,日本近卫内阁于1940年8月提出的对外侵略扩张计划。 该计划妄图以“共存共荣”为幌子,把东亚和南亚诸国同日本结合起来,建立以日本为主宰的殖民大帝国。
    • 3.
      市招释义:⒈招贴。 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赏菊》:“酒壚茶设,亦多栽黄菊,於街巷贴市招曰:‘某馆肆新堆菊花山可观。’”⒉指商店招牌和招徕顾客的幌子等物。郑振铎《海燕·黄昏的观前街》:“灯光耀耀煌煌的,铜的、布的、黑漆金字的市招,密簇簇的排列在你的头上,一举手便可触到了几块。”胡也频《光明在我们前面》:“晨风也吹来了,鼓动着欲明的天色,震动着飘摇的市招,发出微微的低音的歌唱。”
    • 4.
      布帘释义:⒈布制的门帘或窗帘。 ⒉旧时酒家做幌子的布旗。
    • 5.
      憨幌子释义:憨幌子(方言:hān huáng zi),徐淮海地区的常见方言。比喻憨孩子,脑筋不太好使的、傻呼呼的人(并非限定于小孩子,成年人亦可用)。
    • 6.
      挂幌子释义:⒈在商店门前悬挂表示所售货物的标志或象征营业的记号,如颜料店挂漆成五色的小棍,饭铺挂笊篱。⒉比喻某种迹象显露在外面:他刚才准是喝了酒,脸上都挂幌子了(指脸红)。
    • 7.
      晃子释义:幌子。表明所卖东西的标志。
    • 8.
      牛首马肉释义:用好的东西作幌子来推销劣等货色。
    • 9.
      狼外婆释义:童话中乔装为慈祥外婆的狼。 借指善于伪装的恶人。秦牧《说狼》:“正因为豺狼是这样的狡猾,那个‘狼外婆敲门’的故事才会传遍了 欧洲 和 亚洲。”《诗刊》1978年第6期:“叛徒 江青 就像童话里那个狼外婆一样,打着关心少年儿童和儿歌创作的幌子,招摇撞骗,毒害儿童,扼杀革命儿歌。”
    • 10.
      自由主义释义:⒈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一种资产阶级政治思想。自由主义者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对政治的、社会的和宗教的束缚,在历史上曾经起过进步的作用。但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自由主义就成了掩饰资产阶级统治的幌子。⒉革命队伍中的一种错误的思想作风,主要表现是缺乏原则性,无组织,无纪律,过分强调个人利益等。
    • 11.
      花栲栳儿释义:宋 时绒线铺挂在门前作幌子用的东西。
    • 12.
      装幌子释义:⒈亦称“装潢子”、“装样子”。 比喻张扬,招摇。幌子,旧时酒家挂在门前用以招徕顾客的招牌。清 翟灏《通俗编·艺术》:“《能改斋漫録》云:‘俗以罗列于前者,谓之装潢子。’乃云装幌子耳。幌子者,市肆之慓,取喻张扬之意。”清 李鉴堂《俗语考原·装幌子》:“北人以事物专饰外观谓之装幌子。亦曰装样子。”亦省称“装幌”。《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苏州 新兴百柱帽,少年浮浪的无不戴着装幌。”⒉谓出丑。《水浒传》第二四回:“哥哥不要问,説起来,装你的幌子。你只由我自去便了。”《金瓶梅词话》第九十回:“已是出丑,平白又领了
    • 13.
      装潢子释义:见“装幌子”。
    • 14.
      装胖释义:⒈充数,装幌子。⒉伪装阔绰。
    • 15.
      讲坛社会主义释义:以“社会主义”作为幌子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19世纪60-70年代起开始在德国流行。因其代表人物瓦格纳、施穆勒等多为大学教授,他们在大学讲坛上宣扬这一思想,故名。他们主张在不触动资本家利益的条件下,逐步实现“社会主义”。
    • 16.
      酒望释义:旧时酒店的幌子,用布做成。也叫酒望子、酒帘。
    • 17.
      钞袭释义:抄袭。剽窃他人著作为己作。清 戴名世《与白蓝生书》:“互相钞袭,恬不为耻。”鲁迅《热风·随感录三十三》:“讲天堂的远不及 六朝 方士的《十洲记》,讲地狱的也不过钞袭《玉历钞传》。”胡适《汪长禄先生来信》:“我怕的是一般根底浅薄的青年,动輒钞袭名人一两句话,敢于扯起幌子,便‘肆无忌惮’起来。”
    • 18.
      青帘释义:⒈旧时酒店门口挂的幌子。多用青布制成。唐 郑谷《旅寓洛阳村舍》诗:“白鸟窥鱼网,青帘认酒家。”《宣和遗事》前集:“﹝ 政和 六年﹞二月……又为村居、野店,酒肆青帘於其间。”《儒林外史》第十四回:“那些卖酒的青帘高扬,卖茶的红炭满炉。”⒉借指酒家。宋 辛弃疾《鹧鸪天·春日即事题毛村酒炉》词:“多情白髮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明 徐渭《饮枇杷园》诗:“红葵古盌碧蛆沉,南市青帘买却斟。”清 方文《与张季昭同寓赠此》诗:“日暮河桥芳草合,儘容携手到青帘。”

幌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秀气释义:不漂亮;不光采。《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你们可快快寻个所在搬去,不要带累我。看这般模样,住也不秀气。”《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是那家婆娘不秀气,替老公粧幌子,惹得 绰板婆 叫駡。”
    • 2.
      大东亚共荣圈释义:第二次世 界大战期间,日本近卫内阁于1940年8月提出的对外侵略扩张计划。 该计划妄图以“共存共荣”为幌子,把东亚和南亚诸国同日本结合起来,建立以日本为主宰的殖民大帝国。
    • 3.
      市招释义:⒈招贴。 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赏菊》:“酒壚茶设,亦多栽黄菊,於街巷贴市招曰:‘某馆肆新堆菊花山可观。’”⒉指商店招牌和招徕顾客的幌子等物。郑振铎《海燕·黄昏的观前街》:“灯光耀耀煌煌的,铜的、布的、黑漆金字的市招,密簇簇的排列在你的头上,一举手便可触到了几块。”胡也频《光明在我们前面》:“晨风也吹来了,鼓动着欲明的天色,震动着飘摇的市招,发出微微的低音的歌唱。”
    • 4.
      布帘释义:⒈布制的门帘或窗帘。 ⒉旧时酒家做幌子的布旗。
    • 5.
      憨幌子释义:憨幌子(方言:hān huáng zi),徐淮海地区的常见方言。比喻憨孩子,脑筋不太好使的、傻呼呼的人(并非限定于小孩子,成年人亦可用)。
    • 6.
      挂幌子释义:⒈在商店门前悬挂表示所售货物的标志或象征营业的记号,如颜料店挂漆成五色的小棍,饭铺挂笊篱。⒉比喻某种迹象显露在外面:他刚才准是喝了酒,脸上都挂幌子了(指脸红)。
    • 7.
      晃子释义:幌子。表明所卖东西的标志。
    • 8.
      牛首马肉释义:用好的东西作幌子来推销劣等货色。
    • 9.
      狼外婆释义:童话中乔装为慈祥外婆的狼。 借指善于伪装的恶人。秦牧《说狼》:“正因为豺狼是这样的狡猾,那个‘狼外婆敲门’的故事才会传遍了 欧洲 和 亚洲。”《诗刊》1978年第6期:“叛徒 江青 就像童话里那个狼外婆一样,打着关心少年儿童和儿歌创作的幌子,招摇撞骗,毒害儿童,扼杀革命儿歌。”
    • 10.
      自由主义释义:⒈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一种资产阶级政治思想。自由主义者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对政治的、社会的和宗教的束缚,在历史上曾经起过进步的作用。但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自由主义就成了掩饰资产阶级统治的幌子。⒉革命队伍中的一种错误的思想作风,主要表现是缺乏原则性,无组织,无纪律,过分强调个人利益等。
    • 11.
      花栲栳儿释义:宋 时绒线铺挂在门前作幌子用的东西。
    • 12.
      装幌子释义:⒈亦称“装潢子”、“装样子”。 比喻张扬,招摇。幌子,旧时酒家挂在门前用以招徕顾客的招牌。清 翟灏《通俗编·艺术》:“《能改斋漫録》云:‘俗以罗列于前者,谓之装潢子。’乃云装幌子耳。幌子者,市肆之慓,取喻张扬之意。”清 李鉴堂《俗语考原·装幌子》:“北人以事物专饰外观谓之装幌子。亦曰装样子。”亦省称“装幌”。《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苏州 新兴百柱帽,少年浮浪的无不戴着装幌。”⒉谓出丑。《水浒传》第二四回:“哥哥不要问,説起来,装你的幌子。你只由我自去便了。”《金瓶梅词话》第九十回:“已是出丑,平白又领了
    • 13.
      装潢子释义:见“装幌子”。
    • 14.
      装胖释义:⒈充数,装幌子。⒉伪装阔绰。
    • 15.
      讲坛社会主义释义:以“社会主义”作为幌子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19世纪60-70年代起开始在德国流行。因其代表人物瓦格纳、施穆勒等多为大学教授,他们在大学讲坛上宣扬这一思想,故名。他们主张在不触动资本家利益的条件下,逐步实现“社会主义”。
    • 16.
      酒望释义:旧时酒店的幌子,用布做成。也叫酒望子、酒帘。
    • 17.
      钞袭释义:抄袭。剽窃他人著作为己作。清 戴名世《与白蓝生书》:“互相钞袭,恬不为耻。”鲁迅《热风·随感录三十三》:“讲天堂的远不及 六朝 方士的《十洲记》,讲地狱的也不过钞袭《玉历钞传》。”胡适《汪长禄先生来信》:“我怕的是一般根底浅薄的青年,动輒钞袭名人一两句话,敢于扯起幌子,便‘肆无忌惮’起来。”
    • 18.
      青帘释义:⒈旧时酒店门口挂的幌子。多用青布制成。唐 郑谷《旅寓洛阳村舍》诗:“白鸟窥鱼网,青帘认酒家。”《宣和遗事》前集:“﹝ 政和 六年﹞二月……又为村居、野店,酒肆青帘於其间。”《儒林外史》第十四回:“那些卖酒的青帘高扬,卖茶的红炭满炉。”⒉借指酒家。宋 辛弃疾《鹧鸪天·春日即事题毛村酒炉》词:“多情白髮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明 徐渭《饮枇杷园》诗:“红葵古盌碧蛆沉,南市青帘买却斟。”清 方文《与张季昭同寓赠此》诗:“日暮河桥芳草合,儘容携手到青帘。”

幌子造句

1.反动统治阶级巧立名目,在治水、导淮等等幌子下横征暴敛,中饱私囊。

2.对于那些把在学校读书作为幌子,没有进取心的青少年,在赵先生眼中,只不过是现代的纨绔子弟而已。

3.美国经常打着人权的幌子干涉别国内政。

4.很到位啊,就是这样。有些人就是打着没有时间的幌子,来掩盖不爱的事实。

5.冬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一会儿摆弄着店前的幌子,一会儿向人们脸上直吹冷气。

6.有多少人曾今打着歌词的幌子说出了心里话。

7.传销往往会以子虚乌有的产品为幌子,把亲人和朋友骗进去销售这种所谓的好产品。

幌子(huangz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幌子是什么意思 幌子读音 怎么读 幌子,拼音是huǎng zi,幌子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幌子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