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艳 [nóng yàn]
1. 色彩浓重而艳丽。
英[rich and gaudy;]
浓艳 引证解释
⒈ 见“浓艳”。亦作“浓艷”。艳丽;华丽。常代指鲜艳的花朵或浓妆艳抹的妇女。
引唐 杨凭 《海榴》诗:“若许三英随五马,便将浓艳鬭繁红。”
宋 张元干 《兰陵王》词:“看最乐王孙,浓艳争劝。”
清 纳兰性德 《点绛唇·咏风兰》词:“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二七章二:“但他( 韩愈 )的诗的作风,却不相同了,虽然同样的持着反对浓艳与对偶的态度,却有意的要求险,求深,求不平凡。”
国语词典
浓艳 [nóng yàn]
⒈ 华丽鲜艳。
例如:「她一反常态的浓艳妆扮果然在会场引起一阵骚动。」
近冶艳
反淡雅
浓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冷香释义:⒈指花、果的清香。唐 薛能《牡丹》诗之四:“浓艳冷香初盖后,好风乾雨正开时。”宋 梅尧臣《依韵和正仲重台梅花》:“冷香传去远,静艳密还增。”清 陈维崧《二郎神·咏梅子》词:“筭颗颗冷香鬆脆,想尔料难胜口。”⒉指清香的花。唐 王建《野菊》诗:“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宋 曾巩《忆越中梅》诗:“今日旧林冰雪地,冷香幽絶向谁开?”宋 姜夔《念奴娇》词:“嫣然摇动,冷香飞向诗句。”明 高启《梅花》诗之三:“翠羽惊飞别树头,冷香狼藉倩谁收?”⒊借指妇女。清 侯方域《梅宣城诗序》:“‘昔年别君 秦淮 楼,冷香摇落
- 2.
大红大绿释义:指颜色浓艳。
- 3.
崔白释义:北宋画家。字子西,濠州(治今安徽凤阳东)人。初为图画院艺学,1078-1085年间迁待诏。工花竹禽鸟,体制清赡,生动自然,尤以败荷凫雁为佳,一改黄筌浓艳画风。亦善画佛道鬼神等。有《双喜图》等存世。
- 4.
态浓释义:妆扮浓艳。
- 5.
朴素释义:⒈(颜色、式样等)不浓艳,不华丽:她穿得朴素大方。他的诗朴素而感情真挚。⒉(生活)节约,不奢侈:艰苦朴素。生活朴素。⒊朴实,不浮夸;不虚假:朴素的感情。朴素的语言。⒋萌芽状态的;未发展的: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
- 6.
李商隐释义:(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中进士后,在藩镇幕府中过清寒的幕僚生活,一生潦倒。他擅长七律,所作咏史诗托古讽今,讥刺时政。《无题》诗尤为人所传诵。诗风绮丽精工,多用象征手法,具有浓艳的色彩。但过于追求辞藻、铺排典故,以致意旨隐晦。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等。
- 7.
浓妆释义:⒈浓重地化妆:浓妆艳抹。 ⒉浓艳的妆饰:特意化了浓妆。
- 8.
浓妆淡抹释义:指浓艳和淡雅两种不同的妆饰。 参见“淡妆浓抹”。
- 9.
浓抹淡妆释义:指淡雅和浓艳两种不同的妆饰打扮。 同“淡妆浓抹”。
- 10.
浓绮释义:浓艳绮丽。
- 11.
浓缛释义:浓艳繁丽。
- 12.
淡妆浓抹释义:淡雅和浓艳 两种不同的妆饰打扮。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13.
淡抹浓妆释义:淡雅和浓艳两种不同的妆饰打扮。
- 14.
清澹释义:⒈同“清淡”。恬静寡欲。⒉淡雅,不浓艳。⒊贫薄,不富足。⒋谓水色清浅。
- 15.
渥采释义:亦作“渥彩”。浓艳的光泽。
- 16.
滴粉搓酥释义:形容女子浓艳的装饰。
- 17.
秾致释义:浓艳致密。
- 18.
素妆释义:⒈见“素粧”。⒉亦作“素妆”。淡妆。谓妇女装饰打扮淡雅不浓艳。
- 19.
素浄释义:⒈亦作“素凈”。色彩淡雅,不浓艳。《红楼梦》第四十回:“二则年轻的姑娘们,屋里这么素浄,也忌讳。”李劼人《天魔舞》第十六章:“于是,他想到了在画展场中和她见面的那一情景:一件大领短袖的白绸旗袍……打扮得那样的素净,光是外表,就给人一种新鲜淡雅的美感。”⒉味道清淡,不肥浓。如:这两天胃口不好,吃点素净的吧。
- 20.
素淡释义:⒈(菜肴)无荤腥油腻;清淡。⒉(色彩)不浓艳;淡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