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退避 退避的意思
tuì

退避

简体退避
繁体
拼音tuì bì
注音ㄊㄨㄟˋ ㄅ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退

tuì,(1) 向后移动,与“进”相对。【组词】:退步。退路。退却。退让。倒退。(2) 离开,辞去。【组词】:退席。退伍。退职。退休。引退。(3) 送还,不接受,撤销。【组词】:退还。(4) 脱落。【组词】:退色。退毛。减退。(5) 和柔的样子。【组词】:退然。(6) 迟缓,畏缩。【例句】:“求也退”。

bì,(1) 躲,设法躲开。【组词】:避雨。避暑。避世。避讳。回避。避重就轻。避世绝俗。(2) 防止。【组词】:避免。避孕。避嫌。避雷针。

基本含义

指在面对困难或危险时,主动避让或退让。

退避的意思

退避 [tuì bì]

1. 畏缩后退;退后躲避。

[wince; keep out of the way; withdraw and keep off;]

退避 引证解释

⒈ 退出,离开。

《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今使御史大夫 郗虑 持节策詔,其上皇后璽綬,退避中宫,迁于它馆。”

⒉ 后退躲避。参见“退避三舍”。

《三国演义》第七四回:“吾来日与 关某 决一死,誓不退避。”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二:“﹝ 梧生 ﹞尝於舟中遇盗,手击杀其魁,餘众皆退避。”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四:“朱暮堂 在宝座上看见 汤富海 冲 苏沛霖 面前走上来, 苏沛霖 竟然胆怯地往后退避。”

⒊ 犹退让。谓不与人争。

《汉书·张禹传》:“禹 与 凤 并领尚书,内不自安,数病上书乞骸骨,欲退避 凤。”
宋 苏轼 《富郑公神道碑》:“上欲用公,公逡巡退避不敢居。”
茅盾 《子夜》十五:“在她心里曾经退避了的‘第二个主张’此时忽然又闯出来和她选定的‘第一个主张’斗争了。”

⒋ 犹回避。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 高琪 ﹞坐杀其夫人,为家人讼言宰执,将奏之。法当退避。”


国语词典

退避 [tuì bì]

⒈ 离去、避开。

《汉书·卷八一·张禹传》:「数病上书乞骸骨,欲退避凤。」
《三国演义·第二六回》:「关公怒目横刀,大喝一声,门吏皆退避。」

退缩


退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六藏释义:⒈六腑。⒉佛教语。原以龟藏其头尾四足避害,比喻修行者藏其六识。后泛指退避忍让。参阅《杂阿含经》四三。
    • 2.
      冯异释义:(?-34)东汉大将。字公孙,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从刘秀安定河北,为偏将军。性谦让,诸将争功时,常退避树下,军中号为“大树将军”。刘秀称帝后,被封为阳夏侯,任征西大将军,战败赤眉起义军。后病死军中。明帝时,被列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 3.
      千军辟易释义:“辟易”是叠韵联绵词,意为退避,千军辟易,就是指庞大军队的退避。
    • 4.
      卑让释义:⒈谦逊退让。《左传·文公元年》:“践脩旧好,要结外援,好事邻国,以卫社稷,忠信卑让之道也。”明 宋濂《邓炼师神谷碑》:“而余与 仲脩 交甚久,观其卑让不伐,言语若不出口。”⒉引申为退避,不亲近。《逸周书·史记》:“昔有 鄶君 嗇俭,减爵损禄,群臣卑让,上下不临。”
    • 5.
      却走释义:亦作“却走”。 退避;退走。
    • 6.
      却避释义:亦作“却避”。 退避。宋 叶适《蔡知阁墓志铭》:“孝宗 崩,光宗 疾不能丧,太皇太后命今上即位。上却避再三,公与同列 韩侂胄 扶抱登御榻,涕泪被面,庭中惊悚。”明 李东阳《京都十景·居庸迭翠》诗:“万里朔风须却避,千年王气镇长存。”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 爱公 ﹞又偶在船头,戏拈篙刺水。忽掷篙却避,面有惊色。”
    • 7.
      卷怀释义:⒈全部拿走。⒉语本《论语·卫灵公》:“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刘宝楠正义:“卷,收也。怀,与‘褱’同,藏也……卷而怀之,盖以物喻。”后以“卷怀”谓藏身隐退,收心息虑。⒊指包容。⒋退避,敛迹。
    • 8.
      告喝释义:古时官员就道,前导仪卫大声传呼,令人退避,以示威严,称为“告喝”。
    • 9.
      城濮之战释义:春秋时晋文公战胜楚军,建立霸权的战役。公元前632年(周襄王二十年)晋与齐、秦、宋等国联合,进攻曹、卫,楚军北上援救,联合陈、蔡在卫国的城濮(今河南濮城)与晋交战。晋军先“退避三舍”(三十里叫一舍),然后猛击楚军力量薄弱的左、右两翼,大败楚军。晋国从此成为霸主。
    • 10.
      少旧释义:少时有旧。亦指少年旧友。《宋书·向靖传》:“﹝ 向靖 ﹞世居 京口,与 高祖 少旧。”《北史·杨津传》:“司徒 冯诞 与 津 少结交友,而 津 见其贵宠,每恒退避……人或谓之曰:‘司徒,君之少旧,何自外也?’”
    • 11.
      屏隐释义:犹退避。
    • 12.
      引嫌辞退释义:引嫌:避嫌疑。为了避免嫌疑而请求退避。
    • 13.
      控避释义:退避,回避。
    • 14.
      擗易释义:退避。
    • 15.
      敛避释义:犹退避;避开。
    • 16.
      晞避释义:谓向往与退避。晞,通“睎”。
    • 17.
      檥舟释义:停泊船只。《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贼檥舟隄下而陈於隄外,伏千人於舟中,官军将至,陈者皆走入陂中。”《明史·王思传》:“家人后至,闻歌声乃檥舟以济。”清 薛福成《书昆明何帅失陷苏常事》:“翰 退避,乃怒马絶尘驰去,从者待十里外,檥舟 运河 之麋。”
    • 18.
      沦退释义:退避,隐退。
    • 19.
      自安释义:⒈自安其心;自以为安定。《荀子·王霸》:“故人主天下之利埶也,然而不能自安也,安之者,必将道也。”《汉书·张禹传》:“禹 与 凤 并领尚书,内不自安,数病,上书乞骸骨,欲退避 凤。”唐 陈鸿《长恨歌传》:“太上皇亦不久人间,幸惟自安,无自苦耳。”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三:“自古夷狄盗贼之祸,所以蔓延滋大,日深一日,其终或至於亡国者,皆将帅之臣玩寇以自安,养寇以自固,誉寇以自重也。”⒉自己甘心情愿。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若辈亦自等庸奴,自安愚拙,无一聪明秀颖之士肯降心而相从者。”⒊自谋安乐。《国语
    • 20.
      辞违释义:⒈犹退避。 ⒉辞别。

退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六藏释义:⒈六腑。⒉佛教语。原以龟藏其头尾四足避害,比喻修行者藏其六识。后泛指退避忍让。参阅《杂阿含经》四三。
    • 2.
      冯异释义:(?-34)东汉大将。字公孙,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从刘秀安定河北,为偏将军。性谦让,诸将争功时,常退避树下,军中号为“大树将军”。刘秀称帝后,被封为阳夏侯,任征西大将军,战败赤眉起义军。后病死军中。明帝时,被列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 3.
      千军辟易释义:“辟易”是叠韵联绵词,意为退避,千军辟易,就是指庞大军队的退避。
    • 4.
      卑让释义:⒈谦逊退让。《左传·文公元年》:“践脩旧好,要结外援,好事邻国,以卫社稷,忠信卑让之道也。”明 宋濂《邓炼师神谷碑》:“而余与 仲脩 交甚久,观其卑让不伐,言语若不出口。”⒉引申为退避,不亲近。《逸周书·史记》:“昔有 鄶君 嗇俭,减爵损禄,群臣卑让,上下不临。”
    • 5.
      却走释义:亦作“却走”。 退避;退走。
    • 6.
      却避释义:亦作“却避”。 退避。宋 叶适《蔡知阁墓志铭》:“孝宗 崩,光宗 疾不能丧,太皇太后命今上即位。上却避再三,公与同列 韩侂胄 扶抱登御榻,涕泪被面,庭中惊悚。”明 李东阳《京都十景·居庸迭翠》诗:“万里朔风须却避,千年王气镇长存。”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 爱公 ﹞又偶在船头,戏拈篙刺水。忽掷篙却避,面有惊色。”
    • 7.
      卷怀释义:⒈全部拿走。⒉语本《论语·卫灵公》:“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刘宝楠正义:“卷,收也。怀,与‘褱’同,藏也……卷而怀之,盖以物喻。”后以“卷怀”谓藏身隐退,收心息虑。⒊指包容。⒋退避,敛迹。
    • 8.
      告喝释义:古时官员就道,前导仪卫大声传呼,令人退避,以示威严,称为“告喝”。
    • 9.
      城濮之战释义:春秋时晋文公战胜楚军,建立霸权的战役。公元前632年(周襄王二十年)晋与齐、秦、宋等国联合,进攻曹、卫,楚军北上援救,联合陈、蔡在卫国的城濮(今河南濮城)与晋交战。晋军先“退避三舍”(三十里叫一舍),然后猛击楚军力量薄弱的左、右两翼,大败楚军。晋国从此成为霸主。
    • 10.
      少旧释义:少时有旧。亦指少年旧友。《宋书·向靖传》:“﹝ 向靖 ﹞世居 京口,与 高祖 少旧。”《北史·杨津传》:“司徒 冯诞 与 津 少结交友,而 津 见其贵宠,每恒退避……人或谓之曰:‘司徒,君之少旧,何自外也?’”
    • 11.
      屏隐释义:犹退避。
    • 12.
      引嫌辞退释义:引嫌:避嫌疑。为了避免嫌疑而请求退避。
    • 13.
      控避释义:退避,回避。
    • 14.
      擗易释义:退避。
    • 15.
      敛避释义:犹退避;避开。
    • 16.
      晞避释义:谓向往与退避。晞,通“睎”。
    • 17.
      檥舟释义:停泊船只。《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贼檥舟隄下而陈於隄外,伏千人於舟中,官军将至,陈者皆走入陂中。”《明史·王思传》:“家人后至,闻歌声乃檥舟以济。”清 薛福成《书昆明何帅失陷苏常事》:“翰 退避,乃怒马絶尘驰去,从者待十里外,檥舟 运河 之麋。”
    • 18.
      沦退释义:退避,隐退。
    • 19.
      自安释义:⒈自安其心;自以为安定。《荀子·王霸》:“故人主天下之利埶也,然而不能自安也,安之者,必将道也。”《汉书·张禹传》:“禹 与 凤 并领尚书,内不自安,数病,上书乞骸骨,欲退避 凤。”唐 陈鸿《长恨歌传》:“太上皇亦不久人间,幸惟自安,无自苦耳。”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三:“自古夷狄盗贼之祸,所以蔓延滋大,日深一日,其终或至於亡国者,皆将帅之臣玩寇以自安,养寇以自固,誉寇以自重也。”⒉自己甘心情愿。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若辈亦自等庸奴,自安愚拙,无一聪明秀颖之士肯降心而相从者。”⒊自谋安乐。《国语
    • 20.
      辞违释义:⒈犹退避。 ⒉辞别。

退避造句

1.他们喜欢把自己打扮成一无所有的楞头小子,这样无论是美国的抢劫犯或是俄罗斯的吉普赛人都会退避三舍。

2.可见二位仁兄的学问,不但本校众人所不能及,即使天下文才,也当退避三舍哩!

3.他是大老粗,我退避三舍,不跟他争。

4.不用走进去看,仅听到它的嘶吼就足够令人退避三舍。

5.惹他做啥?先退避三舍吧!

6.晋楚两国在城濮交战时,晋文公重耳命令晋军退避三舍。

7.这种恶霸出现,任谁都要退避三舍。

8.看着他那个气势凶凶的样子,我想就是老虎看见了,也得退避三舍。

9.像臭豆腐之类的食品,很多亚洲人很爱,但味道让西方人闻了就退避三舍。

10.勇敢是一种斗争精神,面对邪恶、困难,一个勇敢者必须毫不畏惧地去斗争,去拼搏;勇敢是一种创造精神,面对未来、希望,一个勇敢者必须毫不退避地去创造,去开拓;勇敢是一种牺牲精神,为了正义、真理,一个勇敢者必

11.谦虚不是虚伪,更不是虚弱,而是放开心胸容纳他人,尊重他人;谦虚不是退避,更不是推委,而是虚怀若谷地精益求精,不耻下问地处处学习。

12.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我们不该一味地退避

13.如果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见到困难就退避三舍,终究会一事无成。

14.今天我是敬重他,所以退避三舍,别误以为我是在怕他。

15.球场上实力说话,一切与篮球无关的都给我退避三舍。

16.她太泼辣,许多人见了她都要退避三舍。

17.他那势不可挡,排山倒海的气势摆出来,让人退避三舍。

18.今天对方来势汹汹,且让我先退避三舍,思谋良策。

19.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退避三舍,养精蓄锐。

20.见有警察来,他立即退避三舍。

退避(tuib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退避是什么意思 退避读音 怎么读 退避,拼音是tuì bì,退避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退避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