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初霜 初霜的意思
chūshuāng

初霜

简体初霜
繁体
拼音chū shuāng
注音ㄔㄨ ㄕㄨㄤ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ū,(1) 开始时,开始的部分。【组词】:初始。正月初一。初旬。初稿。初等。初版。初试。初创。初绽。初叶(指某一历史时期的最初一段)。初夜(a.指进入夜晚不久的时候;b.指新婚第一夜)。(2) 原来的,原来的情况。【组词】:初衷。和好如初。(3) 姓。

shuāng,(1) 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面的微细冰粒,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的。【组词】:霜降。霜冻。霜序(指深秋季节)。霜秋。霜期。霜天。(2) 像霜一样的东西。【组词】:柿霜。西瓜霜。(3) 形容白色。【组词】:霜鬓。霜刃。霜锋。(4) 喻高洁。【例句】:霜操(高洁的节操)。霜骨。霜情。

基本含义

指初冬时节的第一场霜冻。

初霜的意思

初霜 [chū shuāng]

1. 第一次出现的霜。指初霜出现的时候。

初霜 引证解释

⒈ 第一次出现的霜。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梨》:“初霜后即收,於屋下掘作深廕,坑底无令润湿,收梨置中。”
南朝 梁简文帝 《秋闺夜思》诗:“初霜霣细叶,秋风驱乱萤。”

⒉ 指初霜出现的时候。

唐 李白 《鲁东门观刈蒲》诗:“鲁国 寒事早,初霜刈渚蒲。”


国语词典

初霜 [chū shuāng]

⒈ 入秋后最早降的霜。此时气温尚高,秋熟作物还在生长,遇霜之后易遭冻害。初霜出现早晚受地理条件的影响很大。


初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无霜期释义:从春季终霜起到秋季初霜止,这段时间为无霜期。无霜期的长短反映宜于作物生长时期的长短。
    • 2.
      林寒涧肃释义:指秋冬间林木萧疏、涧水浅落的景象。《水经注·江水二》:“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 3.
      物候释义:生物的周期性现象(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候鸟的迁徙,某些动物的冬眠等)与季节气候的关系。也指自然界非生物变化(如初霜、解冻等)与季节气候的关系。
    • 4.
      第三声释义:⒈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絶,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因以“第三声”指令人凄切的猿鸣声。⒉指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去四类字调中的上声。如“板”“此”“鬼”“也”等字调为第三声。
    • 5.
      霜降释义:节气名。在每年公历10月23日或24日。中国黄河流域出现初霜。
    • 6.
      霜鸟释义:约出现在初霜时期的各种迁徒鸟。
初霜是什么意思 初霜读音 怎么读 初霜,拼音是chū shuāng,初霜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初霜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