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藉 [bù jiè]
1. 不凭借;不依靠。不顾惜。不希奇;不看重。
不藉 引证解释
⒈ 不凭借;不依靠。
引清 王韬 《淞隐漫录·三怪》:“济南 李大,业负贩。捷足善走,自南诣北,往往不藉舟车。”
⒉ 不顾惜。
引唐 布燮 《听妓洞云歌》:“嵇叔夜 鼓琴饮酒无閒暇;若使当时闻此歌,抛掷《广陵》都不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你是为人须为彻,将衣袂不藉。”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二折:“寸心酸,五情裂,咱功名已不藉。”
不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桓释义:春秋 时 鲁国 大夫 孟孙(仲孙)、叔孙、季孙 都是 鲁桓公 的后代,故称“三桓”。 文公 死后,三 桓 势力日强,分领三军,实际掌握了 鲁国 的政权。《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公患三 桓 之侈也,欲以诸侯去之;三 桓 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间。”唐 刘知几《史通·辨职》:“昔 鲁叟 之修《春秋》也,不藉三 桓 之势;汉 臣之著《史记》也,无假七贵之权。”清 钱谦益《拜观睢阳五老图》诗:“旧德至今传五老,丰碑何用视三 桓。”
- 2.
启蛰释义:⒈节气名。动物经冬日蛰伏,至春又复出活动,故称“启蛰”,今称“惊蛰”。《左传·桓公五年》:“凡祀,启蛰而郊。”孔颖达 疏:“《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其《传》曰:‘言始发蛰也。’”杨伯峻 注:“启蛰犹今言惊蛰,宋 王应麟 所谓‘改启为惊,盖避 景帝 讳。’至 汉 行太初历,改惊蛰在雨水后,为 夏 正二月节气,古之惊蛰在雨水前,为 夏 正正月之节气。”唐 柳宗元《非国语·不藉》:“启蛰也得其耕,时雨也得其种。”⒉谓惊起蛰伏过冬的动物。骆鹏《寄怀师农》诗:“风高尚有南飞雁,龙伏曾无启蛰雷。”
- 3.
周宣释义:即 周宣王。汉 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周宣 之盛,亦讎大邦。”《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昔 周宣 惰千亩之礼,虢公 纳諫。”李善 注:“《国语》曰:宣王 即位,不藉千亩,虢文公 諫曰:‘夫民之大事在农。’”《文选·刘孝标<辩命论>》:“周宣 祈雨,珪璧斯罄。”刘良 注:“周宣王 大旱祈雨,罄尽珪璧於神明而雨不至。”明 张居正《考满谢手勅加恩疏》:“嘉乃丕绩,居然 虞 廷让美之风;惟公德明,蔼矣 周宣 毗贤之命。”
- 4.
啓蛰释义:⒈节气名。动物经冬日蛰伏,至春又复出活动,故称“启蛰”,今称“惊蛰”。《左传·桓公五年》:“凡祀,启蛰而郊。”孔颖达 疏:“《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其《传》曰:‘言始发蛰也。’”杨伯峻 注:“启蛰犹今言惊蛰,宋 王应麟 所谓‘改启为惊,盖避 景帝 讳。’至 汉 行太初历,改惊蛰在雨水后,为 夏 正二月节气,古之惊蛰在雨水前,为 夏 正正月之节气。”唐 柳宗元《非国语·不藉》:“启蛰也得其耕,时雨也得其种。”⒉谓惊起蛰伏过冬的动物。骆鹏《寄怀师农》诗:“风高尚有南飞雁,龙伏曾无启蛰雷。”
- 5.
未若释义:不如,比不上。《后汉书·荀彧传》:“彧 报曰:‘今穀食虽少,未若 楚 汉 在 滎阳、成皋 閒也。’”三国 魏 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迎风起。’”唐 柳宗元《非国语上·不藉》:“吾以奉天地宗庙,则存其礼诚善矣。然而存其礼之为劝乎农也,则未若时使而不夺其力。”宋 苏轼《贺坤成节表》:“放亿万之羽毛,
- 6.
负局释义:⒈“负局先生”的省称。南朝 梁 刘孝标《东阳金华山栖志》:“可以养性消痾,还年驻色,不藉 崔文 黄散,勿用负局紫丸。”前蜀 贯休《寄天台叶道士》诗:“负局高风不可陪,王霄峯 北置楼臺。”⒉背负磨镜箱。亦指磨镜。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三:“黄叶溪头村路长,挫针负局客郎当。”参见“负局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