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亶父 亶父的意思
dǎn

亶父

简体亶父
繁体
拼音dǎn fù
注音ㄉㄢˇ ㄈ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ǎn dàn, ◎ 实在,诚然,信然。 ◎ 古同“但”,仅;只。

fù fǔ,(1) 爸爸,母亲的丈夫。【组词】:父母。父辈。父子。父兄。(2) 对男性长辈的称呼。【例句】:父老(一国或一乡的长者,亦指古代乡里中管理公共事物的人)。伯父。舅父。(1) 老年人。【组词】:田父。渔父。(2) 同“甫”。

亶父的意思

亶父 [dǎn fù]

1. 亦作“亶甫”。

3. 即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祖父,周武王追尊为太王。

亶父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亶甫”。即 古公亶父。周文王 的祖父, 周武王 追尊为太王。

《诗·大雅·緜》:“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滸,至于 岐 下。”
《陈书·高祖纪上》:“是以 殷 嘉 亶甫,继 后稷 之官; 尧 命 羲和,纂 重黎 之位。”
黄齐生 《沁园春·和亚子》词:“安排定,看居 邠 亶父,走马来朝。”


亶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亶父释义:亦作“亶甫”。 即 古公亶父。
    • 2.
      亶甫释义:见“亶父”。
    • 3.
      吴太伯释义:亦作“吴大伯”。周 古公亶父(太王)长子,仲雍、季历 之兄。太王 欲传位 季历 及其子 昌(即 周文王),太伯 乃与 仲雍 出逃至 荆蛮,号 勾吴。后因以称出亡而让君位与弟者。《左传·闵公元年》:“不如逃之,无使罪至,为 吴大伯,不亦可乎?”《国语·晋语一》:“君得其欲,太子远死,且有令名,为 吴太伯,不亦可乎?”韦昭 注:“太伯 让 季歷,远适 吴 越,后 武王 追封为 吴伯,故曰 吴太伯。”《新唐书·李泌传》:“建寧王 诚贤,然 广平 冢嗣,有君人量,岂使为 吴太伯 乎?”参阅《史记·吴太伯世家》。
    • 4.
      复穴释义:⒈土窟。语本《诗·大雅·緜》:“古公亶父,陶復陶穴,未有家室。”《淮南子·氾论训》:“古者民泽处復穴。”⒉谓穴居。亦指穴居的土窟。平地曰复,高地曰穴。《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其祀中霤”汉 郑玄 注:“中霤,犹中室也。土主中央,而神在室,古者复穴,是以名室为霤云。”孔颖达 疏:“复穴者,谓窟居也。古者窟居,随地而造,若平地则不凿,但累土为之,谓之为复,言於地上重复为之也;若高地则凿为坎,谓之为穴。其形皆如陶灶。”《公羊传·哀公六年》“而至于中霤”徐彦 疏引 南朝 宋 庾蔚之 曰:“复穴皆开其上取明,故雨
    • 5.
      夜渔释义:亦作“夜鱼”。《吕氏春秋·具备》:“巫马旗 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於 亶父,见夜渔者,得则舍之。
    • 6.
      太王释义:周 文王 之祖 古公亶父 的尊号。
    • 7.
      岐邑释义:古邑名。在今 陕西省 岐山县 境。周 古公亶父 所建。《竹书纪年》卷上:“三年,自 殷 迁于 河 北。命 周公 亶公,赐以 岐邑。”
    • 8.
      陶穴释义:⒈古代凿地而成的土室。《诗·大雅·緜》:“ 古公亶父 ,陶復陶穴,未有家室。” 毛 传:“陶其壤而穴之。” 郑玄 笺:“凿地曰穴,皆如陶然。” 高亨 注:“向下掏的洞叫做穴,即地洞。”《太平御览》卷六一八引 晋 伏滔 《北征记》:“ 皇天坞 北,古时陶穴。 晋 时有人逐狐入穴,行十里许,得书二千餘卷。” 清 孙枝蔚 《避乱杂述》诗之一:“夜行昼仍伏,陶穴暂可处。不道腹中饥,但言行路苦。”⒉指墓穴。 宋 苏轼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之六:“依山作陶穴,掩此暴骨横。” 宋 苏轼 《徐州祭枯骨文》:“暴骨累累,

亶父(danf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亶父是什么意思 亶父读音 怎么读 亶父,拼音是dǎn fù,亶父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亶父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