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工 [chén gōng]
1. 群臣百官。
臣工 引证解释
⒈ 群臣百官。
引《诗·周颂·臣工》:“嗟嗟臣工,敬尔在公。”
毛 传:“工,官也。”
郑玄 笺:“臣谓诸侯也。”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臣伏覩寿皇圣帝在位二十八年,英武刚健,勤劳恭俭,整厉臣工,变移风俗。”
清 刘大櫆 《<吴青然诗集>序》:“萃九州之众,积四年之久,内外臣工,共所推荐得二百人。”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议者归咎于臣工抚驭无方,以致酿成巨变,固也。”
国语词典
臣工 [chén gōng]
⒈ 群臣百官。
引《诗经·周颂·臣工》:「嗟嗟臣工,敬尔在公。」
⒉ 《诗经·周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臣工,诸侯助祭遣于庙也。」或以为春日祈谷时所歌之诗。首章二句为:「嗟嗟臣工,敬尔在公。」臣工,群臣百官。
臣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佥谐释义:⒈《书·舜典》记帝舜征询意见以任命臣工之事,多有“僉曰”、“汝谐”之语,后遂以“僉谐”谓遴选、任命朝廷重臣。⒉指共同认定,一致认可。
- 2.
厚泽释义:深厚的恩泽。《南史·张冲传》:“下官虽未荷朝廷深恩,实蒙先帝厚泽。”唐 虞世南《奉和幸江都应诏》诗:“鸿私浹幽远,厚泽润凋枯。”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二·刘富川》:“国家深仁厚泽,培养臣工三十餘年。”
- 3.
咨命释义:《尚书》记 尧 舜 任命或询问臣工,句首多冠以“咨”,故后世以“咨命”指天子之命。
- 4.
声文释义:⒈泛指音调。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五色杂而成黼黻,五音比而成《韶》《夏》,五情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⒉特指曲谱及词。宋 姜夔《<铙歌鼓吹曲>序》:“迺 政和 七年,臣工以请上詔製用,中更否扰,声文罔传。”
- 5.
尹氏释义:官名。掌管册命臣工之事。
- 6.
整厉释义:整饬勉励。《后汉书·崔寔传》:“寔 整厉士马,严烽候,虏不敢犯。”《晋书·齐献王攸传》:“攸 自强入辞,素持容仪,疾虽困,尚自整厉,举止如常,帝益疑无疾。”宋 叶适《应诏条奏六事》:“臣伏观 寿皇圣帝 在位二十八年,英武刚健,勤劳恭俭,整厉臣工,变移风俗,大志未酬,亲授陛下。”
- 7.
朱批谕旨释义:清 制,内外奏章或特降之旨,由皇帝用朱笔批示,以示出于亲笔。《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十一》有《世宗宪皇帝硃批諭旨》三百六十卷。亦省作“硃批”、“硃諭”。《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十一·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所载臣工奏摺,凡二百二十三人。多者以一人分数册,少者以数人合一册。所奉硃批,一一恭録。”清 龚自珍《乙丙之际箸议第十九》:“乾隆 初,有言东南之土肌理横,故宜水;西北之土肌理直,故不宜水。硃批曰:‘所奏情形是。’於是积数年之疑豁然矣。”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琦公(琦善)递亲供时,随呈黄摺匣一扣,内皆 宣宗
- 8.
省署释义:旧指中央官署。《新唐书·班宏传》:“右僕射 崔寧 署兵部侍郎 刘迺 为上下考,宏 不从,曰:‘今军在节度,虽有尺籍伍符,省署不校也。’”宋 陈师道《后山诗话》:“子美 怀 薛据 云:‘独当省署开文苑,兼泛沧浪学钓翁。’‘省署开文苑,沧浪忆钓翁。’据 之诗也。”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三·貂帽腰舆》:“京师冬日,例用貂皮煖耳,每遇沍寒,上普赐内外臣工,次日俱戴以廷谢。惟近来主上息止此詔,业已数年,百寮出入省署,殊以为苦,而进阁辅臣为甚。”
- 9.
硃批谕旨释义:清 制,内外奏章或特降之旨,由皇帝用朱笔批示,以示出于亲笔。《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十一》有《世宗宪皇帝硃批諭旨》三百六十卷。亦省作“硃批”、“硃諭”。《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十一·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所载臣工奏摺,凡二百二十三人。多者以一人分数册,少者以数人合一册。所奉硃批,一一恭録。”清 龚自珍《乙丙之际箸议第十九》:“乾隆 初,有言东南之土肌理横,故宜水;西北之土肌理直,故不宜水。硃批曰:‘所奏情形是。’於是积数年之疑豁然矣。”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琦公(琦善)递亲供时,随呈黄摺匣一扣,内皆 宣宗
- 10.
给用释义:供给备用。《周礼·天官·大府》“颁其贿于受用之府”汉 郑玄 注:“凡货贿皆藏以给用耳。”清 叶廷琯《吹网录·明道二年贡砚铭》:“疑此特备寻常给用,及赏賚臣工者耳。”
- 11.
臣工释义:群臣百官。《诗·周颂·臣工》:“嗟嗟臣工,敬尔在公。”毛 传:“工,官也。”郑玄 笺:“臣谓诸侯也。”宋 叶适《上光宗皇帝札子》:“臣伏覩寿皇圣帝在位二十八年,英武刚健,勤劳恭俭,整厉臣工,变移风俗。”清 刘大櫆《<吴青然诗集>序》:“萃九州之众,积四年之久,内外臣工,共所推荐得二百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议者归咎于臣工抚驭无方,以致酿成巨变,固也。”
- 12.
臣道释义:为臣的道理和本分。《易·坤》:“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穀梁传·桓公十一年》:“死君难,臣道也。”《孟子·离娄上》:“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 尧 舜 而已矣。”三国 魏 刘劭《人物志·流业》:“主道得而臣道序,官不易方而太平用成。”清 曾国藩《复黄恕皆侍郎书》:“窃观古来臣道,凡臣工皆可匡扶主德,直言极諫,惟将帅不可直言极諫,以其近於鬻拳也。”
- 13.
衺慝释义:奸恶。宋 曾巩 《御史知杂制》:“夫振举纪纲以阐明法度,纠绳衺慝以肃正臣工。”
- 14.
跪安释义:⒈磕头请安。《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七年二月初五日》:“渠初三四,两次召见,即已跪安矣。”柴萼《梵天庐丛录·吴棠》:“慈禧后 曰:‘此良吏也,奈何妄劾之。’遂擢 吴 总漕,召见,宫门跪安之日,慈禧后 特赐锦墩命坐。”⒉皇帝叫人退下的一种婉转说法。高阳《慈禧前传》一:“﹝ 清文宗 ﹞:嗯。你跪安吧!‘跪安’是皇帝叫人退下的一种比较婉转的说法;然而真正的涵义,因人因地而异,召见臣工,用这样的说法是表示优遇;而在重帷便殿之中,如此吩咐妃嫔,那就多少意味着讨厌她在跟前。”
- 15.
阳德释义:⒈阳气。《西京杂记》卷五:“阳德用事,则和气皆阳,建巳之月是也,故谓之正阳之月。”明 方孝孺《郊祀颂》:“乃諏令辰,正月壬午。誓戒臣工,大祀攸举。阳德显融,歛戢群阴。”⒉指阳光。《艺文类聚》卷一引 晋 傅玄《众星诗》:“阳德虽普济,非阴亦不成。”《文选·谢庄<月赋>》“日以阳德,月以阴灵”唐 李善 注:“《春秋説题辞》曰:‘阳精为日。’《易辩终备》曰:‘日之既,阳德消。’郑玄 曰:‘日既蚀,明尽也。’”唐 韩愈《送惠师》诗:“大哉阳德盛,荣茂恒留春。”⒊喻指皇帝的恩泽。宋 苏轼《内中御侍以下贺皇帝冬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