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令格 令格的意思
lìng

令格

简体令格
繁体
拼音lìng gé
注音ㄌㄧㄥˋ ㄍㄜ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ìng líng lǐng, ◎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b.复姓。 ◎ 量词,印刷用的原张平版纸五百张为一令。(1)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组词】:命令。法令。朝(zhāo)令夕改。(2) 古代官名。【组词】:县令。令尹。尚书令。(3) 使,使得。【组词】:令人兴奋。(4) 时节。【组词】:时令。节令。(5) 美好,善。【组词】:令名。令辰。令闻(好名声)。(6) 敬辞,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组词】:令尊。令堂。令岳。令郎。令爱。(7) 短的词调(diào ),散曲中不成套的曲(多用于词调、曲调名)。【组词】:小令。如梦令。

gé gē,(1) 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组词】:格子纸。方格儿布。(2) 法式,标准。【组词】: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资格。(3) 表现出来的品质。【组词】:格调。风格。人格。国格。性格。(4) 阻碍,隔阂。【组词】:格格不入。(5) 击,打。【组词】:格斗。格杀。(6) 推究。【组词】:格致。(7) 树的长枝。(8) 至,来。【组词】:格于上下。(9) 感通。【组词】:格于皇天。(10) 变革,纠正。【组词】:格非。(11) 某些语言中的语法范畴。

基本含义

指某人的言行举止得体、规范,符合社会礼仪规范。

令格的意思

令格 [lìng gé]

1. 令、格均为古代律法,因以“令格”泛指国家的法令或规章。

令格 引证解释

⒈ 令、格均为古代律法,因以“令格”泛指国家的法令或规章。

《新唐书·刑法志》云:“令者,尊卑贵贱之等数,国家之制度也;格者,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也。”
《魏书·刑罚志》:“十二年詔:‘犯死罪,若父母、祖父母年老,更无成人子孙,又无期亲者,仰案后列奏以待报,著之令格。’”
《新唐书·舒元舆传》:“岁有才德纔数人,而曰必取二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


令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令格释义:令、格均为古代律法,因以“令格”泛指国家的法令或规章。《新唐书·刑法志》云:“令者,尊卑贵贱之等数,国家之制度也;格者,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也。”《魏书·刑罚志》:“十二年詔:‘犯死罪,若父母、祖父母年老,更无成人子孙,又无期亲者,仰案后列奏以待报,著之令格。’”《新唐书·舒元舆传》:“岁有才德纔数人,而曰必取二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
    • 2.
      初令释义:新出的法令。《史记·商君列传》:“令行於朞年,秦 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司马贞 索隐:“谓 鞅 新变之法令为‘初令’。”宋 王安石《谢赐元丰敕令格式等表》:“趋变以制宜,或非初令,则取新而垂裕,宜有成书。”
    • 3.
      愆素释义:谓越过原来计划。语本《左传·宣公十一年》:“事三旬而成,不愆於素。”杜预 注:“不过素所虑之期也。”杨伯峻 注:“素谓原来计划。《广雅·释詁》:‘素,本也。’”唐 陆贽《韩滉检校左仆射平章事制》:“张我威武,实我资储,令必应期,谋无愆素。”宋 王安石《赐元丰敕令格式表》:“虑无愆素,举必要终。”
    • 4.
      旷癏释义:同“旷瘝”。宋 王安石《谢赐元丰敕令格式等表》:“在昔讨论,尝负旷癏之责;于今尊阁,更知被受之荣。”

令格(lingg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令格是什么意思 令格读音 怎么读 令格,拼音是lìng gé,令格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令格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