逊让 [xùn ràng]
1. 亦作“逊攘”。
3. 犹谦让。
逊让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逊攘”。犹谦让。
引《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论》:“臣幸得以经术为郎,而好读外家传语。窃不逊让,復作故事滑稽之语六章,编之於左。”
《汉书·萧望之传》:“不奉法自修,踞慢不逊攘。”
颜师古 注:“攘,古让字。”
《晋书·殷浩传》:“适足以明逊让之风,弘优贤之礼。”
明 高明 《琵琶记·一门旌奖》:“牛氏 善諫其父,克相其夫,罔怀嫉妒之心,实有逊让之美。”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伯夷 逊让了一番之后,倒也应允了。”
逊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让释义:⒈不逊让;不推辞。⒉不同意,不许。
- 2.
劝进表释义:魏 晋 六朝 时,篡位之君每假“禅让”、“受禅”之名夺取政权。当让国“诏书”下达后,又故作逊让,使朝臣再三上表,劝其登基,然后即位。此种章表多谀颂功德而归之天命。如 曹丕 代 汉,侍中 刘廙 等即率群臣奉表劝进。亦有外族入侵、皇统中断,大臣上表宗室劝其即位以继承皇统者。如 晋愍帝 为 刘曜 所杀,刘琨 等即联名上表 琅邪王 司马睿 劝进。凡此劝登帝位的章表,通称“劝进表”。
- 3.
卑身释义:⒈犹言低身、屈身、伏身。⒉指谦恭、逊让。
- 4.
卑躬释义:⒈谦恭逊让。《北史·李彪传》:“臣与 任城 卑躬曲己,其所欲者无不屈从。”宋 无名氏《儒林公议》卷上:“﹝ 曹彬 ﹞每出镇蕃閫,卑躬待士。”⒉犹卑身。《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习惯之碍进化》:“上古席地而坐,故其拜跪,出於自然,至椅桌兴则不适用矣,而世卒不能改,卑躬俯首,生气毫无。”
- 5.
廉让释义:⒈清廉逊让。⒉廉泉、让水的并称。喻指风俗醇美之地。详“廉泉让水”。
- 6.
廉逊释义:逊让。
- 7.
廉靖释义:逊让谦恭。
- 8.
廉顺释义:逊让恭顺。
- 9.
恭让释义:谦恭逊让。
- 10.
相先释义:互相逊让。
- 11.
让品释义:可以逊让的品秩,高级官爵。《魏书·崔亮传》:“臣诚微贱,未登让品。”
- 12.
让德释义:⒈逊让于有德之人。语本《书·舜典》:“舜让于德,弗嗣。”蔡沉集传:“让于有德之人也。”北周庾信《为晋阳公进玉律秤尺斗升表》:“白环表让德之符,玄珪告成功之瑞。”倪璠注引《帝王世纪》:“西王母慕舜之德,来献白环。”⒉将自己的德行归功于他人。⒊谦让的品德。
- 13.
谦揖释义:谦虚逊让。
- 14.
逊攘释义:见“逊让”。
- 15.
陵愤释义:骄浮愤激。《晋书·孙楚传论》:“违逊让之道,肆陵愤之气,丁年沉废,谅自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