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籍 [shì jí]
1. 旧指记载官吏名籍的簿册。
仕籍 引证解释
⒈ 旧指记载官吏名籍的簿册。
引宋 苏舜钦 《与欧阳公书》:“舜钦 年将四十矣,齿摇髮苍,纔为大理评事,廩禄所入,不足充衣食。性復不能与凶邪之人相就,近今得脱去仕籍,非不幸也。”
明 汪廷讷 《狮吼记·廷荐》:“但得故人通仕籍,不辞千里走风尘。”
清 赵翼 《八十自寿》诗之二:“早登仕籍早归田,正值重熙极乐天;才短愧无经世用,时清惟有作诗传。”
仕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仕籍释义:旧指记载官吏名籍的簿册。宋 苏舜钦《与欧阳公书》:“舜钦 年将四十矣,齿摇髮苍,纔为大理评事,廩禄所入,不足充衣食。性復不能与凶邪之人相就,近今得脱去仕籍,非不幸也。”明 汪廷讷《狮吼记·廷荐》:“但得故人通仕籍,不辞千里走风尘。”清 赵翼《八十自寿》诗之二:“早登仕籍早归田,正值重熙极乐天;才短愧无经世用,时清惟有作诗传。”
- 2.
官年释义:具报官府的年龄。宋 洪迈《容斋四笔·实年官年》:“士大夫叙官阀,有所谓实年、官年两説,前此未尝见於官文书。大抵布衣应举,必减岁数,盖少壮者欲藉此为求昏地;不幸潦倒场屋,勉从特恩,则年未六十始许入仕,不得不豫为之图。至公卿任子,欲其早列仕籍,或正在童孺,故率增抬庚甲有至数岁者…… 江 东提刑 李信甫,虽春秋过七十,而官年损其五,坚乞致仕,有旨官年未及,与之外祠。”
- 3.
实年释义:⒈实际年龄。 唐 白居易《照镜》诗:“岂復更藏年,实年君不信。”⒉旧时官方册籍,登记年龄加用“实”字,以别于虚报的“官年”。宋 洪迈《容斋四笔·实年官年》:“士大夫叙官阀,有所谓实年、官年两説,前此未尝见於官文书。大扺布衣应举必减岁数……至公卿任子欲其早列仕籍,或正在童孺,故率增抬庚甲,有至数岁者。”《儒林外史》第三回:“范进 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
- 4.
庚甲释义:⒈旧时星命术士把人出生的年、月、日、时用干支配合成八字来表示,据以推算命运,谓之庚甲。又称年庚。宋 岳珂《桯史·大小寒》:“又为日者,弊帽持扇过其旁,遂邀使谈庚甲,问以得禄之期。”⒉借指年岁。宋 洪迈《容斋随笔·实年官年》:“至公卿任子,欲其早列仕籍,或正在童孺,故率增抬庚甲有至数岁者。”元 杨弘道《齿摇》诗:“齿摇眼始暗,庚甲到知非。”
- 5.
形势户释义:宋 代对在仕籍的文武官员和州县豪强人户的统称。享有减免租税、差役的特权。《宋史·食货志上二》:“诸州税籍,録事参军按视,判官振举,形势户立别籍,通判专掌督之。”《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二年》:“又置折中仓……每百万石为一界,禄仕之家及形势户不得輒入粟,御史臺纠之。”
- 6.
承籍释义:承袭先人的仕籍。
- 7.
演礼释义:清 时新登仕籍者在引见前一天须赴吏部演习引见时的礼节,称为演礼。
- 8.
班行释义:⒈朝班的行列;朝官的位次。宋 黄庭坚《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雪后书怀》:“汉 家太史 宋公 孙,漫逐班行謁帝閽。”明 文肇祉《上林斋宿》诗:“自媿衰年通仕籍,强随鵷侣缀班行。”⒉也泛指行辈、行列。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主司失意》:“扶 即 薛 谓近从兄弟班行,内外亲族絶多。”元 邓玉宾《端正好》套曲:“凤凰池上,依八卦摆班行。”清 王韬《淞滨琐话·徐麟士》:“妙选女乐百人,各就班行,彼歌此舞,更退迭进。”⒊指朝官。唐 张籍《送郑尚书出镇南海》诗:“远镇承新命,王程不假催;班行争路送,恩赐不时来。”宋 秦观
- 9.
白身人释义:旧指平民。亦指无功名无官职的士人或已仕而未通朝籍的官员。唐 陆贽《冬至大礼大赦制》:“天下诸使、诸将军士三品已上赐爵一级,四品已下加一阶,白身人赐勋三转。”宋 韩淲《涧泉日记》卷上:“臣僚言恩泽之行,比年寖滥……又言酬赏转官,不得回授白身人,自有约束。”明 陆容《菽园杂记》卷九:“内原任中书序班者,得陞职至太常、鸿臚太僕、少卿等阶,白身人得授鸿臚主簿、序班等职。”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释谚·白身》:“越 俗以布衣无仕籍者,为白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