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印 [kān yìn]
1. 刻版或排版并进行印刷,泛指文章书籍印刷流行。
英[print for publication;]
刊印 引证解释
⒈ 刻版印刷或排版印刷。
引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差拘》:“用纸一方刊印同票式。”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我只记得在已经停刊的《现代》和《译文》上,各曾刊印过她的一幅木刻。”
邹韬奋 《职业妇女的苦痛》:“如果搜集这类材料刊印专集,一定是洋洋大观。”
国语词典
刊印 [kān yìn]
⒈ 刻版或排版印刷。
引《福惠全书·卷一一·刑名部·差拘》:「用纸一方,刊印同票式。」
刊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豕涉河释义: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
- 2.
三豕渡河释义: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
- 3.
亥豕释义:⒈《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 ’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於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亥”和“豕”的篆文字形相似,容易混淆。后用以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文字因形近而误。⒉谓猪。地支与生肖相配,亥配豕。
- 4.
付之梨枣释义:指刻版刊印书籍。梨枣:旧时刻书多用梨木枣木,古代称书版。
- 5.
付梓之际释义:书籍刊印的时候。 古时雕版刻书以梓木为上,后因称书籍刊印为“付梓”。
- 6.
元版释义:指 元 代刊印的书籍。
- 7.
刊勒释义:⒈雕刻(碑文)。⒉刊印;刻印。
- 8.
刊文释义:科举时代刊印的八股文章,如《三场闱墨》之类,总称为刊文。后指《会考升学指导》一类书籍。鲁迅《花边文学·考场三丑》:“今年的考官之流,颇在讲些中学生的考卷的笑柄。其实这病源就在于瞎写。那些题目,是只要能够钞刊文,就都及格的。”
- 9.
发刊释义:⒈把稿件交付刊印。 明 袁宏道《吴敦之》:“弟游览诗章,近亦成帙……昨 长洲公 已觅去发刊。”许杰《<一个人的铸炼>后记》:“以第一篇的《一个人的铸炼》来说吧,就始终没有发刊出来的机会。”⒉创办刊物。巴金《新生·三月十七日》:“克谨 又把发刊杂志的意思对我解说一遍。”郑振铎《梁任公先生传》二:“他既发刊《新小说》,登载时人的作品……他自己也有作品。”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七章第三节:“一八九六年八月(光绪 二十二年七月),《时务报》(旬刊)发刊,梁启超 任主笔。”
- 10.
命梓释义:嘱人刻版;刊印。
- 11.
墨册释义:明 清 时主考从乡试、会试中式的试卷中选择刊印的文章。供准备应考的人阅读钻研。
- 12.
封面释义:⒈线装书指书皮里面印着书名和刻书者的名称等的一页。⒉新式装订的书刊指最外面的一层,用厚纸、布、皮等做成。⒊特指新式装订的书刊印着书刊名称等的第一面。也叫封一。
- 13.
局板释义:指 清 同治、光绪 间各省官书局所刊印的书籍。
- 14.
底本释义:⒈留做底子的稿本。⒉抄写、刊印、校勘等所依据的本子。
- 15.
校勘古书释义:古书经过传抄、刊印,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类错误,所以校勘古籍是历代学者所看重的工作。
- 16.
椎轮大辂释义:语出 南朝 梁 萧统《〈文选〉序》:“若夫椎輪爲大輅之始,大輅寧有椎輪之質?”后因以“椎輪大輅”比喻事物由简到繁,由粗到精,逐步完善。 亦用以称创始者。别士《刊印<宪政初纲>缘起》:“未知其事者,可以得其涯略;已知其事者,可以留備檢查;其諸立憲之一助乎,吾知此爲 中國 憲法史之椎輪大輅也。”茅盾《重印<中国神话研究ABC>感赋》:“病眼迷離感慨多,椎輪大輅竟如何。”
- 17.
河豕释义:据《吕氏春秋·察传》载,卫 人有读史记者曰:“晋 师三豕涉 河。”子夏 以为“三豕”当是“己亥”之误,两者形似,因而致误。后因以“河豕”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因文字形近而造成的错误。
- 18.
纂刻释义:编集刊印。
- 19.
缙绅録释义:旧时书坊刊印的全国职官录。亦省作“縉绅”。
- 20.
豕亥鱼鲁释义: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