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留 [pó liú]
1. 五代吴越王钱镠小名。镠初生,父将弃于井,祖母(一说邻媪)强留之,故名“婆留”。
3. 借指吴越之地。
婆留 引证解释
⒈ 五代 吴越王 钱鏐 小名。 鏐 初生,父将弃于井,祖母(一说邻媪)强留之,故名“婆留”。参阅《吴越备史》。
引清 钱谦益 《读建阳黄帅先<小桃源记>戏题短歌》:“彭籛 之后 武夷 君,我是 婆留 最小孙。”
清 孙贻武 《吴越王》诗:“凤舞龙飞地脉优,挺生人杰説 婆留。”
⒉ 借指 吴越 之地。
引清 金农 《晋阳遇同乡李叟》诗之一:“婆留 乡语听来熟,恍在春风衣锦城。”
婆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凌云阁释义:凌烟阁 的别称。唐 顾况《萧郸草书歌》:“若把君书比 仲将,不知谁在 凌云阁。”《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他年名上 凌云阁,岂羡当时万户侯。”
- 2.
大难不死,必有后禄释义:亦作“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经过大灾难而不死,日后一定享福。《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大难不死,必有后禄。今日説 钱公 满意要溺死孩儿,又被 王婆 留住,岂非天意?”《说岳全传》第二回:“他怀中抱着个孩子,漂流不死。古人云:‘大难不死,必有后禄。’”袁静《淮上人家》:“‘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命里不该死啦!”
- 3.
打合释义:⒈融合;结合。 《朱子语类》卷一:“又问天地会坏否?曰:不会坏。只是相将人无道极了,便一齐打合,混沌一番。”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五二出:“五百年前是姻缘,君今打合成一对。”⒉怂恿;拉拢。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天师云:‘莫不是你 桃花 打合的他来么?’”《醒世恒言·陈孝基陈留认舅》:“自古道:物以类聚。过迁 性喜游荡,就有一班浮浪子弟引诱打合。”《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顾三郎 一伙,尝来打合我去贩卖私盐。我今日身閒无事,何不去寻他?”《天雨花》第五回:“天叙 暗想,这人倒是一个好主
- 4.
节使释义:⒈节度使的省称。 唐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盗贼亭午起,问谁多穷民。节使杀亭吏,捕之恐无因。”《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原来 王节使 另是一个座船,他家小先到一日。”清 袁枚《随园随笔·后五代藩镇之尊见于碑碣》:“碑文中於大 唐 文宗、宣宗 及上书皆空二格,于 清河公 亦空二格,于 陇西 令公则跳行书。盖当时 河 朔之俗,知有节使不知有天子也。”⒉持符节的使者。唐 王维《老将行》:“节使 三河 募年少,詔书五道出将军。”清 姚鼐《翁学士苏米斋》诗:“披榛逢节使,摹石载舟还。”
- 5.
行秤释义:市场上用的秤。《水浒传》第三八回:“李逵 看那人时,六尺五六身材,三十二三年纪……手里提条行秤。”《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忽见 戚老汉 左手上横着一把行秤,右手提了一只大公鷄。”
- 6.
贪贜枉法释义:亦作“贪贜坏法”。谓贪污受贿,破坏法纪。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自从 刘衙内 保举他两个孩儿去 陈州 开仓糶米,谁想那两个到的 陈州,贪贜坏法,饮酒非为。”《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婆留 道:‘做官的贪贜枉法得来的钱钞,此乃不义之财,取之无碍。’”清 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上》:“即皇上欲问贪贜坏法,欺君罔上者;亦不可不付之法司也。”《黄绣球》第二八回:“偏是换了这 猪大肠,不道是政简刑清正好修明礼教,只嫌寻不出贪贜枉法的钱,刮不出什么地皮,镇日价愁眉苦脸,盘算法门。”蒲韧《二千年间·一种特殊
- 7.
録事释义:职官名。晋 公府置录事参军,掌总录众官署文簿,举弹善恶。后代刺史领军而开府者亦置之。省称“録事”。隋 初以为郡官,相当于 汉 时州郡主簿。唐 宋 因之,京府中则改称司录参军。元 废。清 初各部又设录事;清 末新官制,京师各部及京内外各级司法衙门均设有八品以下录事。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除蠹》:“崔立 为 雒县,有豪族 陈氏 为县録事。”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二:“诸县人吏,国初,押司、録事於等第户差选諳吏道者充。”《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忽一日,县尉请 钟録事 父子在衙中饮酒。”清 孙枝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