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押 [diǎn yā]
1. 典当。
英[mortgage and pawn;]
典押 引证解释
⒈ 典当,以物抵押换钱。
引艾青 《大堰河--我的保姆》诗:“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汪曾祺 《大淖记事》六:“大淖东头的人家都没有积蓄,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变卖典押。”
国语词典
典押 [diǎn yā]
⒈ 用物品抵押向人借金钱。也作「典当」。
例如:「他为了筹措父亲的医药费,把房子典押了。」
典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典契释义:旧时典押房屋、土地等财产所立的契约。
- 2.
典子释义:旧时贫困之家有时被迫将妻子典押给别人,在被典押期间所生的子女,归典押人所有,称为“典子”。许杰《吉顺》上:“陈哲生 是全县中的一个富绅,可惜没有半个儿子……近年以来,他又在各处张罗着‘典子’了。”
- 3.
典当释义:⒈旧时用衣物或其他东西作抵押,向当铺借钱,到期无力还钱,抵押品即归当铺。⒉典押。⒊〈方〉当铺。当(dàng)。
- 4.
典没释义:谓没收典押物品。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三月一日开金明池琼林苑》:“街东皆酒食店舍,博易场户,艺人勾肆;质库,不以几日解下,只至闭池,便典没出卖。”
- 5.
典衣释义:⒈典押衣服。⒉指饮酒。
- 6.
典质释义:典押。以物为抵押换钱,可在限期内赎回。
- 7.
典雇释义:典押出雇。《元典章·刑部五·烧埋》:“宋换儿 已正典刑,据家属处合徵烧埋银五十两。既是在家母老子幼,止有妻 阿徐 侍养,乞化过日,别无折挫,亦无以次可以典雇人口,依准本部所拟,免徵施行。”
- 8.
典鬻释义:典押出卖。
- 9.
当典释义:当押和典押。亦指当铺。
- 10.
质券释义:典押借贷的契券。
- 11.
质卖释义:典押或出卖。《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四年》:“魏徵 玄孙 稠 贫甚,以故第质钱於人……出内库钱二千緡赎赐 魏稠,仍禁质卖。”《明史·食货志一》:“凡质卖田土,备书税粮科则,官为籍记之,毋令产去税存以为民害。”清 朱仕琇《太学生陈君墓志铭》:“岁饥,家乏粟,出财转穀於外以赡族,至质卖世业以济行。”
- 12.
质贷释义:典押借贷。
- 13.
质身释义:典押人身。
- 14.
质鬻释义:典押出卖。
- 15.
贴典释义:典质;典押。
- 16.
贴子释义:⒈典押儿子。《南齐书·周颙传》:“亦有摧臂斮手,苟自残落,贩佣贴子,权赴急难。”⒉柬帖。清 李渔《意中缘·卷帘》:“待我明日写一个贴子送到兵马司去,打断你的狗筋。”⒊告示。王汶石《风雪之夜·大木匠》:“你,出个贴子吧!上头写明:是男是女,多大年纪,长胡子没长,穿的啥袄啥裤,几时出走。”⒋即贴子词。宋 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九:“翰苑岁供禁中立春、端午贴子,前后多矣,率多拟效旧语,故少新意。”参见“贴子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