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戏 [xiǎo xì]
1. 短小的或微不足道的戏。
英[playlet; small-scale opera;]
小戏 引证解释
⒈ 小游戏。
引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小戏中於弈局一枰各布五子,角迟速,名蹙融。”
⒉ 稍微戏弄。
⒊ 小戏班子。
引《红楼梦》第十四回:“这日伴宿之夕,里面两班小戏并耍百戏的与亲朋堂客伴宿。”
⒋ 某些专演小型戏曲的剧种。如花鼓戏、花灯戏等。有时也指大戏系统演出角色较少、情节比较简单的戏。
引《花城》1981年第3期:“为着丰富一点素材,将心中蕴蓄已久的一些东西写成一出小戏,以备团里排演。”
⒌ 指折子戏。
小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小戏释义:传统戏曲中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角的小戏。以短小、活泼、风趣见长。花鼓戏、采茶戏、花灯戏等剧种三小戏剧目较多。
- 2.
北京曲剧释义:戏曲剧种。 流行于北京。20世纪50年代初,以单弦的曲牌为主,吸收京韵大鼓、梅花大鼓等唱腔,从小戏形式发展为戏曲剧种。常用曲调有〔太平年〕、〔云苏调〕、〔湖广调〕等。剧目有《妇女代表张桂蓉》、《杨乃武与小白菜》等。
- 3.
垫戏释义:正戏不能及时上演时临时加演的小戏。
- 4.
家戏释义:戏剧表演术语。 在清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演唱形式。除清唱外,还粉墨登场,演出一些短小的剧本。在组织上已有前场、化装、保管、乐队、演员等分工。在规模上近似一个小戏班。
- 5.
对子戏释义:也称“二小戏”。 戏曲名词。由小旦、小丑或小旦、小生两个脚色演唱的戏。如由小旦、小丑、小生三个脚色演唱,则称“三小戏”。许多由歌舞和曲艺发展形成的戏曲剧种,在形成初期,一般演唱对子戏和三小戏。
- 6.
打花鼓释义:戏曲传统剧目。属于民间小戏。写 凤阳 一对逃荒夫妇,流浪卖艺,遭受富家公子戏弄的故事。歌舞并重。剧中曲调《凤阳歌》、《鲜花调》等流传甚广。
- 7.
杂扮释义:宋 代流行的一种小戏。以剧情简单,逗人喜笑著称。一般为杂剧之散段。
- 8.
民间文学释义:群众口头创作的文学作品的统称。包括神话、故事、传说、歌谣、民间小戏、说唱、谚语等。经群众口头创作,又在口头流传过程中不断加工修改,直接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理想。各个时代优秀的民间文学,对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 9.
滩簧释义: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北部的一种说唱艺术。最初只是说唱故事,后来发展为表演小戏,如苏滩(苏州滩簧)、湖滩(湖州滩簧)。有的已经发展成为地方戏,如上海滩簧发展为沪剧。
- 10.
滩簧小戏释义:是江、浙一带非官方的民间戏曲的一个总称,如杭州,苏州,上海等地的滩簧小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