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珠 [shù zhū]
1. 佛教徒诵经时用来计数的成串的珠子。也叫“念珠”
英[bead; rosary;]
数珠 引证解释
⒈ 佛教徒诵经时用来摄心计数的成串的珠子,每串多为一百零八颗。也称念珠、佛珠。
引唐 冯贽 《云仙杂记·水玉数珠》:“房次律 弟子 金图,十二岁时, 次律 徵问 葛洪 仙籙中事,以水玉数珠节之,凡两徧。”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男未娶者,以金鸡羽插髻;女未嫁者,以海螺为数珠挂颈上。”
《水浒传》第一一五回:“穿一领烈火猩红直裰,繫一条虎觔打就圆绦,挂一串七宝缨珞数珠,着一双九环鹿皮僧鞋。”
曲波 《林海雪原》十:“只见高大的三清像前,跪着两个道人,一老一少,守着经桌,面对经卷,老道手捻数珠,小道手敲木鱼。”
国语词典
数珠 [shù zhū]
⒈ 佛教徒修行时用来计数的珠串。
引《警世通言·卷一六·小夫人金钱赠年少》:「把他房奁和我的家私,都搬将去,便捉我下左军巡院拷问,要这一百单八颗数珠。」
《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头戴玄色缎僧帽,身穿茧袖僧衣,手里拿著数珠,铺眉蒙眼的走了出来。」
数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乾策释义:⒈推演《乾》卦六爻所得的蓍草茎数。《乾》爻皆为老阳,其数为九,故每爻九揲,每揲四策,共得二百十六策,乾策与坤策相配,总为三百六十策,以象天地循环一年的日数。《易·繫辞上》:“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孔颖达 疏:“以乾老阳,一爻有三十六策,六爻凡有二百一十六策也……此经据老阳之策也。”宋 苏轼《乞数珠赠南禅湜老》诗:“儒生推变化,乾策数大衍。”⒉泛指《易》卦中每一阳爻的蓍草茎数。参阅 明 何楷《古周易订诂》卷十一。
- 2.
六用释义:佛教语。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之功能。宋 苏轼《明日南禅和诗不到重赋数珠篇以督之》之一:“自从一生二,巧歷莫能衍。不如袖手坐,六用都怀卷。”宋 范成大《习闲》诗:“习閒成懒懒成痴,六用都藏缩似龟。”清 姚鼐《答朱石君中丞次韵》:“衰年薝卜甫闻香,那得全将六用藏。”
- 3.
强盗挂念珠释义:念珠:信佛的人念佛时用的数珠。形容假装行善。
- 4.
念珠释义:也叫佛珠、数珠。佛教徒念经时计数的用具。
- 5.
明光释义:⒈日光。亦指白日,太阳。南朝 宋 鲍照《学刘公干体》诗之五:“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南朝 梁武帝《东飞伯劳歌》:“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幃綺帐脂粉香。”⒉铠甲名。铁铠。三国 魏 曹植《上先帝赐铠表》:“先帝赐臣鎧:黑光、明光各一领。”⒊明亮;光亮。南朝 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诗:“金膏灭明光,水碧缀流温。”《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小夫人将一串一百单八颗西珠数珠,颗颗大如鸡荳子,明光灿烂。”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他俩的雨衣都让雨水洗得明光发亮。”⒋指神话中昼夜常明的 丹丘。《楚辞
- 6.
牟尼子释义:亦称“牟尼珠”。即数珠。佛教徒念佛、持咒、诵经时用来计数的成串珠子。多用木槵子等制成,每串以二十七颗、一百零八颗为常见。
- 7.
犊角茧释义:喻指年轻人。语本《后汉书·赵憙传》“茧栗犊,岂能负重致远乎”唐 李贤 注:“犊角如茧栗,言小也。”宋 苏轼《再用数珠韵赠湜长老》:“耆年日彫丧,但有犊角茧,时来窥方丈,共笑虎毛浅。”
- 8.
素珠释义:⒈〈名〉也说素珠儿。 佛教徒诵经时用来计算次数的珠子。也叫数珠、念珠。⒉sù zhū的又音。义同“素珠sù zhū”。
- 9.
菩提子释义:菩提树及无患子的实,可作念佛的数珠。
- 10.
説有释义:三国 魏 正始 中,何晏、王弼 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王衍 甚重之,唯 裴頠 以为非,著《崇有论》以讥之。见《晋书·裴頠传》、《王衍传》。后用为讨论万物本原之典。宋 苏轼《明日南禅和诗不到故重赋<数珠篇>以督之》之二:“説有陋 裴頠,谈无笑 王衍。”
- 11.
鸡豆子释义:芡实。《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小夫人将一串一百单八颗西珠数珠,颗颗大如鸡荳子,明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