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夷灭 夷灭的意思
miè

夷灭

简体夷灭
繁体夷滅
拼音yí miè
注音一ˊ ㄇ一ㄝ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í,(1) 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组词】:东夷。九夷(古时称东夷有九种)。(2) 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例句】:华夷杂处(chǔ ㄔㄨˇ)。(3) 平,平坦,平安。【组词】:化险为夷。(4) 弄平。【组词】:夷为平地。(5) 消灭。【组词】:夷灭。族夷(诛杀犯罪者家族)。(6) 等辈。【例句】:“诸将皆陛下故等夷”。(7) 古代的锄类工具。(8) 同“怡”,喜悦。(9) 同“痍”,创伤。(10) 姓。

miè,(1) 火熄。【组词】:熄灭。(2) 完,尽,使不存在 。【组词】:灭口。灭亡。不可磨灭。灭族(古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犯罪,株连他的父母兄弟妻子等亲属,都被一起杀掉)。(3) 淹没。【组词】:灭顶之灾。

基本含义

彻底消灭,完全毁灭

夷灭的意思

夷灭 [yí miè]

1. 消灭;杀尽。

[ massacre; perish; ]

2. 埋没;埋起來。

[ bury; ]

夷灭 引证解释

⒈ 诛杀;消灭。

《史记·吕太后本纪》:“今皆已夷灭诸 吕,而置所立,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矣。”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秦 破六国,并兼其地,夷灭诸侯,南面称帝。”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二章:“故今百年之中,诸弱小国必尽夷灭,诸君主专制体必尽扫除。”

⒉ 湮灭,毁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渠水》:“梁 王增筑,以为吹臺,城隍夷灭,略存故迹。”


国语词典

夷灭 [yí miè]

⒈ 诛灭。

《史记·卷九七·陆贾传》:「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
《大宋宣和遗事·贞集》:「不行仁德,专务杀伐,使我父兄孤苦,他日汝亦遭人夷灭也。」


夷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克终释义:谓善终。《三国志·蜀志·马良传》:“其人吉士,荆楚 之令,鲜於造次之华,而有克终之美。”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祝盟》:“然义存则克终,道废则渝始,崇替在人,呪何预焉?”《资治通鉴·晋武帝太康三年》:“汉高祖 尊宠五王而夷灭,光武 抑损诸将而克终。”
    • 2.
      埽夷释义:扫荡夷灭。
    • 3.
      复正释义:恢复正规;恢复正统。《穀梁传·昭公五年》:“春王正月,舍中军,贵復正也。”范宁 注:“鲁,次国,旧二军,襄 十一年立三军,今毁之,故曰復正。”《天地会诗歌·单人匹马走天庭》:“单人匹马走天庭,恨杀蛮夷灭了 清;但得 大明 再復正,要把胡人一扫平。”
    • 4.
      撅竖释义:犹暴发。《魏书·崔浩传》:“屈丐 家国夷灭,一身孤寄,为 姚氏 封殖……乃结忿於 蠕蠕,背德於 姚兴,撅竪小人,无大经略。”《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 屈丐 ﹞不思醻恩报义,而乘时徼利,盗有一方,结怨四邻;撅竖小人,虽能纵暴一时,终当为人所吞食耳。”胡三省 注:“撅,与掘同,其月翻。撅竖,言撅起自竖立也。”
    • 5.
      撅竪释义:亦作“撅竖”。犹暴发。《魏书·崔浩传》:“屈丐 家国夷灭,一身孤寄,为 姚氏 封殖……乃结忿於 蠕蠕,背德於 姚兴,撅竪小人,无大经略。”《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 屈丐 ﹞不思醻恩报义,而乘时徼利,盗有一方,结怨四邻;撅竖小人,虽能纵暴一时,终当为人所吞食耳。”胡三省 注:“撅,与掘同,其月翻。撅竖,言撅起自竖立也。”
    • 6.
      残夷释义:犹残杀。 晋 袁宏《后汉纪·质帝纪》:“九江、广陵 二郡俱罹寇害,残夷最甚。”《后汉书·仲长统传》:“汉 二百年而遭 王莽 之乱,计其残夷灭亡之数,又復倍乎 秦 项 矣。”唐 吴筠《览古》诗:“姦邪起狡猾,骨肉相残夷。”
    • 7.
      闉市释义:犹城市。 《新唐书·藩镇传·罗绍威》:“军趋库得兵,不可战,因夷灭凡八千族,闉市为空。”

夷灭(yimi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夷灭是什么意思 夷灭读音 怎么读 夷灭,拼音是yí miè,夷灭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夷灭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