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襦 [zhū rú]
1. 贯珠为饰的短衣,古代帝、后所服。古代帝、后及贵族的殓服。
珠襦 引证解释
⒈ 贯珠为饰的短衣,古代帝、后所服。
引《汉书·霍光传》:“太后被珠襦,盛服坐武帐中。”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贯珠以为襦,形若今革襦矣。”
清 钱士馨 《甲申三月纪事》诗:“血溅珠襦迷断篋,露零银树覆宫墻。”
清 查慎行 《花田咏古》:“珠襦梦断鸦啼曙,粉麝香消雨洗春。”
⒉ 古代帝、后及贵族的殓服。
引元 虞集 《赋吴郡陆友仁得白玉方印》诗:“珠襦已随黄土化,此物还同金雁翔。”
清 唐孙华 《耶律丞相墓》诗:“君不见, 赵 家玉匣埋 皋亭,珠襦甲帐同飘零。”
珠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园秘器释义:皇室、显宦死后用的棺材。《汉书·佞幸传·董贤》:“及至东园祕器,珠襦玉柙,豫以赐 贤,无不备具。”颜师古 注引《汉旧仪》:“东园祕器作棺梓,素木长二丈,崇广四尺。”《陈书·侯瑱传》:“﹝ 瑱 ﹞於道薨,时年五十二。赠侍中、驃骑大将军、大司马,加羽葆、鼓吹、班剑二十人,给东园祕器。”唐 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赐物四百叚,米粟四百石,东园祕器凶事,给仪杖至墓所往还。”亦省称“东园器”。王国维《蜀道难》诗:“铜鼓聊当《蒿里》歌,铁笼便是东园器。”参见“东园”。
- 2.
猊座释义:亦作“猊坐”。佛教语。即狮子座。谓佛、菩萨所坐之处。亦谓高僧之座。据《大智度论》卷七谓:“佛为人中狮子,凡所坐若牀若地,皆名狮子座。”唐 戴叔伦《寄禅师寺华上人次韵》之二:“猊坐翻萧瑟,皋比喜接连。”元 李孝光 大訢《秋夜龙翔寺联句》:“珠襦鏁玉柙,猊座涌寳龕。”参见“狮子座”。
- 3.
玉斧释义:⒈以玉饰柄的斧子。 亦作为斧的美称。《南史·陈纪上·武帝》:“公夙驾兼道,衣製杖戎,玉斧将挥,金鉦且戒,祅酋震慴,遽请灰钉。”《礼记·明堂位》“冕而舞《大武》”唐 孔颖达 疏:“王者袞冕,执赤盾玉斧而舞 武王 伐 紂 之乐也。”宋 曾觌《壶中天慢》词:“何劳玉斧,金甌千古无缺。”元 赵孟頫《宫中口号》:“一时侍卫回身立,天步将临玉斧来。”清 钱谦益《清明日陪祀定陵恭述》诗之一:“纱灯玉斧儼垂旒,慟哭珠襦閟一丘。”霅中人《<中西纪事>后序》:“画玉斧而不渝,巩金甌於无缺。”⒉仙斧,神斧。宋 杨万里《九月十五
- 4.
珠柙释义:“珠襦玉柙”的省略。
- 5.
珠襦玉匣释义:见“珠襦玉柙”。
- 6.
金鼎释义:⒈黄金炊具。汉 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金鼎玉杯,银樽珠襦之宝,皆以送女。”⒉为鼎类炊具的美称。宋 陈师道《满庭芳·咏茶》词:“华堂静,松风竹雪,金鼎沸湲潺。”⒊特指道士炼丹之鼎炉。南朝 宋 鲍照《代淮南王》诗:“琉璃作盌牙作盘,金鼎玉匕合神丹。”唐 聂夷中《访嵩阳道士不遇》诗:“先生五岳游,文焰灭金鼎。”唐 吕岩《渔父·神异》词:“金鼎内,迴朦朧。换骨添筋处处通。”⒋借指炼丹或炼丹之术。唐 李白《避地司空原言怀》诗:“倾家事金鼎,年貌可长新。”明 陆采《明珠记·访侠》:“愿弃了升斗微官,早学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