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举报 举报的意思
bào

举报

简体举报
繁体舉報
拼音jǔ bào
注音ㄐㄩˇ ㄅ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ǔ,(1) 向上抬,向上托。【组词】:举头。举手。举重。举棋不定。(2) 动作行为。【组词】:举止。轻而易举。(3) 发起,兴办。【组词】:举义。举办。创举。(4) 提出。【组词】:举要。举例。(5) 推选,推荐。【组词】:推举。荐举。(6) 全。【组词】:举国。举世。举家。(7) 古代指科举取士。【组词】:科举。举人。一举成名。(8) 攻克。【例句】:“一战而举鄢、郢”。

bào,(1) 传达,告知。【组词】:报告。报喜。报捷。报考。报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请示)。报废。(2) 传达消息和言论的文件、信号或出版物。【例句】:简报(文字较短、内容简略的书面报告,印发给有关部门)。电报。情报。晚报。画报。报端。(3) 回答。【组词】:报答。报恩。报仇。报国(报效祖国)。报酬。(4) 由于做了坏事而受到惩罚。【组词】:报应。

基本含义

向有关部门或者有关人员告发他人的违法或者不当行为。

举报的意思

举报 [jǔ bào]

1. 上报。检举,报告。如:建立举报制度。

举报 引证解释

⒈ 上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教养·礼耆德》:“择本乡年八十以上,素有德行,从公确实举报。”

⒉ 检举,报告。

如:建立举报制度。


举报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告发释义:向司法机关、政府或组织检举揭发:写信告发他的违法行为。
    • 2.
      揭发释义:揭露(坏人坏事):揭发罪行。 检举揭发。
    • 3.
      检举释义:向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和组织揭发违法、犯罪行为。

举报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包庇释义:袒护或掩护(坏人、坏事):互相包庇。包庇贪污犯。

举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举报释义:向有关单位检举报告(坏人坏事):举报违法犯罪行为。
    • 2.
      匿名释义:不具名或不写真实姓名:匿名信。匿名举报。
    • 3.
      卖私释义:指贩卖私盐。封建时代,盐属官营,私卖者犯法。《清史稿·食货志四》:“时盐课惟 广东、云南 常缺额……嗣将排商费万餘两入正课,举报殷户以充场埠各长商,而场商貲薄,不能尽数收买,致场多卖私。”何云祥《嫂嫂》:“我插了句:‘卖私的还有吗?’……‘那是解放前二年,我家遭年荒,没米下锅,爹没法子,才典了仅有的一亩地,去贩私盐。’”
    • 4.
      实名举报释义:指举报人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
    • 5.
      扣压释义:把文件、意见等扣留下来不办理:群众的举报信被他扣压了。
    • 6.
      有奖举报释义:为了鼓励举报者积极举报的行为,而颁发一定的物质奖励的奖品,是一种新型的举报行为。
    • 7.
      证书吊销释义:某些个人通过抄袭、作弊、行贿、盗用他人信息等不正当竞争方式获取相关资格证书的行为被发现或被举报且情况属实的情况下,获得的相关证书被撤销,就叫做证书被吊销。
    • 8.
      连保释义:宋 代行保甲法。保内有人犯罪,要举报告发,否则连坐同保之人。是谓“连保”。
    • 9.
      风闻奏事释义:意义:所谓“风闻奏事”,就是举报人可以根据传闻进行举报,不必拿出真凭实据,也不署名。出处:宋仁宗“发明”了“风闻奏事”的制度,也就是说谏官可以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

举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举报释义:向有关单位检举报告(坏人坏事):举报违法犯罪行为。
    • 2.
      匿名释义:不具名或不写真实姓名:匿名信。匿名举报。
    • 3.
      卖私释义:指贩卖私盐。封建时代,盐属官营,私卖者犯法。《清史稿·食货志四》:“时盐课惟 广东、云南 常缺额……嗣将排商费万餘两入正课,举报殷户以充场埠各长商,而场商貲薄,不能尽数收买,致场多卖私。”何云祥《嫂嫂》:“我插了句:‘卖私的还有吗?’……‘那是解放前二年,我家遭年荒,没米下锅,爹没法子,才典了仅有的一亩地,去贩私盐。’”
    • 4.
      实名举报释义:指举报人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
    • 5.
      扣压释义:把文件、意见等扣留下来不办理:群众的举报信被他扣压了。
    • 6.
      有奖举报释义:为了鼓励举报者积极举报的行为,而颁发一定的物质奖励的奖品,是一种新型的举报行为。
    • 7.
      证书吊销释义:某些个人通过抄袭、作弊、行贿、盗用他人信息等不正当竞争方式获取相关资格证书的行为被发现或被举报且情况属实的情况下,获得的相关证书被撤销,就叫做证书被吊销。
    • 8.
      连保释义:宋 代行保甲法。保内有人犯罪,要举报告发,否则连坐同保之人。是谓“连保”。
    • 9.
      风闻奏事释义:意义:所谓“风闻奏事”,就是举报人可以根据传闻进行举报,不必拿出真凭实据,也不署名。出处:宋仁宗“发明”了“风闻奏事”的制度,也就是说谏官可以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

举报造句

1.劾亨招权纳贿,肆行无忌,后来遭到了群众的举报

2.若我没有真凭实据,可否向廉政公署举报

3.我局根据群众举报的线索,顺藤摸瓜,终于捕获了那个通缉犯。

4.被投诉举报无所谓,就说是临时工。

5.对于传播垃圾邮件,制造大量虚假新闻来进行恶意炒作进行严厉的处罚,同时对于举报这些不良信息的进行奖励。

6.您好,建议举报该出租车,主管部门会对其处罚。

7.一个陌生人总是总是打电话骚扰我,我挣扎了很久,决定将他拉黑并举报该电话。

8.游戏结束之后,举报

9.理论上讲可以举报,这属于变相体罚。

10.举报是需要当场抓住或者有看监控的。

11.投诉或举报,请到百度知道投诉吧反馈。

12.如果掌握了确凿的证据,可以向衡阳监察局或检察院具名举报

13.举报的情况应作仔细调查,查无实据的,不应立案。

14.只要发动群众监督举报,“黄毒”也就会在千百万双火眼金睛中现原形。

举报(jub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举报是什么意思 举报读音 怎么读 举报,拼音是jǔ bào,举报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举报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