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 [huáng lóng]
1. 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名。谶讳家以为是帝王之瑞征。指真命天子。舰船名。古城名。即龙城。星座名。比喻成条成片的黄色烟尘或沙漠。指此星座所在之分野--南方。指长枪。端溪砚石品名。借指黄河。府名。黄铜铸成的龙,以为盟约的信物。
黄龙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名。谶讳家以为是帝王之瑞征。
引《吕氏春秋·知分》:“禹 南省,方济乎 江,黄龙负舟。”
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赤雀翻然至,黄龙岂假媒。”
仇兆鳌 注:“《尚书中候》:‘ 舜 沉璧於河,荣光休至,黄龙负卷舒图,出入坛畔。’”
⒉ 指真命天子。
引唐 吕岩 《参黄龙机悟后呈偈》诗:“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
⒊ 黄铜铸成的龙,以为盟约的信物。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板楯蛮夷》:“秦昭襄王 时有一白虎,常从羣虎数游 秦、蜀、巴、汉 之境,伤害千餘人。 昭王 乃重募国中有能杀虎者,赏邑万家,金百鎰。时有 巴郡 閬中 夷 人,能作白竹之弩,乃登楼射杀白虎。
引昭王 嘉之,而以其 夷 人,不欲加封,乃刻石盟要……盟曰:‘ 秦 犯 夷,输黄龙一双; 夷 犯 秦,输清酒一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及 秦昭 盟 夷,设黄龙之诅。”
唐 骆宾王 《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贼诺没弄杨虔柳露布》:“於是广布朝恩,恭宣帝泽,申之以安抚,晓之以存亡。信重蛮陬,无负黄龙之约。”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南州旧俗,滛其白兽之祠;西棘餘甿,背我黄龙之约。”
⒋ 星座名。
引唐 杨炯 《浑天赋》:“南宫则黄龙赋象,朱鸟成形。五帝之座,三光之庭。”
⒌ 指此星座所在之分野--南方。
引清 谭莹 《重有感》诗之五:“青雀黄龙賸劫灰,拖罾应募却环来。”
⒍ 舰船名。
引《隋书·杨素传》:“素 居 永安,造大舰,名曰五牙……次曰黄龙,置兵百人。自餘平乘、舴艋等各有差。”
⒎ 指长枪。
引明 沉采 《千金记·游说》:“白羽一挥同发矢,黄龙三转倒拖鎗。”
⒏ 古城名。即 龙城。
引唐 沉佺期 《杂诗》之三:“闻道 黄龙 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 汉 家营。”
明 谢榛 《中秋宴集》诗:“黄龙 塞上征夫泪, 丹凤 城中少妇愁。”
⒐ 府名。 契丹 天显 元年(公元926年)置。治所在今 吉林省 农安县。保宁 七年(公元975年)废, 开泰 九年(公元1020年)复置。 金 天眷 三年(公元1140年)改为 济州。
引《宋史·岳飞传》:“飞 大喜,语其下曰:‘直抵 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明 无名氏《精忠记·伏阙》:“约诸军痛饮在 黄龙,鑾舆指日当迎奉。”
清 赵翼 《岳忠武墓》诗:“生平誓踏 贺兰山,未饮 黄龙 一杯酒。”
后借指敌方的都城、巢穴。 明 史可法 《请进取疏》:“始矜壮志於上马,谓 黄龙 之直抵有期;终耗雄心於跨驴,谓 西湖 之行乐可老。”
清 黄遵宪 《新嘉坡杂诗》之十一:“会饮 黄龙 去,驮经白马来。”
陈毅 《哭彭雪枫同志》诗:“知君无限恨,未得饮 黄龙。”
⒑ 端溪 砚石品名。
引宋 范纂 《端溪砚谱》:“石之病者……曰黄龙,灰黄色,如龙蛇横斜布石上。”
清 钮琇 《觚賸·石言》:“东洞西侧深处曰 飞鼠巖,其石有纹曰黄龙,斜亘石面,工指为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汉 军 董元镜 在京师市上买端砚,中有黄气一缕,即《砚谱》中所谓‘黄龙’也。”
⒒ 借指 黄河。
引郭沫若 《豫秦晋纪游·访花园口》诗:“东风渠 上舒长望,已伏黄龙护我华。”
《人民文学》1978年第5期:“惊看倒转乾坤手,腰斩黄龙利万年。”
⒓ 比喻成条成片的黄色烟尘或沙漠。
引《文汇报》1982.6.23:“从此, 吴淞 上空肆虐二十多年的七条黄龙被真正制服了。”
《文汇报》1983.12.6:“辽宁省 西北部, 科尔沁 沙地东南端,有一个叫 章古台 的地方,原是黄沙漠漠八百里瀚海伸向 辽西 内陆的黄龙之首。”
国语词典
黄龙 [huáng lóng]
⒈ 黄色的龙。
引《史记·卷二八·封禅书》:「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
⒉ 地名。金国都城。宋金交战时,岳飞曾说要直捣金国的都城黄龙府。后泛指敌人的都 城。
例如:「直捣黄龙」。
⒊ 佛教禅家七宗之一。参见「黄龙派」条。
⒋ 年号:(1)三国吴大帝的年号(西元229~231)。(2)汉宣帝的年号(西元前49)。
黄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释义:俗谚。 谓一张状纸送进衙门,便身遭讼累,无从摆脱。语出《普灯录·黄龙慧南禅师》:“一字入公门,九牛曳不出。”元 无名氏《苏九淫奔》第二折:“俺娘千不肯,万不肯,递了状纸,送到当官。自古道:‘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这早晚公差敢待来也。”《醒世姻缘传》第四六回:“我恐怕他后来改了口,所以哄他叫写个禀帖给我做了凭据,叫他改不得口。只这他自己的状纸上好些别脚,‘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哩!”黄远庸《最近之秘密政闻》:“吴景濂 君尤决絶,大似守‘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之戒者。”
- 2.
三关语释义:佛教临济宗施教,常常提出三个含有玄机的问题以启发门人,使其触而悟,称为三关语。例如 黄龙山 慧南禅师 即常以三语问僧人曰:“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缘在何处?”“我手何似佛手?”“我脚何似驴脚?”世称“黄龙三关”。见《五灯会元·石霜远禅师法嗣·黄龙慧南禅师》。
- 3.
三千世界释义:⒈“三千大千世界”的省称。 南朝 陈 徐陵《孝义寺碑》:“方使三千世界,百亿须弥,同望飞轮,共禀玄德。”《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长老曰:‘老僧今年胆大,黄龙山下扎寨;袖中颺起金鎚,打破三千世界。’”详“三千大千世界”。⒉泛指宇宙。唐 刘禹锡《福先寺雪中酬别乐天》诗:“二入笙歌云幕下,三千世界雪花中。”详“三千大千世界”。
- 4.
中官释义:⒈古官名。 《左传·昭公十七年》“大暤氏 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孔颖达 疏引 汉 服虔 云:“大暤 以龙名官,春官为青龙氏,夏官为幸龙氏,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中官为黄龙氏。”唐 贾公彦《<周礼正义>序》:“春官为木正,夏官为火正,秋官为金正,冬官为水正,中官为土正。”自 唐 以后,掌天文历法之官,亦以春、夏、中、秋、冬官分称,各设正一人。⒉宫内、朝内之官。《国语·晋语四》:“胥 籍 …… 董 韩,寔掌近官。诸 姬 之良,掌其中官。异姓之能,掌其远官。”韦昭 注:“中官,内官。”《后汉书·郎顗传》
- 5.
临济宗释义:中国 佛教禅宗南宗五家(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之一。 属于 南岳 怀让 法系。经 马祖、百丈、黄蘗 而至 唐 河北 临济院 义玄禅师,义玄 正式创立此宗,故名临济宗。其宗风单刀直入,机锋峻烈,使人忽然省悟,为其特色。主要宗旨有“四宾主”、“四料简”、“四照用”等。下传六世,至 北宋 石霜 楚园 门下分为 黄龙、杨岐 二派,和原来的五家合称五家七宗。公元十二、三世纪间相继传入 日本,今仍流行。
- 6.
五凤释义:⒈谓凤凰五至。 古以凤凰至为祥瑞之徵。《文选·班固<两都赋序>》:“神雀五凤,甘露黄龙之瑞,以为年纪。”李善 注引 应劭 曰:“先者凤凰五至,因以改元。”⒉五只凤凰。唐 李颀《王母歌》:“红霞白日儼不动,七龙五凤纷相迎。”⒊古代传说的五种神鸟。⒋即五凤城。明 何景明《五马行》:“今年朝天入五凤,红缨寳玦连钱重。”⒌楼名。即 五凤楼。前蜀 韦庄《北原闲眺》诗:“五凤 灰残金翠灭,六龙游去市朝空。”
- 7.
五家七宗释义:佛教禅宗宗派。五家,指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宗。临济宗后又分为黄龙、杨歧两派,与上述五家并称“七宗”。
- 8.
五瑞释义:⒈古代诸侯作符信用的五种玉。 ⒉五种祥瑞之物。谓黄龙、白鹿、木连理、嘉禾、甘露,见《隶释·汉李翕黽池五瑞碑》。亦谓神龟、甘露、紫芝、嘉禾、玉兔,见《宋史·乐志一》。
- 9.
伯禹释义:夏禹。《书·舜典》:“伯禹 作司空。”孔颖达 疏引 贾逵 曰:“伯,爵也。禹 代 鯀 为 崇伯,入为天子司空,以其伯爵,故称 伯禹。”晋 郭璞《江赋》:“骇黄龙之负舟,识 伯禹 之仰嗟。”唐 张鷟《游仙窟》:“张騫 古迹,十万里之波涛;伯禹 遗踪,二千年之坂隥。”
- 10.
元二释义:⒈元年二年。汉 王充《论衡·恢国》:“孝明 天崩,今上嗣位,元二之间,嘉德流布,三年 零陵 生芝草五本,四年甘露降五县,五年芝復生,六年黄龙现。大小凡八。”⒉古代术数语。谓一元之中,有天地二厄,即阳九与百六。后因以指灾年,厄运。《金石萃编·汉司隶校尉杨孟文颂》:“中遭元二,西 夷 虐残,桥梁断絶。”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丙午丁未》:“按阳九、百六,元二之説,自 汉 以来即有之。而丙午丁未,为国家厄会,则其説实创自 宋 人。”
- 11.
出戍释义:到边地戍守。 明 陈子龙《上巳行》:“万里 黄龙 谁出戍,三年紫燕独归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因想此时国家用兵,出戍的人必多;出戍的人多了,戍妇自然也多;因作了三章《戍妇词》。”
- 12.
十二博士释义:汉宣帝 黄龙 元年立十二博士。即《易》之 施讐、孟喜、梁丘贺,《书》之 欧阳生、夏侯胜、夏侯建,《诗》之 辕固生、申培、韩婴,《礼》之 后苍,《春秋穀梁传》之 江翁,《春秋公羊传》之 严彭祖。参阅《汉书·宣帝纪》、《汉书·百官公卿表七》。
- 13.
土德释义:⒈五德之一。 古以五行相生相克附会王朝命运,谓土胜者为得土德。《史记·五帝本纪》:“﹝ 轩辕 ﹞有土德之瑞,故号 黄帝。”司马贞 索隐:“炎帝 火,黄帝 以土代之。”《汉书·张苍传》:“苍 为丞相十餘年,鲁 人 公孙臣 上书,陈终始五德,言 汉 土德时,其符黄龙见,当改正朔,易服色。”唐 张说《圣德颂》:“稽诸瑞典,昔祚 轩皇;而今表圣,土德以昌。”⒉大地的功德。清 金农《客来自覃怀见饷地黄奉酬十韵》:“灵品彰土德,流膏藴精腴。”⒊用称帝后的功德。明 徐渭《五色鹦鹉黄鹦鹉并是圣母所驯》诗之三:“饮啄定应
- 14.
堡障释义:⒈用于战守的小土城。唐 司空图《解县新城碑》:“彼或蔽捍边荒,缮修堡障,犹夸溢美,显示将来。”《新唐书·裴识传》:“识 至,治堡障,整戎器,开屯田。”《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四年》:“黄龙府 请建堡障三,烽臺十,辽 主命俟农隙筑之。”⒉犹屏障。唐 元稹《加陈楚检校左仆射制》:“自非国之干城,总之利器,安能为我堡障,芟夷寇讎。”
- 15.
夷洲释义:台湾省的古称。三国时吴国黄龙二年(230)卫温、诸葛直曾率甲士万人到此驻守。
- 16.
宝图释义:⒈《初学记》卷三十引《春秋合诚图》:“黄帝 坐 玄扈 洛水 上,与大司马 容光 等临观,凤皇衔图置帝前,帝再拜受图。”宋均 注:“玄扈,石室名。”又曰:“尧 坐舟中,与太尉 舜 临观,凤皇负图授 尧。图以赤为柙,长三尺,广八寸,黄玉捡,白玉绳,封两端,其章曰‘天赤帝符璽’五字。”后以“宝图”称象征天命的图箓。南朝 齐 谢朓《祀敬亭山春雨》诗:“水府众灵出,石室宝图开。”唐 褚亮《雩祀乐章·雍和》诗:“紺筵分彩,宝图吐绚。”⒉指《河图》。《宋史·乐志十三》:“丹凤仪金奏,黄龙负宝图。”参见“河图”。⒊皇位
- 17.
宝磬释义:磬的美称。汉 荀悦《<汉纪>序》:“凡祥瑞,黄龙见,凤凰集……宝鼎昇,宝磬神光见。”晋 常璩《华阳国志·蜀志》:“绥和 五年,又上宝磬十六,刘向 以为美化所降,用立辟雍。”明 杨珽《龙膏记·成隟》:“听宝磬声传九衢,看雁塔影掛清溪。”
- 18.
宿贼释义:长期为盗贼者。 《后汉书·刘表传》:“表 招诱有方,威怀兼洽,其姦猾宿贼更为效用,万里肃清,大小咸悦而服之。”《三国志·吴志·董袭传》:“时 山阴 宿贼 黄龙罗、周勃 聚党数千人,策 自出讨,袭 身斩 罗 勃 首。”《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七年》:“桂阳 宿贼 卜阳、潘鸿 等逃入深山。”胡三省 注:“宿贼,言积久为贼者。”
- 19.
恒象释义:经常出现的某些预示吉凶的天象。 《左传·昭公十七年》:“天事恆象,今除於火,火出必布焉,诸侯其有火灾乎!”杜预 注:“天道恆以象类告示人。”《后汉书·襄楷传》:“帝以 楷 言虽激切,然皆天文恆象之数,故不诛。”《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初,汉 熹平 五年,黄龙见 譙 …… 颺 曰:‘其国后当有王者兴,不及五十年,亦当復见。天事恆象,此其应也。’”
- 20.
戏语释义:⒈犹戏言。开玩笑的话。《后汉书·五行志五》:“永康 元年八月,巴郡 言黄龙见。时吏 傅坚 以郡欲上言,内白事以为走卒戏语,不可。太守不听。”宋 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其於仁义礼乐忠信孝悌,盖如飢渴之於饮食……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於此。”⒉指开玩笑。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卢抱经 学士 文弨 精於攷索,每朋辈小集谈艺,学士仰而沉思,以手频摩其面。同人戏语:‘此省皂脂钱耳。’”
黄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释义:俗谚。 谓一张状纸送进衙门,便身遭讼累,无从摆脱。语出《普灯录·黄龙慧南禅师》:“一字入公门,九牛曳不出。”元 无名氏《苏九淫奔》第二折:“俺娘千不肯,万不肯,递了状纸,送到当官。自古道:‘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这早晚公差敢待来也。”《醒世姻缘传》第四六回:“我恐怕他后来改了口,所以哄他叫写个禀帖给我做了凭据,叫他改不得口。只这他自己的状纸上好些别脚,‘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哩!”黄远庸《最近之秘密政闻》:“吴景濂 君尤决絶,大似守‘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之戒者。”
- 2.
三关语释义:佛教临济宗施教,常常提出三个含有玄机的问题以启发门人,使其触而悟,称为三关语。例如 黄龙山 慧南禅师 即常以三语问僧人曰:“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缘在何处?”“我手何似佛手?”“我脚何似驴脚?”世称“黄龙三关”。见《五灯会元·石霜远禅师法嗣·黄龙慧南禅师》。
- 3.
三千世界释义:⒈“三千大千世界”的省称。 南朝 陈 徐陵《孝义寺碑》:“方使三千世界,百亿须弥,同望飞轮,共禀玄德。”《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长老曰:‘老僧今年胆大,黄龙山下扎寨;袖中颺起金鎚,打破三千世界。’”详“三千大千世界”。⒉泛指宇宙。唐 刘禹锡《福先寺雪中酬别乐天》诗:“二入笙歌云幕下,三千世界雪花中。”详“三千大千世界”。
- 4.
中官释义:⒈古官名。 《左传·昭公十七年》“大暤氏 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孔颖达 疏引 汉 服虔 云:“大暤 以龙名官,春官为青龙氏,夏官为幸龙氏,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中官为黄龙氏。”唐 贾公彦《<周礼正义>序》:“春官为木正,夏官为火正,秋官为金正,冬官为水正,中官为土正。”自 唐 以后,掌天文历法之官,亦以春、夏、中、秋、冬官分称,各设正一人。⒉宫内、朝内之官。《国语·晋语四》:“胥 籍 …… 董 韩,寔掌近官。诸 姬 之良,掌其中官。异姓之能,掌其远官。”韦昭 注:“中官,内官。”《后汉书·郎顗传》
- 5.
临济宗释义:中国 佛教禅宗南宗五家(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之一。 属于 南岳 怀让 法系。经 马祖、百丈、黄蘗 而至 唐 河北 临济院 义玄禅师,义玄 正式创立此宗,故名临济宗。其宗风单刀直入,机锋峻烈,使人忽然省悟,为其特色。主要宗旨有“四宾主”、“四料简”、“四照用”等。下传六世,至 北宋 石霜 楚园 门下分为 黄龙、杨岐 二派,和原来的五家合称五家七宗。公元十二、三世纪间相继传入 日本,今仍流行。
- 6.
五凤释义:⒈谓凤凰五至。 古以凤凰至为祥瑞之徵。《文选·班固<两都赋序>》:“神雀五凤,甘露黄龙之瑞,以为年纪。”李善 注引 应劭 曰:“先者凤凰五至,因以改元。”⒉五只凤凰。唐 李颀《王母歌》:“红霞白日儼不动,七龙五凤纷相迎。”⒊古代传说的五种神鸟。⒋即五凤城。明 何景明《五马行》:“今年朝天入五凤,红缨寳玦连钱重。”⒌楼名。即 五凤楼。前蜀 韦庄《北原闲眺》诗:“五凤 灰残金翠灭,六龙游去市朝空。”
- 7.
五家七宗释义:佛教禅宗宗派。五家,指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宗。临济宗后又分为黄龙、杨歧两派,与上述五家并称“七宗”。
- 8.
五瑞释义:⒈古代诸侯作符信用的五种玉。 ⒉五种祥瑞之物。谓黄龙、白鹿、木连理、嘉禾、甘露,见《隶释·汉李翕黽池五瑞碑》。亦谓神龟、甘露、紫芝、嘉禾、玉兔,见《宋史·乐志一》。
- 9.
伯禹释义:夏禹。《书·舜典》:“伯禹 作司空。”孔颖达 疏引 贾逵 曰:“伯,爵也。禹 代 鯀 为 崇伯,入为天子司空,以其伯爵,故称 伯禹。”晋 郭璞《江赋》:“骇黄龙之负舟,识 伯禹 之仰嗟。”唐 张鷟《游仙窟》:“张騫 古迹,十万里之波涛;伯禹 遗踪,二千年之坂隥。”
- 10.
元二释义:⒈元年二年。汉 王充《论衡·恢国》:“孝明 天崩,今上嗣位,元二之间,嘉德流布,三年 零陵 生芝草五本,四年甘露降五县,五年芝復生,六年黄龙现。大小凡八。”⒉古代术数语。谓一元之中,有天地二厄,即阳九与百六。后因以指灾年,厄运。《金石萃编·汉司隶校尉杨孟文颂》:“中遭元二,西 夷 虐残,桥梁断絶。”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丙午丁未》:“按阳九、百六,元二之説,自 汉 以来即有之。而丙午丁未,为国家厄会,则其説实创自 宋 人。”
- 11.
出戍释义:到边地戍守。 明 陈子龙《上巳行》:“万里 黄龙 谁出戍,三年紫燕独归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因想此时国家用兵,出戍的人必多;出戍的人多了,戍妇自然也多;因作了三章《戍妇词》。”
- 12.
十二博士释义:汉宣帝 黄龙 元年立十二博士。即《易》之 施讐、孟喜、梁丘贺,《书》之 欧阳生、夏侯胜、夏侯建,《诗》之 辕固生、申培、韩婴,《礼》之 后苍,《春秋穀梁传》之 江翁,《春秋公羊传》之 严彭祖。参阅《汉书·宣帝纪》、《汉书·百官公卿表七》。
- 13.
土德释义:⒈五德之一。 古以五行相生相克附会王朝命运,谓土胜者为得土德。《史记·五帝本纪》:“﹝ 轩辕 ﹞有土德之瑞,故号 黄帝。”司马贞 索隐:“炎帝 火,黄帝 以土代之。”《汉书·张苍传》:“苍 为丞相十餘年,鲁 人 公孙臣 上书,陈终始五德,言 汉 土德时,其符黄龙见,当改正朔,易服色。”唐 张说《圣德颂》:“稽诸瑞典,昔祚 轩皇;而今表圣,土德以昌。”⒉大地的功德。清 金农《客来自覃怀见饷地黄奉酬十韵》:“灵品彰土德,流膏藴精腴。”⒊用称帝后的功德。明 徐渭《五色鹦鹉黄鹦鹉并是圣母所驯》诗之三:“饮啄定应
- 14.
堡障释义:⒈用于战守的小土城。唐 司空图《解县新城碑》:“彼或蔽捍边荒,缮修堡障,犹夸溢美,显示将来。”《新唐书·裴识传》:“识 至,治堡障,整戎器,开屯田。”《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四年》:“黄龙府 请建堡障三,烽臺十,辽 主命俟农隙筑之。”⒉犹屏障。唐 元稹《加陈楚检校左仆射制》:“自非国之干城,总之利器,安能为我堡障,芟夷寇讎。”
- 15.
夷洲释义:台湾省的古称。三国时吴国黄龙二年(230)卫温、诸葛直曾率甲士万人到此驻守。
- 16.
宝图释义:⒈《初学记》卷三十引《春秋合诚图》:“黄帝 坐 玄扈 洛水 上,与大司马 容光 等临观,凤皇衔图置帝前,帝再拜受图。”宋均 注:“玄扈,石室名。”又曰:“尧 坐舟中,与太尉 舜 临观,凤皇负图授 尧。图以赤为柙,长三尺,广八寸,黄玉捡,白玉绳,封两端,其章曰‘天赤帝符璽’五字。”后以“宝图”称象征天命的图箓。南朝 齐 谢朓《祀敬亭山春雨》诗:“水府众灵出,石室宝图开。”唐 褚亮《雩祀乐章·雍和》诗:“紺筵分彩,宝图吐绚。”⒉指《河图》。《宋史·乐志十三》:“丹凤仪金奏,黄龙负宝图。”参见“河图”。⒊皇位
- 17.
宝磬释义:磬的美称。汉 荀悦《<汉纪>序》:“凡祥瑞,黄龙见,凤凰集……宝鼎昇,宝磬神光见。”晋 常璩《华阳国志·蜀志》:“绥和 五年,又上宝磬十六,刘向 以为美化所降,用立辟雍。”明 杨珽《龙膏记·成隟》:“听宝磬声传九衢,看雁塔影掛清溪。”
- 18.
宿贼释义:长期为盗贼者。 《后汉书·刘表传》:“表 招诱有方,威怀兼洽,其姦猾宿贼更为效用,万里肃清,大小咸悦而服之。”《三国志·吴志·董袭传》:“时 山阴 宿贼 黄龙罗、周勃 聚党数千人,策 自出讨,袭 身斩 罗 勃 首。”《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七年》:“桂阳 宿贼 卜阳、潘鸿 等逃入深山。”胡三省 注:“宿贼,言积久为贼者。”
- 19.
恒象释义:经常出现的某些预示吉凶的天象。 《左传·昭公十七年》:“天事恆象,今除於火,火出必布焉,诸侯其有火灾乎!”杜预 注:“天道恆以象类告示人。”《后汉书·襄楷传》:“帝以 楷 言虽激切,然皆天文恆象之数,故不诛。”《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初,汉 熹平 五年,黄龙见 譙 …… 颺 曰:‘其国后当有王者兴,不及五十年,亦当復见。天事恆象,此其应也。’”
- 20.
戏语释义:⒈犹戏言。开玩笑的话。《后汉书·五行志五》:“永康 元年八月,巴郡 言黄龙见。时吏 傅坚 以郡欲上言,内白事以为走卒戏语,不可。太守不听。”宋 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其於仁义礼乐忠信孝悌,盖如飢渴之於饮食……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於此。”⒉指开玩笑。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卢抱经 学士 文弨 精於攷索,每朋辈小集谈艺,学士仰而沉思,以手频摩其面。同人戏语:‘此省皂脂钱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