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缘 [hé yuán]
1. 怎么;为什么。
何缘 引证解释
⒈ 怎么;为什么。
引《晋书·桓冲传》:“冲 性俭素,而谦虚爱士。尝浴后,其妻送以新衣, 冲 大怒,促令持去。其妻復送之,而谓曰:‘衣不经新,何缘得故!’ 冲 笑而服之。”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不然,则 山 东之盗, 二世 何缘不觉? 南詔 之败, 明皇 何缘不知?”
章炳麟 《文学总略》:“必以儷辞为文,何缘《十翼》不能一致,岂波澜既尽,有所谢短乎?”
何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丁令释义:⒈同“丁零”。《尚书大传》卷三:“北方之极,自 丁令 北至积雪之野,帝 顓頊 神玄冥司之。”《汉书·匈奴传上》:“其明年,丁令 比三岁入盗 匈奴,杀略人民数千,驱马畜去。”参见“丁零”、“丁灵”。⒉“丁令威”的省称。唐 李赤《灵墟山》诗:“丁令 辞世人,拂衣向仙路。”⒊指鹤。宋 李纲《雷庙读丁晋公所作碑》诗:“只应 寇老 曾迁此,作记何缘 丁令 来。”清 吴伟业《鲞鹤》诗:“丁令 归来寄素书,羽毛零落待何如。”参见“丁令威”。
- 2.
上下床释义:汉 末 许汜 遭乱过 下邳,见 陈登,登 轻视 汜,自上大床卧,使 汜 卧下床。后 汜 以此事告 刘备,备 曰:“君求田问舍,言无所采,是 元龙(陈登 之字)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见《三国志·魏志·陈登传》。后因以“上下床”喻高低悬殊。元 方回《追和艮轩俞同年题程一甫诗卷》:“人物真高絶,何徒上下床。”郭沫若《<石鼓文>研究》:“去岁秋暮,余于此间偶见古拓照片一帙……举与 民国 八年 上海 艺苑真赏社 所印行 安氏 别本相比较,固大有云泥之差,而视 天一
- 3.
仕隐释义:⒈出仕和退隐。 清 钱大昕《卢氏群书拾补序》:“自念四十年来,仕隐踪迹,輒步先生后尘;而嗜古顓僻之性,谬为先生所许。”清 方文《梦崔正谊李溉林二明府见访》诗:“何缘遇 崔、李,一见遂倾倒。仕隐虽殊途,握手伤怀抱。”⒉旧谓居官而不亲公务。商务本《说郛》卷三引 宋 马永易《实宾录》:“唐 杨初 为 江西 王仲舒 从事,终日长吟,不亲公牘,府公致言,拂衣而去,乃采山饮泉。朝客闻之,以为仕隐。”清 褚人穫《坚瓠广集·隐说》:“唐 唐畅 为 西川 从事,不亲公务,人称仕隐。”
- 4.
元龙百尺楼释义:《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刘备 ﹞曰:‘君(许汜)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 元龙 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牀之间邪?’”后借指抒发壮怀的登临处。
- 5.
开排释义:沿河岸向下开垦,扩展耕地。 宋 苏辙《颍滨遗老传下》:“勘会北流 元祐 二年河门原阔几里?逐年开排,直至去年,只阔三百二十步,有何缘故?”
- 6.
犗饵释义:《庄子·外物》:“任公子 为大鉤巨緇,五十犗以为饵,蹲乎 会稽,投竿 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鉤,錎没而下,鶩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 得若鱼,离而腊之,自 制河 以东,苍梧 已北,莫不厌若鱼者。”后以“犗饵”喻志向远大,气魄宏伟。唐 李峤《与夏县崔少府书》:“仍恐豚肩祷薄未足享盈车之报,犗饵非香不能致吞舟之获耳。”金 元好问《曹寿之平水之行》诗:“驪珠可忍轻弹雀,犗饵何缘得钓鰲。”
- 7.
行缘识释义:佛教术语,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七页云:复言世尊!诸所有行,与六识身,相应俱有,同生同灭;何缘故说行是识缘?世尊告曰:以六识身,与福非福及不动行,相应俱有,同生同灭;异熟识中,安置诸行熏习种子;引发余生新异熟识。由此道理,是故宣说行是识缘。
- 8.
行运释义:⒈流年运气。唐 钱起《东城初陷与薛员外王补阙暝投南山佛寺》诗:“行运遘忧患,何缘亲盘桓。”⒉走运。《中国谚语资料·一般谚语》:“行运医生医病尾。”
- 9.
遗才释义:⒈谓荐举、科举遗漏人才;埋没人才。 三国 魏 曹植《七启》:“举不遗才,进各异方。”唐 贾岛《送沉秀才下第东归》诗:“下第子不耻,遗才人耻之。”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谁遣文章太惊俗,何缘场屋不遗才。”⒉未被发现或未受重视的人才。《晋书·忠义传·嵇绍》:“尚书左僕射 裴頠 亦深器之,每曰:‘使 延祖 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復遗才矣。’”唐 梁鍠《天长节》诗:“愿持金殿镜,处处照遗才。”宋 苏轼《荐布衣陈师道状》:“﹝ 陈师道 ﹞文词高古,度越流辈,安贫守道,若将终身,苟非其人,义不往见,过壮未仕,实
- 10.
鹤骨释义:⒈修道者的骨相。 唐 孟郊 《石淙》诗之五:“飘飘鹤骨仙,飞动鼇背庭。” 宋 苏轼 《寿星院寒碧轩》诗:“道人絶粒对寒碧,为问鹤骨何缘肥?”⒉伶仃瘦骨。 五代 齐己 《戊辰岁湘中寄郑谷郎中》诗:“瘦应成鹤骨,閒想似禪心。” 金 元好问 《工部赵侍郎下世日作》诗:“鹤骨翛然卧石牀,情知合眼即仙乡。” 清 周亮工 《哭陈开仲》诗:“鹤骨难支萧寺雨,鶻魂彳亍故园心。”⒊鹤骨笛。 清 石同福 《探春慢·小庚先生以孤山探梅词见示继声奉教》词:“鹤骨频吹,梅魂未醒。都入客怀凄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