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马具 马具的意思

马具

简体马具
繁体馬具
拼音mǎ jù
注音ㄇㄚˇ ㄐㄩ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ǎ,(1)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组词】: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2) 大。【组词】:马蜂。马勺。(3) 姓。

jù,(1) 器物。【组词】:器具。(2) 备有。【组词】:具备。具有。别具只眼(形容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3) 备,办。【组词】:具呈。具结。具名。具领。敬具菲酌。(4) 古同“俱”,都,完全。(5) 量词,用于某些器物和棺材、尸体。【组词】:座钟一具。一具男尸。

基本含义

马具是指用来套在马身上的器具,比喻人们依靠工具或条件来完成某项任务。

马具的意思

马具 [mǎ jù]

1. 在马身上配备的器具、物品,如马鞍子、马蹬等,供骑马用。

[harness;]

马具 引证解释

⒈ 装备马匹的用具,如马鞍、辔头、马镫等。

郭沫若 《苏联游记》:“有全部用绿色细宝石所嵌成的马具。”
王盛农 《猛士》第三章:“地摊上摆的是绸缎、布匹、陶瓷器皿、镶珠刀鞘、镶银马具、猎刀、斧头、火药。”


马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衔轭释义:套在马颈上的马具,其形如“人”字。
    • 2.
      轮镳释义:车轮和马具。 借指战车和军马。
    • 3.
      逸德释义:⒈犹失德。 《书·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孔 传:“逸,过也。天王之吏为过恶之德,其伤害天下,甚於火之害王。”宋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太宗 承之以聪武,真宗 守之以谦仁,以至 仁宗、英宗,无有逸德。”元 王恽《苦热叹四十六韵》:“乾坤堕炽瓮,逸德骇天吏。”清 方苞《周公论》:“凡羞行暴德逸德之人,皆乘时而思逞。”⒉谓马具有善于奔跑的品质。宋 苏轼《书韩干<牧马图>》诗:“奇姿逸德隐駑顽,碧眼胡儿手足鲜。”
    • 4.
      鞁鞍释义:鞍辔等马具的统称。
    • 5.
      鞚鞍释义:马笼头和马鞍。泛指马具。
    • 6.
      鞭镫释义:⒈亦作“鞭蹬”。亦作“鞭凳”。马鞭和马镫。借指马具。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截镫留鞭》:“姚元崇 初牧 荆州,三年,受代日,闔境民吏泣拥马首,遮道不使去,所乘之马鞭鐙,民皆截留之,以表瞻恋。”宋 苏轼《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诗之一:“纷纷等儿戏,鞭鐙遭割截。”⒉借指马。⒊犹麾下、左右。《二刻拍案惊奇》卷四:“那家人是出路的,见説家主要闝,是有些油水的事,那一个不愿随鞭凳。”《花月痕》第四回:“大人於明日未刻,统领大兵,出城十里驻紥,二十二日长行,某愿随鞭蹬,供大人指挥。”
    • 7.
      鞯勒释义:鞍鞯与笼头。 泛指马具。
    • 8.
      鞯辔释义:鞍鞯和辔头。 借指马具。
    • 9.
      饿老鸱释义:马具名。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抽轡尽是麻绳,鞭子无非荆杖,饿老鴟全然拉塔,雁翅板片片雕零。”
    • 10.
      马鞁释义:马具。
    • 11.
      马饰释义:指马身上的装饰物。唐 韩愈 孟郊 等《会合联句》:“朝绅鬱青緑,马饰曜珪珙。”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三节:“初说 韩侯 初受命入见天子,天子赐了他些旗帜和马饰。”《文物》1981年第10期:“试对 唐 代的马具与马饰作一些考察,并约略追溯其渊源。”
    • 12.
      骖镳释义:骖马的镳辔。 泛指马具。

马具(maj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马具是什么意思 马具读音 怎么读 马具,拼音是mǎ jù,马具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马具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