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恶 [guò è]
1. 错误;罪恶。
过恶 引证解释
⒈ 错误;罪恶。
引《周礼·地官·州长》:“正月之吉,各属其州之民而读法,以考其德行道艺而劝之,以纠其过恶而戒之。”
《南史·刘穆之传》:“有以 祥 《连珠》启上,上令御史中丞 任遐 奏其过恶,付廷尉。”
宋 刘恕 《自讼》:“臧否品藻,不掩人过恶。”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生非护惜人也,但能攻发吾之过恶,便是吾之师。”
鲁迅 《华盖集续编·送灶日漫笔》:“我也没有做过道士,详细是不知道的,但据‘耳食之言’,则道士们以为人身中有三尸神,到有一日,便乘人熟睡时,偷偷地上天去奏本身的过恶。”
过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尸释义:道家称在人体内作祟的神有三,叫“三尸”或“三尸神”,每于庚申日向天帝呈奏人的过恶。
- 2.
令望释义:⒈谓仪容善美,使人景仰。《诗·大雅·卷阿》:“顒顒卬卬,如圭如璋,令闻令望。”郑玄 笺:“人闻之则有善声誉,人望之则有善威仪。”⒉引申指美好的名声。《陈书·沉众传》:“高祖 大怒,以 众 素有令望,不欲显诛之。”《新唐书·于志宁传》:“狎而近之,无益令望,有损盛德。”《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元年》:“羡之 等以 宜都王 义隆 素有令望,又多符瑞,乃称皇太后令,数帝过恶,废为 营阳王,以 宜都王 纂承大统。”⒊指有美好名声的人。《周书·令狐整传》:“令狐延保 西州令望,方城重器,岂州郡之职所可縶维。”《隋书
- 3.
优假释义:⒈宽容;宽待。《后汉书·刘恺传》:“﹝愷﹞以当袭 般 爵,让与弟 宪,遁逃避封。久之,章和 中,有司奏请絶 愷 国,肃宗 美其义,特优假之。”宋 欧阳修《论逐路取人札子》:“西北之士,学业不及东南,当发解时,又十倍优假之,盖其初选已滥矣。”《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年》:“筠 自御史斥去,会 衢州 闕守,帝諭 秦檜 曰:‘臺諫无大过恶,当优假之以来言者。’”⒉优待照顾。《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七年》:“选人 宗元超 于吏部自言侍中 璟(宋璟)之叔父,冀得优假。”
- 4.
党正释义:⒈周时地方组织的长官。 《周礼·地官·党正》:“党正,各掌其党之政令教治。”郑玄注引郑司农曰:“五百家为党正,其长也。”清恽敬《三代因革论七》:“《周官》乡大夫之属,比长、閭胥、族师、党正,乡官也。”清龚自珍《对策》:“臣考周之三物六行,乡大夫、遂人掌之,而饮射读法,及教民祭祀之礼,及书其过恶,皆州长、党正主之。”⒉言论正直。《荀子·非相》:“文而致实,博而党正,是士君子之辩者也。”杨倞注:“党与讜同,谓直言也。”
- 5.
匡恶释义:纠正过失。 语出《孝经·事君》:“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唐玄宗 注:“匡,正也;救,止也。君有过恶,则正而止之。”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及 大禹 成功,九序惟歌;太康 败德,五子咸怨,顺美匡恶,其来久矣。”
- 6.
恶少年释义:恶少。 《史记·大宛列传》:“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伐 宛。”《汉书·昭帝纪》:“发三辅及郡国恶少年吏有告劾亡者,屯 辽东。”颜师古 注:“恶少年谓无赖子弟也。”唐 杜甫《驱竖子摘苍耳》诗之三:“寄语恶少年,黄金且休掷。”《二刻拍案惊奇》卷八:“三日前有好几个恶少年挟了几个上厅有名粉头,税了此房吃酒赌钱。”清 赵翼《子才过访草堂》诗:“髭鬚虽已白,狂过恶少年。”
- 7.
掩恶扬善释义:指对待别人讳言其过恶,称扬其好处。
- 8.
掩恶扬美释义:指对待别人讳言其过恶,称扬其好处。 同“掩恶扬善”。
- 9.
掩过扬善释义:指对待别人讳言其过恶,称扬其好处。同“掩恶扬善”。
- 10.
明扬释义:⒈亦作“明敭”。 公开张扬或宣扬。《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续资治通鉴·宋徽宗政和五年》:“比引问於听事之所,先以疏其过恶,次以明扬君父不杀之恩,率皆面闕稽顙再拜以谢。”⒉举用;选拔。《梁书·处士传·庾詵》:“明敭振滞,为政所先;旌贤求士,梦佇斯急。”北周 庾信《谨赠司寇淮南公》诗:“小人司刺举,明敭实滥吹。”倪璠 注:“敭,举也。”宋 王安石《节度使加宣徽》:“比以明扬,屡更烦使,遂躋膴仕,良副訏謨。”清 何启 胡礼垣《新政论议》:“与其效奔竞于权门,夤缘而窃天家之爵,
- 11.
暴白释义:⒈暴露。宋 陈亮《三国纪年·荀彧》:“齐桓 之心,暴白於 葵丘 之会,赖限於 周 制之不易裂耳。”明 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若先暴白其过恶,痛毁极詆,使无所容,彼将发其愧耻愤恨之心。”⒉显扬。宋 陈亮《酌古论三·邓艾》:“自古英伟之士乘时而出佐其君,其所以摧陷坚敌,开拓疆土,使声威功烈暴白于天下者,未有不本於谋者也。”宋 洪迈《容斋续笔·龙且张步》:“是时,信(韩信)方为 汉 将,始攻下 魏 代,声威犹未暴白。”明 宋濂《凤阳单氏先茔碑铭》:“公之事皆 濂 所目击者
- 12.
浣濯释义:⒈亦作“澣濯”。洗涤。⒉指洗过多次的衣服;旧衣。⒊洗雪、清除(耻辱、过恶等)。
- 13.
疵慝释义:错失、过恶。
- 14.
罪衅释义:罪行;过恶。
- 15.
表格体释义:是一种网络特有的流行文体,该文体通过恶搞图片调侃“××眼中的××形象”,受到很多微博用户的追捧和热爱。
- 16.
读法释义:⒈亦作“读灋”。宣读法令。《周礼·地官·州长》:“正月之吉,各属其州之民而读灋,以考其德行道艺而劝之,以纠其过恶而戒之。”贾公彦 疏:“而读法者,谓对众读一年政令及十二教之法。”《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王欲与官事,则何不试习读法?”宋 欧阳修《南省试进士策问》之二:“又有州党族官岁时月朔春秋酺禜询事读法,一岁之间又有几?”清 曾国藩《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故古者饮射读法,在今日则守令之职。”⒉指字应作何音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三回:“当下我説这‘汉’字还有一个读法。”⒊读解文字的方法;诵
- 17.
逸德释义:⒈犹失德。 《书·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孔 传:“逸,过也。天王之吏为过恶之德,其伤害天下,甚於火之害王。”宋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太宗 承之以聪武,真宗 守之以谦仁,以至 仁宗、英宗,无有逸德。”元 王恽《苦热叹四十六韵》:“乾坤堕炽瓮,逸德骇天吏。”清 方苞《周公论》:“凡羞行暴德逸德之人,皆乘时而思逞。”⒉谓马具有善于奔跑的品质。宋 苏轼《书韩干<牧马图>》诗:“奇姿逸德隐駑顽,碧眼胡儿手足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