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甲 [yī jiǎ]
1. 铠甲。
衣甲 引证解释
⒈ 铠甲。
引《南齐书·王奂传》:“彪 輒令率州内得千餘人,开镇库,取仗,配衣甲,出南堂陈兵,闭门拒守。”
唐 王建 《寄贺田侍中东平功成》诗:“百里旗幡衝即断,两重衣甲射皆穿。”
沈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引言》:“秦 代出土人形,主要为战车和骑士,数量达八千馀人。人物面目既高度写实,衣甲器物亦一切如真。”
国语词典
衣甲 [yī jiǎ]
⒈ 铠甲。
引《南齐书·卷四九·王奂传》:「彪辄令率州内得千余人,开镇库,取仗,配衣甲,出南堂陈兵,闭门拒守。」
《三国演义·第六回》:「洪脱去衣甲,拖刀跟马而走。」
衣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领释义:⒈表数量。用于衣甲、席、毡等,犹言一件、一张。⒉谓稍一领会。
- 2.
兵革互兴释义:兵革:兵器衣甲,比喻战争;兴:发起,发动。互相发动战争,战乱相继发生。形容时局不安定,战乱频繁。
- 3.
军屯释义:⒈指驻屯的军队。《前汉书平话》卷上:“朕思之,陈豨 造反,多因为寡人与 陈豨 军屯衣甲器物,是他 韩信 执用的物件,以此上仇寡人之寃。”陈毅《长相思·冀鲁豫道中》词:“昼趲行,夜趲行,敌伪关防穿插勤。到处有军屯。”⒉谓利用驻屯军队就地耕种土地。郑观应《盛世危言·边防一》:“有所谓军屯者,如 汉武 元鼎 六年,初置 张掖、酒泉郡,而 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责六十万人戍田之是也。”
- 4.
彼各释义:⒈犹彼此。双方。宋 邵雍《日中吟》:“彼各不相识,何復更思量?”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薄情业种,咱两箇彼各当年。”元 张鸣善《粉蝶儿·思情》套曲:“投至的欢意阑珊,那其间彼各皆分散。”《水浒传》第六四回:“且説 呼延灼 借副衣甲穿了,彼各上马,都到阵前。”⒉引申为分别。明 无名氏《桃园结义》第二折:“脱离了下贱营生,彼各了尘中伴侣。”
- 5.
木甲释义:⒈木制的护身衣甲。 借指战士。⒉树皮。
- 6.
炮架释义:亦作“礮架”。支炮的架子。宋 陈规《守城录》卷二:“每砲於城立一人,专照斜直远近,令砲手定放,小偏则移定砲人脚,太偏则移动砲架。”宋 石茂良《避戎夜话》卷上:“惟砲架最难制御。”《水浒传》第一一三回:“便就船里,搬过砲笼、砲架来,都藏埋衣甲船内。”《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时 徐达 令四十八卫将士,每卫製 襄阳 礮架五座,他礮架各五十餘座,昼夜礮声不絶。”
- 7.
甲仗库释义:古代贮藏兵器的仓库。《旧唐书·五行志》:“﹝ 元和 ﹞七年,镇州 甲仗库一十三间灾,节度使 王承宗 杀主守,坐死者百餘人。”《前汉书平话》卷中:“言讫,遂关甲仗库,检十八般器械内,见金鎚一对,各重三斤一十二两,袖中藏之。”《水浒传》第五五回:“既是如此説时,你三人可就京师甲仗库内不拘数目,任意选拣衣甲盔刀,关领前去。”
- 8.
番教释义:轮番操练。《宋史·孝宗纪二》:“四年春正月戊辰,籍 荆南 义勇民兵,增给衣甲,遇农隙日番教。”
- 9.
组练释义:⒈《左传·襄公三年》:“﹝ 楚子 重 ﹞使 邓廖 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以侵 吴。”孔颖达 疏引 贾逵 曰:“组甲,以组缀甲,车士服之;被练,帛也,以帛缀甲,步卒服之。”组甲、被练皆指将士的衣甲服装。后因以“组练”借指精锐的部队或军士的武装军容。南朝 齐 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北拒溺驂鑣,西龕收组练。”唐 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组练照 楚国,旌旗连海门。”唐 杜牧《东兵长句十韵》:“羽林东下雷霆怒,楚 甲南来组练明。”明 唐顺之《荥阳行》:“大小一百一十战,组练峥嶸如闪电。”⒉组带。《新
- 10.
衷甲释义:⒈在衣服里面穿铠甲。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辛巳,将盟於 宋 西门之外,楚 人衷甲。”杜预 注:“甲在衣中。”《后汉书·董卓传》:“肃 以戟刺之,卓 衷甲,不入,伤臂,墯车。”《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三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衷甲者,披甲於内,而加衣甲上。”宋 李清照《上韩公枢密胡尚书》诗:“衷甲昔时闻 楚 幕,乘城前日记 平凉。”清 许旭《闽中纪略》:“靖南 疑有密切处分,旁皇中夜,每每衷甲而寝。”⒉指穿上盔甲登台演戏。姚华《曲海一勺·原乐》:“际兹新运,犹踵前非,人乐棼丝,心争衷甲。”
- 11.
谷粟释义:谷类的总称。《后汉书·樊準传》:“準 课督农桑,广施方略,期年间,穀粟丰贱数十倍。”《宋史·儒林传六·陈亮》:“穀粟、桑麻、丝枲之利,岁耗於一岁;禽兽、鱼鳖、草木之生,日微於一日。”《元史·庆童传》:“脱脱 以太师、右丞相统大兵南征,一切军资、衣甲、器仗、穀粟、薪藁之属,咸取具於 江 浙,庆童 规措有方,陆运川输,千里相属,朝廷赖之。”
- 12.
贯甲释义:⒈洞穿衣甲。⒉穿上衣甲;擐甲。⒊把衣甲的叶片串连起来。
- 13.
魁壮释义:⒈高大强壮。《晋书·隐逸传·杨轲》:“﹝ 石季龙 ﹞又使人将其弟子尽行,遣魁壮 羯 士衣甲持刀,临之以兵,并窃其所赐衣服而去,軻 视而不言,了无惧色。”《魏书·永昌王健传》:“健 姿貌魁壮,善弓马,达兵法,所在征战,常有大功。”⒉引申为使强大。宋 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咨目二》:“近年不择其才,以宠近戚,何以魁壮皇武,备御非常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