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大众语 大众语的意思
zhòng

大众语

简体大众语
繁体大眾語
拼音dà zhòng yǔ
注音ㄉㄚˋ ㄓㄨㄥˋ ㄩˇ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à dài,(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组词】: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例句】: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组词】:大局。大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组词】:不大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组词】:老大。(6) 敬辞。【组词】:大作。大名。大手笔。(7) 时间更远。【组词】:大前年。(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组词】:大概。大凡。(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1) 古通“太”。(2) 古通“泰”。

zhòng,(1) 许多。【例句】:与“寡”相对:众人。众多。众矢之的。芸芸众生。(2) 许多人。【组词】:大众。群众。民众。众口铄金。众目睽睽。众叛亲离。众擎易举。

yǔ yù,(1) 告诉。【组词】:不以语人。

基本含义

指通俗易懂、广泛流传的语言。

大众语的意思

大众语 [dà zhòng yǔ]

1. 1934年上海展开语文如何接近民众的讨论,认为“五四”以来的白话文已与大众有隔阂,提出了“大众语”的口号,也就是说,要建设一种说得出、听得懂、写得来、看得下的适合大众需要的语文。大众语论战给当时废止白话、恢复文言、提倡尊孔读经的逆流以很大打击,对新文学和拉丁化新文字运动起了推进作用。

大众语 引证解释

⒈ 1934年 上海 展开语文如何接近民众的讨论,认为“五四”以来的白话文已与大众有隔阂,提出了“大众语”的口号,也就是说,要建设一种说得出、听得懂、写得来、看得下的适合大众需要的语文。大众语论战给当时废止白话、恢复文言、提倡尊孔读经的逆流以很大打击,对新文学和拉丁化新文字运动起了推进作用。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我对于大众语的问题,一向未曾研究,所以即使下问,也说不出什么来。”
亦称“大众语文”。 鲁迅 《花边文学·汉字和拉丁化》:“反对大众语文的人,对主张者得意地命令道:‘拿出货色来看!’”


国语词典

大众语 [dà zhòng yǔ]

⒈ 大众通用的语言。


大众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大众语释义:1934年 上海 展开语文如何接近民众的讨论,认为“五四”以来的白话文已与大众有隔阂,提出了“大众语”的口号,也就是说,要建设一种说得出、听得懂、写得来、看得下的适合大众需要的语文。大众语论战给当时废止白话、恢复文言、提倡尊孔读经的逆流以很大打击,对新文学和拉丁化新文字运动起了推进作用。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我对于大众语的问题,一向未曾研究,所以即使下问,也说不出什么来。”亦称“大众语文”。鲁迅《花边文学·汉字和拉丁化》:“反对大众语文的人,对主张者得意地命令道:‘拿出货色来看!’”
    • 2.
      大众语文释义:见“大众语”。
    • 3.
      新文字释义:三十年代前期一部分文化人鉴于汉字难认、难写、不利大众学习的缺点,主张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当时称这种拼音文字为新文字。 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当没有看见拉丁化的新文字之前,就很难明确的断定以前的注音字母和罗马字拼法,也还是麻烦的,不合实用,也没有前途的文字。”朱自清《论通俗化》:“于是乎已故的 宋阳 先生指出这是绅士们的白话,他提倡‘大众语’,这当儿更有人提倡拼音的‘新文字’。”
    • 4.
      毛胚释义:毛坯。 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习西医大须记忆,基础科学等,至少四年,然尚不过一毛胚,此后非多年练习不可。”鲁迅《花边文学·做文章》:“高尔基 说,大众语是毛胚,加了工的是文学。”
大众语是什么意思 大众语读音 怎么读 大众语,拼音是dà zhòng yǔ,大众语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大众语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