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德 [guì dé]
1. 重视德行。
3. 显贵而有德行的人。
贵德 引证解释
⒈ 重视德行。
引《孟子·公孙丑上》:“孟子 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
《晋书·庾峻传》:“帝王贵德於上,俗亦反末於下。”
元 袁桷 《<庐陵罗氏世谱>序》:“先之以孝谨,终之以卑让,黜爵贵德,虽百世可推也。”
⒉ 显贵而有德行的人。
引晋 孙绰 《碧玉歌》:“碧玉 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慙无倾城色。”
《付法藏因缘传》卷四:“阿恕伽 王,甚无智慧,自屈贵德,礼拜童幼。”
国语词典
贵德 [guì dé]
⒈ 以德为贵。
引《礼记·曲礼上》:「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
⒉ 显贵而有德望的人。
引晋·孙绰〈情人碧玉歌〉二首之一:「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⒊ 县名。位于青海省西宁县西南,北界湟中县,东连循化县,东南接同仁县,西、北临黄河。物产以毛皮为大宗。
贵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丰熟释义:亦作“丰孰”。犹丰收。《史记·赵世家》:“年穀丰孰,民不疾疫。”汉 刘向《说苑·贵德》:“天立大雨,岁丰熟。”宋 苏辙《迟往泉店杀麦》诗:“秋田雨初足,已作丰熟想。”《三国演义》第三四回:“近年丰熟,合聚众官於 襄阳 以示抚慰之意。”
- 2.
任能释义:委用有才能的人。《左传·闵公二年》:“敬教劝学,授方任能。”孔颖达 疏:“任能,其所委任信能用之人也。”俞樾《群经平议·左传一》:“任能者,任用其才能之人也。”《孔子家语·贤君》:“孔子 对曰:‘……崇道贵德,则圣人自来;任能黜否,则官府治理。’”晋 葛洪《抱朴子·良规》:“官贤任能,唯忠是与。事无专擅,请而后行。”宋 陈亮《酌古论三·吕蒙》:“孙权 克仗先烈,雄据 江 东,举贤任能,厉兵秣马,以伺中国之变。”
- 3.
切言释义:犹直言。《汉书·成帝纪》:“冀闻切言嘉谋,匡朕之不逮。”汉 刘向《说苑·贵德》:“忠良切言,皆鬱於胸。”《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八年》:“时大臣有不欲者,於詔语中设六事以禁切言者。”清 冯定远《钝吟杂录》:“诗之为文,一出一入,有切言者,有微言者,轻重无準,唯在达其志耳。”
- 4.
务施释义:犹言乐善好施。《左传·哀公元年》:“句践 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汉 刘向《说苑·贵德》:“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
- 5.
合符释义:⒈符信相合;合验符信。古代以竹木或金石为符,上书文字,剖而为二,各执其一,合之为证。《管子·宙合》:“时德之遇,事之会也,若合符然。”《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即合符,而 晋鄙 不授公子兵而復请之,事必危矣。”宋 叶适《提举江州陈公墓志铭》:“琚、安世 不相谋也,检校若合符,人不素定乎?”⒉相符合。汉 刘向《说苑·贵德》:“陛下初即至尊,与天合符。”南朝 梁 陆倕《<新刻漏铭>序》:“入神之制,与造化合符;成物之能,与坤元等契。”前蜀 杜光庭《天锡观告封章李二真人醮词》:“名姓生辰,子孙年数,重重显述,
- 6.
向隅而泣释义:面对墙角哭泣。汉刘向《说苑·贵德》:“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形容得不到机会参加而失望。后多用以形容因被冷落、抛弃而感到孤独绝望,无可奈何。
- 7.
大上释义:⒈最上,最高。《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史记·苏秦列传》:“其大上计,破 秦;其次,必长宾之。”参见“太上”。⒉太古,上古。《礼记·曲礼上》:“大上贵德,其次务施报。”陆德明 释文:“大,音泰。大上,谓 三皇 五帝 之世。”一本作“太上”。章炳麟《訄书·订文》:“然则自大上以至今日,解垢益甚,则文以益緐,亦埶自然也。”参见“太上”。
- 8.
太上释义:⒈最上,最高。《墨子·亲士》:“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孙诒让 间诂:“太上,对其次为文,谓等之最居上者。”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最下腐刑极矣。”宋 秦观《心说》:“太上见心而无所取捨,其次无心,其次虚心,其次有心。”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七:“我们的作为国家而存在的太上支配权已经是老早被操在了别的一些什么人手里。”⒉犹太古,上古。《礼记·曲礼上》:“太上贵德。”郑玄 注:“太上,帝皇之世。”陆德明 释文:“太上,谓三皇五帝之世。”《文选·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
- 9.
尊礼释义:⒈尊崇礼法。《礼记·表记》:“周 人尊礼尚施。”孔颖达 疏:“尊礼尚施者,谓尊重礼之往来之法,贵尚施惠之事也。”《宋史·道学传一·张载》:“故其学尊礼贵德,乐天安命。”⒉隆重的礼仪。《国语·越语下》:“王曰:‘与人奈何?’对曰:‘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与之市。’”韦昭 注:“言当卑约其辞、尊重其礼以求平。”一说,尊礼,撙礼。谓贬抑自己的身份,不敢以平等之礼相待。见 俞樾《群经平议·国语二》“卑辞尊礼”。⒊敬重而厚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如 燕,昭王 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
- 10.
巷哭释义:在里巷中聚哭。旧时常用作称颂官吏生前有善政者。汉 刘向《说苑·贵德》:“郑 子产 死,郑 人丈夫捨玦珮,妇人捨珠珥,夫妇巷哭,三月不闻竽瑟之声。”宋 张淏《云谷杂记》卷三:“京师之民,罢市而往弔,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者,盖以千万数。”《明史·詹荣传》:“城中人闻之,皆巷哭。”王闿运《哀江南赋》:“落日伤心之地,悲风巷哭之声。”
- 11.
春风风人释义:比喻给人以教益或帮助。 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fèng)人,以夏雨雨(yù)人,吾穷必矣。”
- 12.
析支释义:亦作“析枝”。古代西戎族名之一。又称 鲜支、赐支、河曲羌。分布在今 青海 积石山 至 贵德县 河曲 一带。
- 13.
河桥释义:⒈古代桥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大荔县 东 大庆关 与 山西省 永济县 西 蒲州镇 之间 黄河 上。战国 秦昭襄王 建。黄河 上建桥始于此。唐 通称 蒲津桥。《史记·秦本纪》:“﹝ 昭襄王 五十年﹞初作 河桥。”张守节 正义:“此桥在 同州 临晋县 东,渡 河 至 蒲州,今 蒲津桥 也。”唐 杨炯《李怀州墓志铭》:“昭襄王 始作 河桥,穆天子 至於 雷首。”⒉古代桥名。故址在今 青海省 贵德县 南 黄河 上。《后汉书·西羌传·滇良》:“﹝ 贯友 ﹞遂夹 逢留大河 筑城坞,作大航,造 河桥,欲度兵击 迷唐。”
- 14.
番户释义:⒈唐 时谓被赦免过一次的官奴、官婢。宋 费衮《梁溪漫志·官户杂户》:“按 唐 制,凡反逆相坐,没其家为官奴婢……男年十四以下者配司农;十五以上者,以其年长,令远京邑,配 岭南 为城奴也。一免为番户,再免为杂户,三免为良人,皆因赦宥所及则免之。”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通年服役的人,称为官奴婢,免(朝廷下赦诏,官奴婢与普通罪人同得宽免)一次称为番户。”⒉清 时称少数民族已编入户籍者。《清会典·户部五·尚书侍郎职掌五》:“甘肃 循化、庄浪、贵德、洮州,四川 懋功、打箭鑪,云南 维西
- 15.
纵麑释义:汉 刘向《说苑·贵德》:“孟孙 猎得麑,使 秦西巴 持归。其母随而鸣,秦西巴 不忍,纵而与之。孟孙 怒而逐 秦西巴。居一年,召以为太子傅。左右曰:‘夫 秦西巴 有罪於君,今以为太子傅,何也?’孟孙 曰:‘夫以一麑而不忍,又将能忍吾子乎?’”事又见《韩非子·说林上》、《淮南子·人间训》等。麑,幼鹿。后常用为形容仁爱之典。
- 16.
诬词释义:⒈亦作“诬辞”。亦作“讖辞”。虚假不实之词;言过其实之词。汉 刘向《说苑·贵德》:“捶楚之下,何求而不得,故囚人不胜痛则饰诬词以示之。”《旧唐书·文苑传下·李华》:“华 进士时,著《含元殿赋》万餘言,颖士 见而赏之,曰:‘《景福》之上,《灵光》之下。’华 文体温丽,少宏杰之气,颖士 词锋俊发,华 自以所业过之,疑其诬词。”⒉特指诬陷之词。明 方孝孺《与郑叔度书》之六:“去年夏,为仇家诬辞所及,幸得脱。”
- 17.
贵德贱兵释义:贵德:重视德行;贱兵:轻视武力。比喻重德行感化,不重强制刑罚。
- 18.
转品释义:⒈升迁官位品秩。 ⒉也叫转类。修辞学辞格之一。指写文章时有意将某一词类的词临时转作另一词类的词来用。如汉刘向《说苑·贵德》:“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其中的后一个“风”、“雨”就是将名词临时用作动词。
- 19.
逢留释义:青海省 贵德县 境内 黄河 的别名。 《后汉书·西羌传·滇良》:“﹝ 居延 都尉 贯友 ﹞遂夹 逢留大河 筑城坞,作大航,造 河 桥,欲度兵击 迷唐。”《资治通鉴·汉和帝永元五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此 大河 即 黄河。河水 至此有 逢留 之名,在二 榆谷 北。”
- 20.
遗年释义:谓遗弃老年人。 《礼记·祭义》:“昔者 有虞氏 贵德而尚齿,夏后氏 贵爵而尚齿,殷 人贵富而尚齿,周 人贵亲而尚齿,虞、夏、殷、周,天下之盛王也,未有遗年者。年之贵於天下,久矣,次乎事亲也。”孔颖达 疏:“未有遗年者,言 虞、夏、殷、周,虽是明盛之王也,未有遗弃其年者。”宋 司马光《庆文公八十会口号》:“某闻三王之盛,未有遗年;五福之先,莫如享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