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初更 初更的意思
chūgēng

初更

简体初更
繁体
拼音chū gēng
注音ㄔㄨ ㄍ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ū,(1) 开始时,开始的部分。【组词】:初始。正月初一。初旬。初稿。初等。初版。初试。初创。初绽。初叶(指某一历史时期的最初一段)。初夜(a.指进入夜晚不久的时候;b.指新婚第一夜)。(2) 原来的,原来的情况。【组词】:初衷。和好如初。(3) 姓。

gēng gèng,(1) 改变,改换。【组词】:更正。更生(重新获得生命,喻复兴)。更衣(a.换衣服;b.婉辞,上厕所)。更定(改订)。更迭(轮流更换)。更递。更番。更新(旧的除去,新的建起)。更张(调节琴弦,喻变更或改革)。(2) 经历。【例句】:少(shào )不更事(年龄小,没有经历过多少事情)。(3) 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组词】:更时。更阑。更夫。更鼓。更漏(原指计时用的漏壶,后泛指时辰)。 ◎ 愈加,再。【组词】:更加。更好。更上一层楼。

基本含义

指天黑后到夜深人静时的第一次敲鼓点。

初更的意思

初更 [chū gēng]

1. 旧时毎夜分为五个更次。晩七时至九时为“初更”。

初更 引证解释

⒈ 旧时毎夜分为五个更次。晚七时至九时为“初更”。

宋 孙光宪 《临江仙》词:“暮雨凄凄深院闭,灯前凝坐初更。”
宋 范成大 《烧火盆行》:“春前五日初更后,排门然火如晴昼。”
《水浒传》第五回:“约莫初更时分,只听得山边锣鸣鼓嚮。”


国语词典

初更 [chū gēng]

⒈ 称晚上七时至九时。宋·范成大〈烧火盆行〉:「春前五日初更后,排门然火如晴昼。」也作「初夜」。


初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公车司马令释义:汉 官名。掌管司马门和宫中的警卫事宜。属卫尉。《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卫尉,秦 官,掌宫门卫屯兵,有丞。景帝 初更名中大夫令,后元年復为卫尉。属官有公车司马、卫士、旅賁三令丞。”颜师古 注引《汉官仪》:“公车司马掌殿司马门、夜徼宫中,天下上事及闕下凡所徵召皆总领之。”《后汉书·百官志二》:“公车司马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宫南闕门,凡吏民上章,四方贡献,及徵诣公车者。”刘昭 注引《献帝起居注》:“建安 八年,议郎 卫林 为公车司马令,位随将、大夫。旧公车令与都官、长史位从将、大夫,自 林 始。”
    • 2.
      初宵释义:犹初更。
    • 3.
      初更释义:旧时毎夜分为五个更次。晚七时至九时为“初更”。
    • 4.
      半更释义:初更之半。
    • 5.
      定更释义:旧时晚上八点钟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
    • 6.
      甲夜释义:初更时分。《东观汉记·明帝纪》:“甲夜读众书,乙更尽乃寐。”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汉 魏 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元年》:“自甲夜至五鼓,爽 乃投刀於地曰:‘我亦不失作富家翁!’”胡三省 注:“甲夜,初夜也。”参见“五夜”。
    • 7.
      禁鼓释义:设置在宫城谯楼上报时的鼓。 《水浒传》第五六回:“早听得譙楼禁鼓,却转初更。”《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五年》:“权德 因条上衢巷广袤及禁鼓昏晓,皆復 长安 旧制。”
    • 8.
      鱓更释义:传说鼉夜鸣应更,故名。 《埤雅·释鱼》:“今鼉象龙形,一名鱓,夜鸣应更,吴 越 谓之鱓更,盖如初更輙一鸣而止,二更再鸣也。”

初更(chug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初更是什么意思 初更读音 怎么读 初更,拼音是chū gēng,初更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初更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