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櫑具 櫑具的意思
léi

櫑具

简体櫑具
繁体
拼音léi jù
注音ㄌㄟˊ ㄐㄩ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éi lěi,(1) 古代盛酒的器具。(2) 饰有饕餮纹的食物盛器。(3) 古同“擂”。(4) 古同“檑”。 ◎ 〔櫑具〕古代长剑,木柄上镶有蓓蕾形的玉饰,如“不疑冠进贤冠,带櫑櫑剑。”

jù,(1) 器物。【组词】:器具。(2) 备有。【组词】:具备。具有。别具只眼(形容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3) 备,办。【组词】:具呈。具结。具名。具领。敬具菲酌。(4) 古同“俱”,都,完全。(5) 量词,用于某些器物和棺材、尸体。【组词】:座钟一具。一具男尸。

櫑具的意思

櫑具 [léi jù]

1. 即櫑具剑。

櫑具 引证解释

⒈ 即櫑具剑。 汉武帝 末,郡国盗贼群起, 暴胜之 为直指使者督课至 勃海,时 隽不疑 为郡文学, 胜之 闻其贤,遣吏请与相见。 不疑 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后遂以“櫑具”作为学官的典故。参见“櫑具剑”。

宋 苏轼 《次韵钱舍人病起》:“殿门明日逢王傅,櫑具争先看 不疑。”


櫑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櫑具释义:即櫑具剑。
    • 2.
      王傅释义:⒈官名。王府属官。汉 时有之,掌赞导,匡过失。唐 为从三品,宋 有其官,而未尝除。明 置左右傅各一人,从二品。《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四年》:“臣屡求退,苟得王傅,臣之幸也。”胡三省 注:“王傅,散地,自宰执以下贬官者居之。”⒉指太傅。宋 苏轼《次韵钱舍人病起》:“殿门明日逢王傅,櫑具争先看不疑。”宋 刘子翚《汴京纪事》诗之七:“夜月池臺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
    • 3.
      环玦释义:⒈玉环和玉玦,并为佩玉。《汉书·隽不疑传》:“不疑 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謁。”颜师古 注:“环,玉环也。玦即玉佩之玦也。带环而又著玉佩也。”宋 苏轼《虎跑泉》诗:“至今游人灌濯罢,卧听空堦环玦响。”清 唐孙华《溪边步月》诗:“呜咽笙簫别院曲,鏘鸣环玦过桥泉。”⒉《荀子·大略》:“絶人以玦,反絶以环。”杨倞 注:“古者,臣有罪,待放於境,三年不敢去;与之环则还,与之玦则絶。皆所以见意也。”后用“环玦”表示官员的内召和外贬。《后汉书·袁谭传》:“愿熟详吉凶,以赐环玦。”亦用为偏义,
    • 4.
      襃衣博带释义:亦作“褒衣博帶”。亦作“裒衣博帶”。宽衣大带。古代儒者的装束。《淮南子·氾论训》:“古者有鍪而綣領而王天下者矣……豈必襃衣博帶,句襟委章甫哉?”《汉书·雋不疑传》:“不疑 冠進賢冠,帶櫑具劍,佩環玦,襃衣博帶,盛服至門上謁。”颜师古 注:“襃,大裾也。言着襃大之衣,廣博之帶也。”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杂记》:“韋承貽 咸光 中策試,夜潛紀長句於都堂西南隅曰:‘褒衣博帶滿塵埃,獨上都堂納試迴!’”《明史·张士隆传》:“夫裒衣博帶之雅,孰與市井狡儈之羣。”清 黄遵宪《续怀人诗》:“襃衣博帶進賢冠,禮樂東方萬國

櫑具(leij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櫑具是什么意思 櫑具读音 怎么读 櫑具,拼音是léi jù,櫑具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櫑具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