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士 [yì shì]
1. 具有高尚的道德原则或有节操、情操的或有武士风度的人。
例嗟乎义士。——《汉书·李广苏建传》
英[ high-minded man; ]
2. 支持正义、维护正义的人,支持公正的人。
英[ person who upholds justice; ]
3. 有正义感的人,行为正当的或公正的人;有操行、明辨是非的人。
英[ righteous man; ]
义士 引证解释
⒈ 恪守大义、笃行不苟的人。
引《左传·桓公二年》:“武王 克 商,迁九鼎于 雒邑,义士犹或非之。”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接舆妻》:“义士非礼不动,不为贫而易操,不为贱而改行。”
宋 苏轼 《大臣论上》:“天下不幸而无明君,使小人执其权。当此之时,天下之忠臣义士莫不欲奋臂而击之。”
⒉ 指侠义之士。
引《战国策·赵策一》:“赵襄子 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
唐 司空图 《冯燕歌》:“魏 中义士有 冯燕,游侠 幽 并 最少年。”
⒊ 旧指出钱赞助刻碑的人。
引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阴沟水》:“城东南有一碑,碑文悉破无验,惟碑背故吏姓名尚存:熹平 元年,义士门生 沛国 萧刘定兴 立。”
清 翟灏 《通俗编·释道》:“汉 《曹全碑》阴:义士某千,义士某五百。义士盖但出财之人。今人出财布施皆曰信士。 宋太宗 朝避御名,凡义字皆改为信。今之信士,即 汉 碑所称义士也。”
⒋ 旧时官吏把其离任后来到其原辖地的士民,称为“义士”。亦称“义民”。
国语词典
义士 [yì shì]
⒈ 守义不苟或品行超凡的人。
引《左传·桓公二年》:「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
《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倏降忽叛,变诈多端,百姓为之离心,义士为之切齿。」
近烈士
⒉ 出财布施,慷慨乐助的人。宋太宗时为避御名,改称为「信士」。
引《通俗编·释道》引《金石文字记》:「汉曹全碑阴,义士某千,义士某五百。义士,盖但出财之人,今人出财布施皆曰信士,宋太宗朝避御名,凡义字皆改为信。」
义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丐户释义:即惰民。 封建社会中最受岐视的一部分平民。明 编户籍,称惰民为丐户,清 雍正 元年始废除丐户的“丐籍”,与平民同列。明 徐渭《会稽县志诸论》:“丐以户称,不知其所始。”自注:“籍曰:丐户即有产,不得充粮里正长,亦禁其学。”明 沉德符《野获编·风俗·丐户》:“今 浙 东有丐户者,俗名大贫。其人非丐,亦非必贫也。或云:本名惰民,讹为此称,其人在里巷间任猥下杂役,主办吉凶及牙侩之属……即积鏹巨万,禁不得纳貲为官吏。”清 钱谦益《石义士哀词》:“蒙古 分民为十户,所谓丐户者,吴 人至今犹贱之。”《清史稿·食货志一
- 2.
义士民释义:义士与义民,有节操的士人和民众。
- 3.
义民释义:⒈贤人;笃义之民。 《书·多方》:“惟天不畀纯,乃惟以尔多方之义民,不克永于多享。”蔡沉 集传:“义民,贤者也。”⒉谓起义抗暴之民。清 夏燮《中西纪事·粤民义师》:“道光 二十一年夏,粤东 义民创洋人于 萧关 三元里。”⒊邪曲之人。《书·立政》:“谋面用丕训德,则乃宅人,兹乃三宅无义民。”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下》:“义与俄同,衺也。言 夏 先王谋勉用大顺之德,然后居贤人於官而任之,则三宅皆无倾衺之民也。”⒋见“义士”。⒌旧称某些被歧视为贱族的民户。孙中山《民国大总统通令开放疍户惰民等许其一体享有公
- 4.
五人墓释义:明 代 苏州 反 魏忠贤 斗争殉难五义士之墓。天启 七年(1627年)宦官 魏忠贤 派禁卫吏役至 苏州 逮捕 东林党 人 周顺昌,群众愤而抗争。市民首领 颜佩韦、马杰、沉扬、杨念如、周文元 被捕,英勇就义。当地人士感其义,合葬于 虎丘山 旁,题曰“五人之墓”。见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清 招广涛《粤东近事新乐府·义勇》:“昔闻五人墓,怀古尝心写。”参阅《明史·周顺昌传》。
- 5.
介石释义:⒈谓操守坚贞。语出《易·豫》:“介于石,不终日,贞吉。”《宋书·谢灵运传》:“时来之机,悟先于介石,纳隍之诫,一援於生民。”《北史·隋本纪下》:“岂美璞韜采,未值良工;将介石在怀,确乎难拔?”明陆采《明珠记·珠圆》:“义士施偷天之计,郎君秉介石之心。”⒉碑石。
- 6.
伏死释义:⒈甘愿舍弃生命。 《左传·成公二年》:“臣,治烦去惑者也,是以伏死而争。”南朝 梁 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信而见疑,贞而为戮,是以壮夫义士,伏死而不顾此也。”⒉退隐而死。汉 邹阳《狱中上书自明》:“今欲使天下恢廓之士,诱於威重之权,胁於位势之贵,回面污行以事諂諛之人,而求亲近於左右,则士有伏死堀穴巖藪之中耳,安有尽忠信而趋闕下者哉!”
- 7.
佳人已属沙咤利释义:唐 韩翊 供职在外,其妾 柳氏 为蕃将 沙吒利 所劫,并宠之专房。 事见 唐 许尧佐《柳氏传》及 唐 孟棨《本事诗·情感》。后用以喻妻妾被有力者占有或夺取。宋 许顗《彦周诗话》:“王晋卿 得罪外謫,后房善歌者名 囀春鶯,乃 东坡 所见也。亦遂为 密县 马氏 所得。后 晋卿 还朝,寻访微知之,作诗云:‘佳人已属 沙吒利,义士今无 古押衙。’”清 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芸 素有血疾……自识 憨园,年餘未发,余方幸其得良药。而 憨 为有力者夺去,以千金作聘,且许养其母,佳人已属沙吒利矣。”
- 8.
啓请释义:⒈开口询问;请教。 唐 薛用弱《集异记·萧颖士》:“二子曰:‘吾识尔祖久矣。’颖士 以广众中,未敢询访。俟及岸,方将启请,而二子怱遽负担而去。”⒉敬辞。犹言劳驾。《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虞候道:‘启请婆婆,过对面裱褙铺里,请 璩大夫 来説话。’”⒊敬辞。犹言敦请。《水浒传》第八二回:“天子御笔亲书丹詔,特差 宿 某,亲到大寨,启请众头领。烦望义士早早收拾朝京,休负圣天子宣召抚安之意。”⒋佛教语。谓念经前奉请佛祖、菩萨。《禅林象器笺》十七:“凡讽经前奉请佛菩萨,此为启请。”《初刻拍案惊奇》卷六:“
- 9.
垂拱四杰释义:指初 唐 文学家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垂拱,唐 武则天 年号。四人皆生活于 武则天 当政时期,故称。明 李贽《孔北海》:“骆宾王 劲辞忠愤,唐 之义士,而与 垂拱 四杰为列。”
- 10.
城戍释义:犹城堡。《魏书·司马天助传》:“天助 招率义士,欲袭 裕东平、济北 二郡及城戍,又破 裕 将 閭万龄 军,前后多所虏获。”《北史·齐纪上》:“神武 上言:幽、安、定 三州北接 奚、蠕蠕,请放险要修立城戍以防之。”《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四年》:“魏 邢峦 至 汉中,击诸城戍,所向摧破。”
- 11.
壮夫释义:⒈豪壮之士,豪杰。汉 枚乘《上书重谏吴王》:“信而见疑,贞而见戮,是以壮夫义士,伏死而不顾者此也。”唐 唐彦谦《奉使岐下闻唐弘夫行军为贼所擒伤而作》诗:“报国捐躯实壮夫,楚 囚垂欲復神都。”《前汉书平话》卷上:“元是寒门一壮夫,穷通文武有规模。”清 陈梦雷《西洋贡狮子赋》:“壮夫为之胆栗,力士为之心眩。”沉砺《偶成》诗:“壮夫事业将何有,竖子功名不足多。”⒉成年人;壮健的人。唐 韩愈《赠郑兵曹》诗:“罇酒相逢十载前,君为壮夫我少年;罇酒相逢十年后,我为壮夫君白首。”宋 苏轼《书杭州上执政书》之一:“譬如衰
- 12.
干掫释义:亦作“干陬”。本指夜间巡逻击捕,后亦泛指捍卫。《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陪臣干掫有淫者,不知二命。”杨伯峻 注:“干掫有淫者即巡夜捕击淫者。”明 沉德符《野获编·畿辅·四辅城》:“立四辅以拟三辅,为非时干陬之用。”清 钱谦益《湖广提刑按察司佥事晋阶朝列大夫管公行状》:“公密檄卫弁,简壮士数十人,备干掫。”清 黄遵宪《赤穗四十七义士歌》:“君虽有臣不能为君持干掫,君实有弟不获传国如金甌。”
- 13.
忠义释义:⒈忠诚,讲义气:忠义之士。⒉旧指忠臣义士:表彰忠义。
- 14.
悔尤释义:犹怨恨。 语本《论语·为政》:“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唐 元稹《诲侄等书》:“吾又以吾兄所职易涉悔尤,汝等出入游从,亦宜切慎。”宋 王安石《送张拱微出都》诗:“一来裹青衫,触事自悔尤。”清 黄遵宪《赤穗四十七义士歌》:“最后决意报讎同力勠,洒血书誓无悔尤。”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近常从事于翻译,间有短评,涉及时事,而信口雌黄,颇招悔尤。”
- 15.
拯恤释义:⒈亦作“拯恤”。 援助;救济。汉 桓宽《盐铁论·忧边》:“问人间所疾苦,拯卹贫贱周赡不足。”《资治通鉴·梁武帝普通七年》:“深 召都督 毛謐 等数人,交臂为约,危难之际,期相拯恤。”《明史·黄福传》:“福 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二章:“而积习生常,视为当然,仁人义士不垂拯恤,致使数千年无量数之女子永罹囚奴之辱。”⒉见“拯卹”。
- 16.
敛兵释义:⒈收起兵器。 《后汉书·刘平传》:“平 时復为郡吏,冒白刃伏 萌 身上,被七创,困顿不知所为,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贼乃敛兵止,曰:‘此义士也,勿杀。’遂解去。”⒉征调军队。唐 韩愈《曹成王碑》:“良 以 武冈 叛,戍众万人。敛兵 荆 黔 洪 桂 伐之。”敛,一本作歛。⒊收缩兵力。宋 岳飞《奏乞出师札子》:“臣须敛兵还保上流,贼必追袭而南。”《东周列国志》第七九回:“吴 耻丧其君,誓矢图报者,三年於兹矣。其志愤,其力齐,不可当也。宜敛兵为坚守之计。”
- 17.
方舟释义:《圣经》故事中义士诺亚(Noah)为躲避洪水造的长方木柜形大船。
- 18.
杜邮亭释义:古地名。 在今 陕西省 咸阳市 东。战国 属 秦。秦昭王 赐 白起 剑,令其自杀于此。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三》:“渭水 北有 杜邮亭,去 咸阳 十七里,今名 孝里亭,中有 白起祠。”亦省称“杜邮”。清 黄遵宪《赤穗四十七义士歌》:“明年赐剑如 杜邮,四十七士性命同日休。”参见“杜邮之戮”。
- 19.
武侠小说释义:主要写侠客、义士行侠仗义故事的小说。
- 20.
混帐行子释义:指品行恶劣的人。 《红楼梦》第五七回:“打紧的那起混帐行子们背地里説你;你总不留心。”《红楼梦》第八一回:“还叫他 紫菱洲 住着,仍旧我们姐妹弟兄们一块儿吃,一块儿玩,省得受 孙 家那混帐行子的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叫你君子、义士不好,倒是叫你小人,混帐行子的好!”
义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丐户释义:即惰民。 封建社会中最受岐视的一部分平民。明 编户籍,称惰民为丐户,清 雍正 元年始废除丐户的“丐籍”,与平民同列。明 徐渭《会稽县志诸论》:“丐以户称,不知其所始。”自注:“籍曰:丐户即有产,不得充粮里正长,亦禁其学。”明 沉德符《野获编·风俗·丐户》:“今 浙 东有丐户者,俗名大贫。其人非丐,亦非必贫也。或云:本名惰民,讹为此称,其人在里巷间任猥下杂役,主办吉凶及牙侩之属……即积鏹巨万,禁不得纳貲为官吏。”清 钱谦益《石义士哀词》:“蒙古 分民为十户,所谓丐户者,吴 人至今犹贱之。”《清史稿·食货志一
- 2.
义士民释义:义士与义民,有节操的士人和民众。
- 3.
义民释义:⒈贤人;笃义之民。 《书·多方》:“惟天不畀纯,乃惟以尔多方之义民,不克永于多享。”蔡沉 集传:“义民,贤者也。”⒉谓起义抗暴之民。清 夏燮《中西纪事·粤民义师》:“道光 二十一年夏,粤东 义民创洋人于 萧关 三元里。”⒊邪曲之人。《书·立政》:“谋面用丕训德,则乃宅人,兹乃三宅无义民。”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下》:“义与俄同,衺也。言 夏 先王谋勉用大顺之德,然后居贤人於官而任之,则三宅皆无倾衺之民也。”⒋见“义士”。⒌旧称某些被歧视为贱族的民户。孙中山《民国大总统通令开放疍户惰民等许其一体享有公
- 4.
五人墓释义:明 代 苏州 反 魏忠贤 斗争殉难五义士之墓。天启 七年(1627年)宦官 魏忠贤 派禁卫吏役至 苏州 逮捕 东林党 人 周顺昌,群众愤而抗争。市民首领 颜佩韦、马杰、沉扬、杨念如、周文元 被捕,英勇就义。当地人士感其义,合葬于 虎丘山 旁,题曰“五人之墓”。见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清 招广涛《粤东近事新乐府·义勇》:“昔闻五人墓,怀古尝心写。”参阅《明史·周顺昌传》。
- 5.
介石释义:⒈谓操守坚贞。语出《易·豫》:“介于石,不终日,贞吉。”《宋书·谢灵运传》:“时来之机,悟先于介石,纳隍之诫,一援於生民。”《北史·隋本纪下》:“岂美璞韜采,未值良工;将介石在怀,确乎难拔?”明陆采《明珠记·珠圆》:“义士施偷天之计,郎君秉介石之心。”⒉碑石。
- 6.
伏死释义:⒈甘愿舍弃生命。 《左传·成公二年》:“臣,治烦去惑者也,是以伏死而争。”南朝 梁 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信而见疑,贞而为戮,是以壮夫义士,伏死而不顾此也。”⒉退隐而死。汉 邹阳《狱中上书自明》:“今欲使天下恢廓之士,诱於威重之权,胁於位势之贵,回面污行以事諂諛之人,而求亲近於左右,则士有伏死堀穴巖藪之中耳,安有尽忠信而趋闕下者哉!”
- 7.
佳人已属沙咤利释义:唐 韩翊 供职在外,其妾 柳氏 为蕃将 沙吒利 所劫,并宠之专房。 事见 唐 许尧佐《柳氏传》及 唐 孟棨《本事诗·情感》。后用以喻妻妾被有力者占有或夺取。宋 许顗《彦周诗话》:“王晋卿 得罪外謫,后房善歌者名 囀春鶯,乃 东坡 所见也。亦遂为 密县 马氏 所得。后 晋卿 还朝,寻访微知之,作诗云:‘佳人已属 沙吒利,义士今无 古押衙。’”清 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芸 素有血疾……自识 憨园,年餘未发,余方幸其得良药。而 憨 为有力者夺去,以千金作聘,且许养其母,佳人已属沙吒利矣。”
- 8.
啓请释义:⒈开口询问;请教。 唐 薛用弱《集异记·萧颖士》:“二子曰:‘吾识尔祖久矣。’颖士 以广众中,未敢询访。俟及岸,方将启请,而二子怱遽负担而去。”⒉敬辞。犹言劳驾。《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虞候道:‘启请婆婆,过对面裱褙铺里,请 璩大夫 来説话。’”⒊敬辞。犹言敦请。《水浒传》第八二回:“天子御笔亲书丹詔,特差 宿 某,亲到大寨,启请众头领。烦望义士早早收拾朝京,休负圣天子宣召抚安之意。”⒋佛教语。谓念经前奉请佛祖、菩萨。《禅林象器笺》十七:“凡讽经前奉请佛菩萨,此为启请。”《初刻拍案惊奇》卷六:“
- 9.
垂拱四杰释义:指初 唐 文学家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垂拱,唐 武则天 年号。四人皆生活于 武则天 当政时期,故称。明 李贽《孔北海》:“骆宾王 劲辞忠愤,唐 之义士,而与 垂拱 四杰为列。”
- 10.
城戍释义:犹城堡。《魏书·司马天助传》:“天助 招率义士,欲袭 裕东平、济北 二郡及城戍,又破 裕 将 閭万龄 军,前后多所虏获。”《北史·齐纪上》:“神武 上言:幽、安、定 三州北接 奚、蠕蠕,请放险要修立城戍以防之。”《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四年》:“魏 邢峦 至 汉中,击诸城戍,所向摧破。”
- 11.
壮夫释义:⒈豪壮之士,豪杰。汉 枚乘《上书重谏吴王》:“信而见疑,贞而见戮,是以壮夫义士,伏死而不顾者此也。”唐 唐彦谦《奉使岐下闻唐弘夫行军为贼所擒伤而作》诗:“报国捐躯实壮夫,楚 囚垂欲復神都。”《前汉书平话》卷上:“元是寒门一壮夫,穷通文武有规模。”清 陈梦雷《西洋贡狮子赋》:“壮夫为之胆栗,力士为之心眩。”沉砺《偶成》诗:“壮夫事业将何有,竖子功名不足多。”⒉成年人;壮健的人。唐 韩愈《赠郑兵曹》诗:“罇酒相逢十载前,君为壮夫我少年;罇酒相逢十年后,我为壮夫君白首。”宋 苏轼《书杭州上执政书》之一:“譬如衰
- 12.
干掫释义:亦作“干陬”。本指夜间巡逻击捕,后亦泛指捍卫。《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陪臣干掫有淫者,不知二命。”杨伯峻 注:“干掫有淫者即巡夜捕击淫者。”明 沉德符《野获编·畿辅·四辅城》:“立四辅以拟三辅,为非时干陬之用。”清 钱谦益《湖广提刑按察司佥事晋阶朝列大夫管公行状》:“公密檄卫弁,简壮士数十人,备干掫。”清 黄遵宪《赤穗四十七义士歌》:“君虽有臣不能为君持干掫,君实有弟不获传国如金甌。”
- 13.
忠义释义:⒈忠诚,讲义气:忠义之士。⒉旧指忠臣义士:表彰忠义。
- 14.
悔尤释义:犹怨恨。 语本《论语·为政》:“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唐 元稹《诲侄等书》:“吾又以吾兄所职易涉悔尤,汝等出入游从,亦宜切慎。”宋 王安石《送张拱微出都》诗:“一来裹青衫,触事自悔尤。”清 黄遵宪《赤穗四十七义士歌》:“最后决意报讎同力勠,洒血书誓无悔尤。”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近常从事于翻译,间有短评,涉及时事,而信口雌黄,颇招悔尤。”
- 15.
拯恤释义:⒈亦作“拯恤”。 援助;救济。汉 桓宽《盐铁论·忧边》:“问人间所疾苦,拯卹贫贱周赡不足。”《资治通鉴·梁武帝普通七年》:“深 召都督 毛謐 等数人,交臂为约,危难之际,期相拯恤。”《明史·黄福传》:“福 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二章:“而积习生常,视为当然,仁人义士不垂拯恤,致使数千年无量数之女子永罹囚奴之辱。”⒉见“拯卹”。
- 16.
敛兵释义:⒈收起兵器。 《后汉书·刘平传》:“平 时復为郡吏,冒白刃伏 萌 身上,被七创,困顿不知所为,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贼乃敛兵止,曰:‘此义士也,勿杀。’遂解去。”⒉征调军队。唐 韩愈《曹成王碑》:“良 以 武冈 叛,戍众万人。敛兵 荆 黔 洪 桂 伐之。”敛,一本作歛。⒊收缩兵力。宋 岳飞《奏乞出师札子》:“臣须敛兵还保上流,贼必追袭而南。”《东周列国志》第七九回:“吴 耻丧其君,誓矢图报者,三年於兹矣。其志愤,其力齐,不可当也。宜敛兵为坚守之计。”
- 17.
方舟释义:《圣经》故事中义士诺亚(Noah)为躲避洪水造的长方木柜形大船。
- 18.
杜邮亭释义:古地名。 在今 陕西省 咸阳市 东。战国 属 秦。秦昭王 赐 白起 剑,令其自杀于此。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三》:“渭水 北有 杜邮亭,去 咸阳 十七里,今名 孝里亭,中有 白起祠。”亦省称“杜邮”。清 黄遵宪《赤穗四十七义士歌》:“明年赐剑如 杜邮,四十七士性命同日休。”参见“杜邮之戮”。
- 19.
武侠小说释义:主要写侠客、义士行侠仗义故事的小说。
- 20.
混帐行子释义:指品行恶劣的人。 《红楼梦》第五七回:“打紧的那起混帐行子们背地里説你;你总不留心。”《红楼梦》第八一回:“还叫他 紫菱洲 住着,仍旧我们姐妹弟兄们一块儿吃,一块儿玩,省得受 孙 家那混帐行子的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叫你君子、义士不好,倒是叫你小人,混帐行子的好!”